Home
  By Author [ A  B  C  D  E  F  G  H  I  J  K  L  M  N  O  P  Q  R  S  T  U  V  W  X  Y  Z |  Other Symbols ]
  By Title [ A  B  C  D  E  F  G  H  I  J  K  L  M  N  O  P  Q  R  S  T  U  V  W  X  Y  Z |  Other Symbols ]
  By Language
all Classics books content using ISYS

Download this book: [ ASCII | HTML | PDF ]

Look for this book on Amazon


We have new books nearly every day.
If you would like a news letter once a week or once a month
fill out this form and we will give you a summary of the books for that week or month by email.

Title: 國語
Author: Zuoqiu, Ming
Language: Chinese
As this book started as an ASCII text book there are no pictures available.


*** Start of this LibraryBlog Digital Book "國語" ***


《周語中》
穆王將征犬戎,祭公謀父諫曰:「不可。先王耀德不觀兵。夫兵戢而時動,動則
威,觀則玩,玩則無震。是故周文公之《頌》曰:『載戢干戈,載櫜弓矢。我求
懿德,肆于時夏,允王保之。』先王之于民也,懋正其德而厚其性,阜其財求而
利其器用,明利害之鄉,以文修之,使務利而避害,懷德而畏威,故能保世以滋
大。

「昔我先王世后稷,以服事虞、夏。及夏之衰也,棄稷不務,我先王不窋用失其
官,而自竄于戎、狄之間,不敢怠業,時序其德,纂修其緒,修其訓典,朝夕恪
勤,守以敦篤,奉以忠信,奕世載德,不忝前人。至于武王,昭前之光明而加之
以慈和,事神保民,莫弗欣喜。商王帝辛,大惡于民。庶民不忍,欣戴武王,以
致戎于商牧。是先王非務武也,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。

「夫先王之制:邦內甸服,邦外侯服,侯、衛賓服,蠻、夷要服,戎、狄荒服。
甸服者祭,侯服者祀,賓服者享,要服者貢,荒服者王。日祭、月祀、時享、歲
貢、終王,先王之訓也。有不祭則修意,有不祀則修言,有不享則修文,有不貢
則修名,有不王則修德,序成而有不至則修刑。于是乎有刑不祭,伐不祀,征不
享,讓不貢,告不王。于是乎有刑罰之辟,有攻伐之兵,有征討之備,有威讓之
令,有文告之辭。布令陳辭而又不至,則增修于德而無勤民于遠,是以近無不聽
,遠無不服。

「今自大畢、伯士之終也,犬戎氏以其職來王。天子曰:『予必以不享征之,且
觀之兵。』其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!吾聞夫犬戎樹惇,帥舊德而守終純固
,其有以御我矣!」王不聽,遂征之,得四白狼,四白鹿以歸。自是荒服者不至
。

恭王游于涇上,密康公從,有三女奔之。其母曰:「必致之于王。夫獸三為群,
人三為眾,女三為粲。王田不取群,公行下眾,王御不參一族。夫粲,美之物也
。眾以美物歸女,而何德以堪之?王猶不堪,況爾小醜乎?小醜備物,終必亡。
」康公不獻。一年,王滅密。

厲王虐,國人謗王。邵公告曰:「民不堪命矣!」王怒,得衛巫,使監謗者,以
告,則殺之。國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王喜,告邵公曰:「吾能弭謗矣,乃不敢
言。」邵公曰:「是障之也,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川壅而潰,傷人必多,民亦
如之。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,為民者宣之使言。故天子聽政,使公卿至于列士獻
詩,瞽獻曲,史獻書,師箴,瞍賦,矇誦,百工諫,庶人傳語,近臣盡規,親戚
補察,瞽、史教誨,耆、艾修之,而後王斟酌焉,是以事行而不悖。民之有口,
猶土之有山
川也,財用于是乎出,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,衣食于是乎生。口之宣言也,善敗
于是乎興,行善而備敗,其所以阜財用、衣食者也。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,
成而行之,胡可壅也?若壅其口,其與能幾何?」王不聽,于是國莫敢出言,三
年,乃流王于彘。

厲王說榮夷公,芮良夫曰:「王室其將卑乎!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。夫利,
百物之所生也,天地之所載也,而或專之,其害多矣。天地百物,皆將取焉,胡
可專也?所怒甚多,而不備大難,以是教王,王能久乎?夫王人者,將導利而布
之上下者也,使神人百物無不得其極,猶曰怵惕,懼怨之來也。故《頌》曰:『
思文后稷,克配彼天。立我蒸民,莫匪爾極。』《大雅》曰:『陳錫載周。』是
不布利而懼難乎?故能載周,以至于今。今王學專利,其可乎?匹夫專利,猶謂
之盜,王而行之,其歸鮮矣。榮公若用,周必敗。既,榮公為卿士,諸侯不享,
王流于彘。

彘之亂,宣王在邵公之宮,國人圍之,邵公曰:「昔吾驟諫王,王不從,是以及
此難。今殺王子,王其以我為懟而怒乎!夫事君者險而不懟,怨而不怒,況事王
乎?」乃以其子代宣王,宣王長而立之。

宣王即位,不籍千畝。虢文公諫曰:「不可。夫民之大事在農,上帝之粢盛于是
乎出,民之蕃庶于是乎生,事之供給于是乎在,和協輯睦于是乎興,財用蕃殖于
是乎始,敦庬純固于是乎成,是故稷為大官。古者,太史順時覛土,陽癉憤盈,
土氣震發,農祥晨正,日月底于天廟,土乃脈發。

「先時九日,太史告稷曰:『自今至于初吉,陽氣俱蒸,土膏其動。弗震弗渝,
脈其滿眚,穀乃不殖。』稷以告王曰:『史帥陽官以命我司事曰:「距今九日,
土其俱動,王其祗祓,監農不易。」』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、百吏、庶民,司空
除壇于籍,命農大夫咸戒農用。

「先時五日,瞽告有協風至,王即齋宮,百官御事,各即其齋三日。王乃淳濯饗
醴,及期,郁人薦鬯,犧人薦醴,王祼鬯,饗醴乃行,百吏、庶民畢從。及籍,
后稷監之,膳夫、農正陳籍禮,太史贊王,王敬從之。王耕一?,班三之,庶民
終于千畝,其后稷省功,太史監之;司徒省民,太師監之;畢,宰夫陳饗,膳宰
監之。膳夫贊王,王歆大牢,班嘗之,庶人終食。

「是日也,瞽帥、音官以風土。廩于籍東南,鍾而藏之,而時布之于農。稷則遍
誡百姓,紀農協功,曰:『陰陽分布,震雷出滯。』土不備墾,辟在司寇。乃命
其旅曰:『徇,農師一之,農正再之,后稷三之,司空四之,司徒五之,太保六
之,太師七之,太史八之,宗伯九之,王則大徇,耨獲亦如之。』民用莫不震動
,恪恭于農,修其疆畔,日服其?,不解于時,財用不乏,民用和同。

「是時也,王事唯農是務,無有求利于其官,以干農功,三時務農而一時講武,
故征則有威,守則有財。若是,乃能媚于神而和于民矣,則享祀時至而布施優裕
也。今天子欲修先王之緒而棄其大功,匱神乏祀而困民之財,將何以求福用民?
」王不聽。三十九年,戰于千畝,王師敗績于姜氏之戎。

魯武公以括與戲見王,王立戲,樊仲山父諫曰:「不可立也!不順必犯,犯王命
必誅,故出令不可不順也。令之不行,政之不立。行而不順,民將棄上。夫下事
上,少事長,所以為順也。今天子立諸侯而建其少,是教逆也。若魯從之而諸侯
效之,王命將有所壅,若不從而誅之,是自誅王命也。是事也,誅亦失,不誅亦
失,天子其圖之!」王卒立之。魯侯歸而卒,及魯人殺懿公而立伯御。

三十二年春,宣王伐魯,立孝公,諸侯從是而不睦。宣王欲得國子之能導訓諸侯
者,樊穆仲曰:「魯侯孝。」王曰:「何以知之?」對曰:「肅恭明神而敬事耇
老,賦事行刑,必問于遺訓而咨于故實,不干所問,不犯所咨。」王曰:「然則
能訓治其民矣。」乃命魯孝公于夷宮。

宣王既喪南國之師,乃料民于太原。仲山父諫曰:「民不可料也!夫古者不料民
而知其少多,司民協孤終,司商協民姓,司徒協旅,司寇協奸,牧協職,工協革
,場協入,廩協出,是則少多、死生、出入、往來者皆可知也,于是乎又審之以
事,王治農于籍,蒐于農隙,耨獲亦于籍,?于既烝,狩于畢時,是皆習民數者
也,又何料焉?不謂其少而大料之,是示少而惡事也。臨政示少,諸侯避之。治
民惡事,無以賦令。且無故而料民,天之所惡也,害于政而妨于後嗣。」王卒料
之,及幽王乃廢滅。

幽王二年,西周三川皆震。伯陽父曰:「周將亡矣!夫天地之氣,不失其序;若
過其序,民亂之也。陽伏而不能出,陰迫而不能烝,于是有地震。今三川實震,
是陽失其所而鎮陰也。陽失而在陰,川源必塞;源塞,國必亡。夫水土演而民用
也。水土無所演,民乏財用,不亡何待?昔伊、洛竭而夏亡,河竭而商亡。今周
德若二代之季矣,其川源又塞,塞必竭。夫國必依山川,山崩川竭,亡之徵也。
川竭,山必崩。若國亡不過十年,數之紀也。夫天之所棄,不過其紀。」是歲也
,三川竭,岐山崩。十一年,幽王乃滅,周乃東遷。

惠王三年,邊伯、石速、?國出王而立子頹。王處于鄭三年。王子頹飲三大夫酒
,子國為客,樂及遍舞。鄭厲公見虢叔,曰:「吾聞之,司寇行戮,君為之舉,
而況敢樂禍乎!今吾聞子頹歌舞不息,樂禍也。夫出王而代其位,禍孰大焉!臨
禍忘憂,是謂樂禍,禍必及之,盍納王乎?」虢叔許諾。鄭伯將王自圉門入,虢
叔自北門入,殺子頹及三大夫,王乃入也。

十五年,有神降于莘,王問于內史過,曰:「是何故?固有之乎?」對曰:「有
之。國之將興,其君齊明、衷正、精潔、惠和,其德足以昭其馨香,其惠足以同
其民人。神饗而民聽,民神無怨,故明神降之,觀其政德而均布福焉。國之將亡
,其君貪冒、辟邪、淫佚、荒怠、粗穢、暴虐;其政腥臊,馨香不登;其刑矯誣
,百姓攜貳。明神不蠲而民有遠志,民神怨痛,無所依懷,故神亦往焉,觀其苛
慝而降之禍。是以或見神以興,亦或以亡。昔夏之興也,融降于崇山;其亡也,
回祿信于耹隧。商之興也,?杌次于丕山,其亡也,夷羊在牧。周之興也,鸑鷟
鳴于岐山;其衰也,杜伯射王于鄗。是皆明神之志者也。」

王曰:「今是何神也?」對曰:「昔昭王娶于房,曰房後,實有爽德,于丹朱,
丹朱憑身以儀之,生穆王焉。是實臨照周之子孫而禍福之。夫神壹不遠徙遷,若
由是觀之,其丹朱之神乎?」王曰:「其誰受之?」對曰:「在虢土。」王曰:
「然則何為?」對曰:「臣聞之:道而得神,是謂逢福;淫而得神,是謂貪禍。
今虢少荒,其亡乎?」王曰:「吾其若之何?」對曰:「使太宰以祝,史帥貍姓
,奉犧牲、粢盛、玉帛往獻焉,無有祈也。」

王曰:「虢其幾何?」對曰:「昔堯臨民以五,今其胄見,神之見也,不過其物
。若由是觀之,不過五年。」王使太宰忌父帥傅氏及祝、史奉犧牲、玉鬯往獻焉
。
內史過從至虢,虢公亦使祝、史請土焉。內史過歸,以告王曰:「虢必亡矣,不
禋于神而求福焉,神必禍之;不親于民而求用焉,人必違之。精意以享,禋也;
慈保庶民,親也。今虢公動匱百姓以逞其違,離民怒神而求利焉,不亦難乎!」
十九年,晉取虢。

襄王使邵公過及內史過賜晉惠公命,呂甥、郤芮相晉侯不敬,晉侯執玉卑,拜不
稽首。內史過歸,以告王曰:「晉不亡,其君必無後。且呂、郤將不免。」王曰
:「何故?」對曰:「《夏書》有之曰:『眾非元後,何戴?後非眾,無與守邦
。』在《湯誓》曰:『餘一人有罪,無以萬夫;萬夫有罪,在餘一人。』在《盤
庚》曰:『國之臧,則惟女眾。國之不臧,則惟餘一人,是有逸罰。』如是則長
眾使民,不可不慎也。民之所急在大事,先王知大事之必以眾濟也,是故祓除其
心,以和惠民。考中度衷以蒞之,昭明物則以訓之,制義庶孚以行之。祓除其心
,精也;考中度衷,忠也;昭明物則,禮也;制義庶孚,信也。然則長眾使民之
道,非精不和,非忠不立,非禮不順,非信不行。今晉侯即位而背外內之賂,虐
其處者,棄其信也;不敬王命,棄其禮也;施其所惡,棄其忠也;以惡實心,棄
其精也。四者皆棄,則遠不至而近不和矣,將何以守國?

「古者,先王既有天下,又崇立上帝、明神而敬事之,于是乎有朝日、夕月以教
民事君。諸侯春秋受職于王以臨其民,大夫、士日恪位著以儆其官,庶人、工、
商各守其業以共其上。猶恐其有墜失也,故為車服、旗章以旌之,為贄幣、瑞節
以鎮之,為班爵、貴賤以列之,為令聞嘉譽以聲之。猶有散、遷、懈慢而著在刑
辟,流在裔土,于是乎有蠻、夷之國,有斧鉞、刀墨之民,而況可以淫縱其身乎
?

「夫晉侯非嗣也,而得其位,亹亹怵惕,保任戒懼,猶曰未也。若將廣其心而遠
其鄰,陵其民而卑其上,將何以固守?

「夫執玉卑,替其贄也;拜不稽首,誣其王也。替贄無鎮,誣王無民。夫天事恒
象,任重享大者必速及,故晉侯誣王,人亦將誣之;欲替其鎮,人亦將替之。大
臣享其祿,弗諫而阿之,亦必及焉。」

襄王三年而立晉侯,八年而隕于韓,十六年而晉人殺懷公。懷公無胄,秦人殺子
金、子公。

襄王使太宰文公及內史興賜晉文公命,上卿逆于境,晉侯郊勞,館諸宗廟,饋九
牢,設庭燎。及期命于武宮,設桑主,布幾筵,太宰蒞之,晉侯端委以入。太宰
以王命命冕服,內史贊之,三命而後即冕服。既畢,賓、饗、贈、餞如公命侯伯
之禮,而加之以宴好。內史興歸,以告王曰:「晉,不可不善也。其君必霸,逆
王命敬,奉禮義成。敬王命,順之道也;成禮義,德之則也。則德以導諸侯,諸
侯必歸之。且禮所以觀忠、信、仁、義也,忠所以分也,仁所以行也,信所以守
也,義所以節也。忠分則均,仁行則報,信守則固,義節則度。分均無怨,行報
無匱,守固不偷,節度不攜。若民不怨而財不匱,令不偷而動不攜,其何事不濟
!中能應外,忠也;施三服義,仁也;守節不淫,信也,行禮不疚,義也。臣入
晉境,四者不失,臣故曰:『晉侯其能禮矣,王其善之!』樹于有禮,艾人必豐
。」

王從之,使于晉者,道相逮也。及惠後之難,王出在鄭,晉侯納之。

襄王十六年,立晉文公。二十一年,以諸侯朝王于衡雍,且獻楚捷,遂為踐土之
盟,于是乎始霸。


《周語中》
襄王十三年,鄭人伐滑。王使游孫伯請滑,鄭人執之。王怒,將以狄伐鄭。富辰
諫曰:「不可。古人有言曰:『兄弟讒鬩、侮人百里。』周文公之詩曰:『兄弟
鬩于墻,外御其侮。』若是則鬩乃內侮,而雖鬩不敗親也。鄭在天子,兄弟也。
鄭武、莊有大勛力于平、桓;我周之東遷,晉、鄭是依;子頹之亂,又鄭之繇定
。今以小忿棄之,是以小怨置大德也,無乃不可乎!且夫兄弟之怨,不徵于他,
徵于他,利乃外矣。章怨外利,不義;棄親即狄,不祥;以怨報德,不仁。夫義
所以生利也,祥所以事神也,仁所以保民也。不義則利不阜,不祥則福不降,不
仁則民不至。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,故能光有天下,而和寧百姓,令聞不忘。
王其不可以棄之。」王不聽。十七年,王降狄師以伐鄭。

王德狄人,將以其女為後。富辰諫曰:「不可。夫婚姻,禍福之階也。由之利內
則福,利外則取禍。今王外利矣,其無乃階禍乎?昔摯、疇之國也由大任,杞、
繒由大姒,齊、許、申、呂由大姜,陳由大姬,是皆能內利親親者也。昔鄢之亡
也由仲任,密須由伯姞,鄶由叔妘,聃由鄭姬,息由陳媯,鄧由楚曼,羅由季姬
,盧由荊媯,是皆外利離親者也。」

王曰:「利何如而內,何如而外?」對曰:「尊貴、明賢、庸勛、長老、愛親、
禮新、親舊。然則民莫不審固其心力以役上令,官不易方,而財不匱竭,求無不
至,動無不濟。百姓兆民,夫人奉利而歸諸上,是利之內也,若七德離判,民乃
攜貳,各以利退,上求不暨,是其外利也。夫狄無列于王室,鄭伯南也,王而卑
之,是不尊貴也。狄,豺狼之德也,鄭未失周典,王而蔑之,是不明賢也。平、
桓、莊、惠皆受鄭勞,王而棄之,是不庸勛也。鄭伯捷之齒長矣,王而弱之,是
不長老也。狄,隗姓也,鄭出自宣王,王而虐之,是不愛親也。夫禮,新不間舊
,王以狄女間姜、任,非禮且棄舊也。王一舉而棄七德,臣故曰利外矣。《書》
有之曰:『必有忍也,若能有濟也。』王不忍小忿而棄鄭,又登叔隗以階狄。狄
,封豕豺狼也,不可厭也。」王不聽。

十八年,王黜狄後。狄人來誅殺譚伯。富辰曰:「昔吾驟諫王,王弗從,以及此
難。若我不出,王其以我為懟乎!」乃以其屬死之。

初,惠後欲立王子帶,故以其黨啟狄人。狄人遂入,周王乃出居于鄭,晉文公納
之。

晉文公既定襄王于郟,王勞之以地,辭,請隧焉。王不許,曰:「昔我先王之有
天下也,規方千里以為甸服,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,以備百姓兆民之用,以待
不庭不虞之患。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,使各有寧宇,以順及天地,無逢其災害
,先王豈有賴焉。內官不過九御,外官不過九品,足以供給神祇而已,豈敢厭縱
其耳目心腹以亂百度?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,以臨長百姓而輕重布之,王何異
之有?今天降禍災于周室,餘一人僅亦守府,又不佞以勤叔父,而班先王之大物
以賞私德,其叔父實應且憎,以非餘一人,餘一人豈敢有愛?先民有言曰:『改
玉改行。』叔父若能光裕大德,更姓改物,以創制天下,自顯庸也,而縮取備物
以鎮撫百姓,餘一人其流辟旅于裔土,何辭之有與?若由是姬姓也,尚將列為公
侯,以復先王之職,大物其未可改也。叔父其懋昭明德,物將自至,餘何敢以私
勞變前之大章,以忝天下,其若先王與百姓何?何政令之為也?若不然,叔父有
地而隧焉,餘安能知之?」文公遂不敢請,受地而還。

王至自鄭,以陽樊賜晉文公。陽人不服,晉侯圍之。倉葛呼曰:「王以晉君為能
德,故勞之以陽樊,陽樊懷我王德,是以未從于晉。謂君其何德之布以懷柔之,
使無有遠志?今將大泯其宗祊,而蔑殺其民人,宜吾不敢服也!夫三軍之所尋,
將蠻、夷、戎、狄之驕逸不虔,于是乎致武。此羸者陽也,未狎君政,故未承命
。君若惠及之,唯官是徵,其敢逆命,何足以辱師!君之武震,無乃玩而頓乎?
聞之曰:『武不可覿,文不可匿。覿武無烈,匿文不昭。』陽不承獲甸,而祗以
覿武,臣是以懼。不然,其敢自愛也?且夫陽,豈有裔民哉?夫亦皆天子之父兄
甥舅也,若之何其虐之也?」晉侯聞之,曰:「是君子之言也。」乃出陽民。

溫之會,晉人執衛成公歸之于周。晉侯請殺之,王曰:「不可。夫政自上下者也
,上作政,而下行之不逆,故上下無怨。今叔父作政而不行,無乃不可乎?夫君
臣無獄,今元咺雖直,不可聽也。君臣皆獄,父子將獄,是無上下也。而叔父聽
之,一逆矣。又為臣殺其君,其安庸刑?布刑而不庸,再逆矣。一合諸侯,而有
再逆政,餘懼其無後。不然,餘何私于衛侯?」晉人乃歸衛侯。

二十四年,秦師將襲鄭,過周北門。左右皆免胄而下拜,超乘者三百乘。王孫滿
觀之,言于王曰:「秦師必有謫。」王曰:「何故?」對曰:「師輕而驕,輕則
寡謀,驕則無禮。無禮則脫,寡謀自陷。入險而脫,能無敗乎?秦師無謫,是道
廢也。」是行也,秦師還,晉人敗諸崤,獲其三帥丙、術、視。

晉侯使隨會聘于周,定王享之肴烝,原公相禮。范子私于原公,曰:「吾聞王室
之禮無毀折,今此何禮也?」王見其語,召原公而問之,原公以告。

王召士季,曰:「子弗聞乎,禘郊之事,則有全烝;王公立飫,則有房烝;親戚
饗,則有肴烝。今女非他也,而叔父使士季實來修舊德,以獎王室。唯是先王之
宴禮,欲以貽女。餘一人敢設飫禘焉,忠非親禮,而干舊職,以亂前好?且唯戎
、狄則有體薦。夫戎、狄,冒沒輕儳,貪而不讓。其血氣不治,若禽獸焉。其適
來班貢,不俟馨香嘉味,故坐諸門外,而使舌人體委與之。女今我王室之一二兄
弟,以時相見,將和協典禮,以示民訓則,無亦擇其柔嘉,選其馨香,潔其酒醴
,品其百籩,修其簠簋,奉其犧象,出其樽彝,陳其鼎俎,凈其巾羃,敬其祓除
,體解節折而共飲食之。于是乎有折俎加豆,酬幣宴貨,以示容合好,胡有孑然
其郊戎、狄也?

「夫王公諸侯之有飫也,將以講事成章,建大德、昭大物也,故立成禮烝而已。
飫以顯物,宴以合好,故歲飫不倦,時宴不淫,月會、旬修,日完不忘。服物昭
庸,采飾顯明,文章比象,周旋序順,容貌有崇,威儀有則,五味實氣,五色精
心,五聲昭德,五義紀宜,飲食可饗,和同可觀,財用可嘉,則順而德建。古之
善禮者,將焉用全烝?」

武子遂不敢對而退。歸乃講聚三代之典禮,于是乎修執秩以為晉法。

定王使單襄公聘于宋。遂假道于陳,以聘于楚。火朝覿矣,道茀不可行,候不在
疆,司空不視途,澤不陂,川不梁,野有庾積,場功未畢,道無列樹,墾田若蓺
,膳宰不致餼,司里不授館,國無寄寓,縣無施舍,民將筑臺于夏氏。及陳,陳
靈公與孔寧、儀行父南冠以如夏氏,留賓不見。

單子歸,告王曰:「陳侯不有大咎,國必亡。」王曰:「何故?」對曰:「夫辰
角見而雨畢,天根見而水涸,本見而草木節解,駟見而隕霜,火見而清風戒寒。
故先王之教曰:『雨畢而除道,水涸而成梁,草木節解而備藏,隕霜而冬裘具,
清風至而修城郭宮室。』故《夏令》曰:『九月除道,十月成梁。』其時儆曰:
「收而場功,待而畚梮,營室之中,土功其始,火之初見,期于司里。『此先王
所以不用財賄,而廣施德于天下者也。今陳國火朝覿矣,而道路若塞,野場若棄
,澤不陂障,川無舟梁,是廢先王之教也。」

「《周制》有之曰:『列樹以表道,立鄙食以守路,國有郊牧,疆有寓望,藪有
圃草,囿有林池,所以御災也。其餘無非穀土,民無懸耜,野無奧草。不奪民時
,不蔑民功。有優無匱,有逸無罷。國有班事,縣有序民。』今陳國道路不可知
,田在草間,功成而不收,民罷于逸樂,是棄先王之法制也。

「周之《秩官》有之曰:『敵國賓至,關尹以告,行理以節逆之,候人為導,卿
出郊勞,門尹除門,宗祝執祀,司里授館,司徒具徒,司空視途,司寇詰奸,虞
人入材,甸人積薪,火師監燎,水師監濯,膳宰致饔,廩人獻餼,司馬陳芻,工
人展車,百官以物至,賓入如歸。是故小大莫不懷愛。其貴國之賓至,則以班加
一等,益虔。至于王吏,則皆官正蒞事,上卿監之。若王巡守,則君親監之。』
今雖朝也不才,有分族于周,承王命以為過賓于陳,而司事莫至,是蔑先王之官
也。

「先王之令有之曰:『天道賞善而罰淫,故凡我造國,無從非彝,無即慆淫,各
守爾典,以承天休。』今陳侯不念胤續之常,棄其伉儷妃嬪,而帥其卿佐以淫于
夏氏,不亦?姓矣乎?陳,我大姬之後也。棄袞冕而南冠以出,不亦簡彝乎?是
又犯先王之令也。」

「昔先王之教,懋帥其德也,猶恐殞越。若廢其教而棄其制,蔑其官而犯其令,
將何以守國?居大國之間,而無此四者,其能久乎?」

六年,單子如楚。八年,陳侯殺于夏氏。九年,楚子入陳。

定王八年,使劉康公聘于魯,發幣于大夫。季文子、孟獻子皆儉,叔孫宣子、東
門子家皆侈。

歸,王問魯大夫孰賢?對曰:「季、孟其長處魯乎!叔孫、東門其亡乎!若家不
亡,身必不免。」王曰:「何故?」對曰:「臣聞之:為臣必臣,為君必君,寬
肅宣惠,君也;敬恪恭儉,臣也。寬所以保本也,肅所以濟時也,宣所以教施也
,惠所以和民也。本有保則必固,時動而濟則無敗功,教施而宣則遍,惠以和民
則阜。若本固而功成,施遍而民阜,乃可以長保民矣,其何事不徹?敬所以承命
也,恪所以守業也,恭所以給事也,儉所以足用也。以敬承命則不違,以恪守業
則不懈,以恭給事則寬于死,以儉足用則遠于憂。若承命不違,守業不懈,寬于
死而遠于憂,則可以上下無隙矣,其何任不堪?上任事而徹,下能堪其任,所以
為令聞長世也。今夫二子者儉,其能足用矣,用足則族可以庇。二子者侈,侈則
不恤匱,匱而不恤,憂必及之,若是則必廣其身。且夫人臣而侈,國家弗堪,亡
之道也。」王曰:「幾何?」對曰:「東門之位不若叔孫,而泰侈焉,不可以事
二君。叔孫之位不若季、孟,而亦泰侈焉,不可以事三君。若皆蚤世猶可,若登
年以載其毒,必亡。」

十六年,魯宣公卒。赴者未及,東門氏來告亂,子家奔齊。簡王十一年,魯叔孫
宣伯亦奔齊,成公未歿二年。

簡王八年,魯成公來朝,使叔孫僑如先聘且告。見王孫說,與之語。說言于王曰
:「魯叔孫之來也,必有異焉。其享覲之幣薄而言諂,殆請之也,若請之,必欲
賜也。魯執政唯強,故不歡焉而後遣之,且其狀方上而銳下,宜觸冒人。王其勿
賜。若貪陵之人來而盈其愿,是不賞善也,且財不給。故聖人之施舍也議之,其
喜怒取與亦議之。是以不主寬惠,亦不主猛毅,主德義而已。」王曰:「諾。」
使私問諸魯,請之也。王遂不賜,禮如行人。及魯侯至,仲孫蔑為介,王孫說與
之語,說讓。說以語王,王厚賄之。

晉既克楚于鄢,使郤至告慶于周。未將事,王叔簡公飲之酒,交酬好貨皆厚,飲
酒宴語相說也。

明日,王孫子譽諸朝,郤至見邵桓公,與之語。邵公以告單襄公曰:「王叔子譽
溫季,以為必相晉國,相晉國,必大得諸侯,勸二三君子必先導焉,可以樹。今
夫子見我,以晉國之克也,為己實謀之,曰:『微我,晉不戰矣!楚有五敗,晉
不知乘,我則強之。背宋之盟,一也;德薄而以地賂諸侯,二也;棄壯之良而用
幼弱,三也;建立卿士而不用其言,四也;夷、鄭從之,三陳而不整,五也。罪
不由晉,晉得其民,四軍之帥,旅力方剛;卒伍治整,諸侯與之。是有五勝也:
有辭,一也;得民,二也;軍帥強御,三也;行列治整,四也;諸侯輯睦,五也
。有一勝猶足用也,有五勝以伐五敗,而避之者,非人也。不可以不戰。欒、范
不欲,我則強之。戰而勝,是吾力也。且夫戰也微謀,吾有三伐;勇而有禮,反
之以仁。吾三逐楚君之卒,勇也;見其君必下而趨,禮也;能獲鄭伯而赦之,仁
也。若是而知晉國之政,楚、越必朝。』

「吾曰:『子則賢矣。抑晉國之舉也,不失其次,吾懼政之未及子也。』謂我曰
:『夫何次之有?昔先大夫荀伯自下軍之佐以政,趙宣子未有軍行而以政,今欒
伯自下軍往。是三子也,吾又過于四之無不及。若佐新軍而升為政,不亦可乎?
將必求之。』是其言也,君以為奚若?」

襄公曰:「人有言曰:『兵在其頸。』其郤至之謂乎!君子不自稱也,非以讓也
,惡其蓋人也。夫人性,陵上者也,不可蓋也。求蓋人,其抑下滋甚,故聖人貴
讓。且諺曰:『獸惡其網,民惡其上。』《書》曰:『民可近也,而不可上也。
』《詩》曰:『愷悌君子,求福不回。』在禮,敵必三讓,是則聖人知民之不可
加也。故王天下者必先諸民,然後庇焉,則能長利。今郤至在七人之下而欲上之
,是求蓋七人也,其亦有七怨。怨在小醜,猶不可堪,而況在侈卿乎?其何以待
之?

「晉之克也,天有惡于楚也,故儆之以晉。而郤至佻天之功以為己力,不亦難乎
?佻天不祥,乘人不義,不祥則天棄之,不義則民叛之。且郤至何三伐之有?夫
仁、禮、勇,皆民之為也。以義死用謂之勇,奉義順則謂之禮,畜義豐功謂之仁
。奸仁為佻,奸禮為羞,奸勇為賊。夫戰,盡敵為上,守和同順義為上。故制戎
以果毅,制朝以序成。叛戰而擅舍鄭君,賊也;棄毅行容,羞也;叛國即讎,佻
也。有三奸以求替其上,遠于得政矣。以吾觀之,兵在其頸,不可久也。雖吾王
叔,未能違難。在《太誓》曰:『民之所欲,天必從之。』王叔欲郤至,能勿從
乎?」

郤至歸,明年死難。及伯輿之獄,王叔陳生奔晉。


《周語下》
柯陵之會,單襄公見晉厲公視遠步高。晉郤?見其語犯。郤?見,其語迂。郤至
見。其語伐。齊國佐見,其語盡。魯成公見,言及晉難及郤?之譖。

單子曰:「君何患焉!晉將有亂,其君與三郤其當之乎!」魯侯曰:「寡人懼不
免于晉,今君曰『將有亂』,敢問天道乎,抑人故也?」對曰:「吾非瞽、史,
焉知天道?吾見晉君之容,而聽三郤之語矣,殆必禍者也。夫君子目以定體,足
以從之,是以觀其容而知其心矣。目以處義,足以步目,今晉侯視遠而足高,目
不在體,而足不步目,其心必異矣。目體不相從,何以能久?夫合諸侯,民之大
事也,于是乎觀存亡。故國將無咎,其君在會,步言視聽,必皆無謫,則可以知
德矣。視遠,日絕其義;足高,日棄其德;言爽,日反其信;聽淫,日離其名。
夫目以處義,足以踐德,口以庇信,耳以聽名者也,故不可不慎也。偏喪有咎,
既喪則國從之。晉侯爽二,吾是以云。

「夫郤氏,晉之寵人也,三卿而五大夫,可以戒懼矣。高位寔疾顛,厚味寔臘毒
。今郤伯之語犯,叔迂,季伐,犯則陵人,迂則誣人,伐則掩人。有是寵也,而
益之以三怨,其誰能忍之!雖齊國子亦將與焉。立于淫亂之國,而好盡言,以招
人過,怨之本也,唯善人能受盡言,齊其有乎?吾聞之,國德而鄰于不修,必受
其福。今君偪于晉,而鄰于齊,齊、晉有禍,可以取伯,無德之患,何憂于晉?
且夫長翟之人利而不義,其利淫矣,流之若何?」

魯侯歸,乃逐叔孫僑如。簡王十一年,諸侯會于柯陵。十二年,晉殺三郤。十三
年,晉侯弒,于翼東門葬,以車一乘。齊人殺國武子。

晉孫談之子周適周,事單襄公,立無跛,視無還,聽無聳,言無遠;言敬必及天
,言忠必及意,言信必及身,言仁必及人,言義必及利,言智必及事,言勇必及
制,言教必及辯,言孝必及神,言惠必及和,言讓必及敵;晉國有憂未嘗不戚,
有慶未嘗不怡。

襄公有疾,召頃公而告之,曰:「必善晉周,將得晉國。其行也文,能文則得天
地,天地所胙,小而後國。夫敬,文之恭也;忠,文之實也;信,文之孚也;仁
,文之愛也;義,文之制也;智,文之輿也;勇,文之帥也;教,文之施也;孝
,文之本也;惠,文之慈也;讓,文之材也。象天能敬,帥意能忠,思身能信,
愛人能仁,利制能義;事建能智,帥義能勇,施辯能教,昭神能孝,慈和能惠,
推敵能讓。此十一者,夫子皆有焉。

「天六地五,數之常也。經之以天,緯之以地。經緯不爽,文之象也。文王質文
,故天胙之以天下。夫子被之矣,其昭穆又近,可以得國。且夫立無跛,正也;
視無還,端也;聽無聳,成也;言無遠,慎也。夫正,德之道也;端,德之信也
;成,德之終也;慎,德之守也。守終純固,道正事信,明令德矣。慎成端正,
德之相也。為晉休戚,不背本也。被文相德,非國何取!

「成公之歸也,吾聞晉之筮之也,遇乾之否,曰:『配而不終,君三出焉。』一
既往矣,後之不知,其次必此。且吾聞成公之生也,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,曰:
『使有晉國,三而畀驩之孫。』故名之曰『黑臀』,于今再矣。襄公曰驩,此其
孫也。而令德孝恭,非此其誰?且其夢曰『必驩之孫,實有晉國。』其卦曰:『
必三取君于周。』其德又可以君國,三襲焉。吾聞之大誓,故曰『朕夢協朕卜,
襲于休祥,戎商必克。』以三襲也。晉仍無道而鮮胄,其將失之矣。必早善晉子
,其當之也。」

頃公許諾。及厲公之亂,召周子而立之,是為悼公。

靈王二十二年,穀、洛斗,將毀王宮。王欲壅之,太子晉諫曰:「不可。晉聞古
之長民者,不墮山,不崇藪,不防川,不竇澤。夫山,土之聚也,藪,物之歸也
,川.氣之導也,澤,水之鍾也。夫天地成而聚于高,歸物于下。疏為川穀,以
導其氣;陂塘污庳,以鍾其美。是故聚不阤崩,而物有所歸;氣不沈滯,而亦不
散越。是以民生有財用,而死有所葬。然則無夭、昏、札、瘥之憂,而無饑、寒
、乏、匱之患,故上下能相固,以待不虞,古之聖王唯此之慎。

「昔共工棄此道也,虞于湛樂,淫失其身,欲壅防百川,墮高堙庳,以害天下。
皇天弗福,庶民弗助,禍亂并興,共工用滅。其在有虞,有崇伯鯀,播其淫心,
稱遂共工之過,堯用殛之于羽山。其後伯禹念前之非度,厘改制量,象物天地,
比類百則,儀之于民,而度之于群生,共之從孫四岳佐之,高高下下,疏川導滯
,鍾水豐物,封崇九山,決汨九川,陂鄣九澤,豐殖九藪,汨越九原,宅居九隩
,合通四海。故天無伏陰,地無散陽,水無沈氣,火無災燀,神無間行,民無淫
心,時無逆數,物無害生。帥象禹之功,度之于軌儀,莫非嘉績,克厭帝心。皇
天嘉之,祚以天下,賜姓曰『姒』、氏曰『有夏』,謂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。
祚四岳國,命以侯伯,賜姓曰『姜』、氏曰『有呂』,謂其能為禹股肱心膂,以
養物豐民人也。

「此一王四伯,豈繄多寵?。皆亡王之後也。唯能厘舉嘉義,以有胤在下,守祀
不替其典。有夏雖衰,杞、鄫猶在;申、呂雖衰,齊、許猶在。唯有嘉功,以命
姓受祀,迄于天下,及其失之也,必有慆淫之心間之。故亡其氏姓,踣斃不振;
絕後無主,湮替隸圉。夫亡者豈繄無寵?皆黃、炎之後也。唯不帥天地之度,不
順四時之序,不度民神之義,不儀生物之則,以殄滅無胤,至于今不祀。及其得
之也,必有忠信之心間之。度于天地而順于時動,和于民神而儀于物則,故高朗
令終,顯融昭明,命姓受氏,而附之以令名。若啟先王之遺訓,省其典圖刑法,
而觀其廢興者,皆可知也。其興者,必有夏、呂之功焉;其廢者,必有共、鯀之
敗焉。今吾執政無乃實有所避,而滑夫二川之神,使至于爭明,以妨王宮,王而
飾之,無乃不可乎!

「人有言曰:『無過亂人之門。』又曰『佐饔者嘗焉,佐?者傷焉。』又曰:『
禍不好,不能為禍。』《詩》曰:『四牡騤騤,旟旐有翩,亂生不夷,靡國不泯
。』又曰:『民之貪亂,寧為荼毒。』夫見亂而不惕,所殘必多,其飾彌章。民
有怨亂,猶不可遏,而況神乎?王將防?川以飾宮,是飾亂而佐?也,其無乃章
禍且遇傷乎?自我先王厲、宣、幽、平而貪天禍,至于今未弭。我又章之,懼長
及子孫,王室其愈卑乎?其若之何?

「自后稷以來寧亂,及文、武、成、康而僅克安民。自后稷之始基靖民,十五王
而文始平之,十八王而康克安之,其難也如是。厲始革典,十四王矣,基德十五
而始平,基禍十五其不濟乎!吾朝夕儆懼,曰:『其何德之修,而少光王室,以
逆天休?』王又章輔禍亂,將何以堪之?王無亦鑒于黎、苗之王,下及夏、商之
季,上不象天,而下不儀地,中不和民,而方不順時,不共神祗,而蔑棄五則。
是以人夷其宗廟,而火焚其彝器,子孫為隸,下夷于民,而亦未觀夫前哲令德之
則。則此五者而受天之豐福,饗民之勛力,子孫豐厚,令聞不忘,是皆天子之所
知也。

「天所崇之子孫,或在畎畝,由欲亂民也。畎畝之人,或在社稷,由欲靖民也。
無有異焉!《詩》云:『殷鑒不遠,在夏後之世。』將焉用飾宮?其以徼亂也。
度之天神,則非祥也。比之地物,則非義也。類之民則,則非仁也。方之時動,
則非順也。咨之前訓,則非正也。觀之詩書,與民之憲言,則皆亡王之為也。上
下議之,無所比度,王其圖之!夫事大不從象,小不從文。上非天刑,下非地德
,中非民則,方非時動而作之者,必不節矣。作又不節,害之道也。」

王卒壅之。及景王多寵人,亂于是乎始生。景王崩,王室大亂。及定王,王室遂
卑。

晉羊舌肸聘于周,發幣于大夫及單靖公。靖公享之,儉而敬;賓禮贈餞,視其上
而從之;燕無私,送不過郊,語說《昊天有成命》。

單之老送叔向,叔向告之曰:「異哉!吾聞之曰:『一姓不再興。』今周其興乎
!其有單子也。昔史佚有言曰:『動莫若敬,居莫若儉,德莫若讓,事莫若咨。
』單子之貺我,禮也,皆有焉。夫宮室不崇,器無彤鏤,儉也;身聳除潔,外內
齊給,敬也;宴好享賜,不逾其上,讓也;賓之禮事,放上而動,咨也。如是,
而加之以無私,重之以不肴,能避怨矣。居儉動敬,德讓事咨,而能避怨,以為
卿佐,其有不興乎!

「且其語說《昊天有成命》,《頌》之盛德也。其詩曰:『昊天有成命,二後受
之,成王不敢康。夙夜基命宥密,於,緝熙!亶厥心肆其靖之。』是道成王之德
也。成王能明文昭,能定武烈者也。夫道成命者,而稱昊天,翼其上也。二後受
之,讓于德也。成王不敢康,敬百姓也。夙夜,恭也;基,始也。命,信也。宥
,寬也。密,寧也。緝,明也。熙,廣也。亶,厚也。肆,固也。靖,龢也。其
始也,翼上德讓,而敬百姓。其中也,恭儉信寬,帥歸于寧。其終也,廣厚其心
,以固龢之。始于德讓,中于信寬,終于固和,故曰成。單子儉敬讓咨,以應成
德。單若不興,子孫必蕃,後世不忘。

「《詩》曰:『其類維何?室家之?。君子萬年,永錫祚胤。』類也者,不忝前
哲之謂也。?也者,廣裕民人之謂也。萬年也者,令聞不忘之謂也。胤也者,子
孫蕃育之謂也。單子朝夕不忘成王之德,可謂不忝前哲矣。膺保明德,以佐王室
,可謂廣裕民人矣。若能類善物,以混厚民人者,必有章譽蕃育之祚,則單子必
當之矣。單若有闕,必茲君之子孫實續之,不出于他矣。」

景王二十一年,將鑄大錢。單穆公曰:「不可。古者,天災降戾,于是乎量資幣
,權輕重,以振救民,民患輕,則為作重幣以行之,于是乎有母權子而行,民皆
得焉。若不堪重,則多作輕而行之,亦不廢重,于是乎有子權母而行,小大利之
。

「今王廢輕而作重,民失其資,能無匱乎?若匱,王用將有所乏,乏則將厚取于
民。民不給,將有遠志,是離民也。且夫備有未至而設之,有至後救之,是不相
入也,可先而不備,謂之怠;可後而先之,謂之召災。周固羸國,天未厭禍焉,
而又離民以佐災,無乃不可乎?將民之與處而離之,將災是備御而召之,則何以
經國?國無經,何以出令?令之不從,上之患也,故聖人樹德于民以除之。

「《夏書》有之曰:『關石、和鈞,王府則有。』《詩》亦有之曰:「瞻彼旱麓
,榛楛濟濟。愷悌君子,干祿愷悌。『夫旱麓之榛楛殖,故君子得以易樂干祿焉
。若夫山林匱竭,林麓散亡,藪澤肆既,民力凋盡,田疇荒蕪,資用乏匱,君子
將險哀之不暇,而何易樂之有焉?

「且絕民用以實王府,猶塞川原而為潢污也,其竭也無日矣。若民離而財匱,災
至而備亡,王其若之何?吾周官之于災備也,其所怠棄者多矣,而又奪之資,以
益其災,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。王其圖之!」

王弗聽,卒鑄大錢。

二十三年,王將鑄無射,而為之大林。單穆公曰:「不可。作重幣以絕民資,又
鑄大鍾以鮮其繼。若積聚既喪,又鮮其繼,生何以殖?且夫鍾不過以動聲,若無
射有林,耳弗及也。夫鍾聲以為耳也,耳所不及,非鍾聲也。猶目所不見,不可
以為目也。夫目之察度也,不過步武尺寸之間;其察色也,不過墨丈尋常之間。
耳之察和也,在清濁之間;其察清濁也,不過一人之所勝。是故先王之制鍾也,
大不出鈞,重不過石。律度量衡于是乎生,小大器用于是乎出,故聖人慎之。今
王作鍾也,聽之弗及,比之不度,鍾聲不可以知和,制度不可以出節,無益于樂
,而鮮民財,將焉用之!

「夫樂不過以聽耳,而美不過以觀目。若聽樂而震,觀美而眩,患莫甚焉。夫耳
目,心之樞機也,故必聽和而視正。聽和則聰,視正則明。聰則言聽,明則德昭
,聽言昭德,則能思慮純固。以言德于民,民歆而德之,則歸心焉。上得民心,
以殖義方,是以作無不濟,求無不獲,然則能樂。夫耳內和聲,而口出美言,以
為憲令,而布諸民,正之以度量,民以心力,從之不倦。成事不貳,樂之至也。
口內味而耳內聲,聲味生氣。氣在口為言,在目為明。言以信名,明以時動。名
以成政,動以殖生。政成生殖,樂之至也。若視聽不和,而有震眩,則味入不精
,不精則氣佚,氣佚則不和。于是乎有狂悖之言,有眩惑之明,有轉易之名,有
過慝之度。出令不信,刑政放紛,動不順時,民無據依,不知所力,各有離心。
上失其民,作則不濟,求則不獲,其何以能樂,三年之中,而有離民之器二焉,
國其危哉!」

王弗聽,問之伶州鳩,對曰:「臣之守官弗及也。臣聞之,琴瑟尚宮,鍾尚羽,
石尚角,匏竹利制,大不逾宮,細不過羽。夫宮,音之主也。第以及羽,聖人保
樂而愛財,財以備器,樂以殖財。故樂器重者從細,輕者從大。是以金尚羽,石
尚角,瓦絲尚宮,匏竹尚議,革木一聲。

「夫政象樂,樂從和,和從平。聲以和樂,律以平聲。金石以動之,絲竹以行之,
詩以道之,歌以詠之,匏以宣之,瓦以贊之,革木以節之,物得其常曰樂極,極
之所集曰聲,聲應相保曰和,細大不逾曰平。如是,而鑄之金,磨之石,系之絲
木,越之匏竹,節之鼓而行之,以遂八風。于是乎氣無滯陰,亦無散陽,陰陽序
次,風雨時至,嘉生繁祉,人民酥利,物備而樂成,上下不罷,故曰樂正。今細
過其主妨于正,用物過度妨于財,正害財匱妨于樂,細抑大陵,不容于耳,非和
也。聽聲越遠,非平也。妨正匱財,聲不和平,非宗官之所司也。

「夫有和平之聲,則有蕃殖之財。于是乎道之以中德,詠之以中音,德音不愆,
以合神人,神是以寧,民是以聽。若夫匱財用,罷民力,以逞淫心,聽之不和,
比之不度,無益于教,而離民怒神,非臣之所聞也。」

王不聽,卒鑄大鍾。二十四年,鍾成,伶人告和。王謂伶州鳩曰:「鍾果和矣。
」對曰:「未可知也。」王曰:「何故?」對曰:「上作器,民備樂之,則為和
。今財亡民罷,莫不怨恨,臣不知其和也。且民所曹好,鮮其不濟也。其所曹惡
,鮮其不廢也。故諺曰:『眾心成城,眾口鑠金。』三年之中,而害金再興焉,
懼一之廢也。」王曰:「爾老耄矣!何知?」二十五年,王崩,鍾不和。

王將鑄無射,問律于伶州鳩。對曰:「律所以立均出度也。古之神瞽考中聲而量之
以制,度律均鍾,百官軌儀,紀之以三,平之以六,成于十二,天之道也。夫六,
中之色也,故名之曰黃鍾,所以宣養六氣、九德也。由是第之:二曰太蔟,所以
金奏贊陽出滯也。三曰姑洗,所以修潔百物,考神納賓也。四曰蕤賓,所以安靖
神人,獻酬交酢也。五曰夷則,所以詠歌九則,平民無貳也。六曰無射,所以宣
布哲人之令德,示民軌儀也。為之六間,以揚沈伏,而黜散越也。元間大呂,助
宣物也。二間夾鍾,出四隙之細也。三間仲呂,宣中氣也。四間林鍾,和展百事,
俾莫不任肅純恪也。五間南呂,贊陽秀也。六間應鍾,均利器用,俾應復也。

「律呂不易,無奸物也。細鈞有鍾無鎛,昭其大也。大鈞有鎛無鍾,甚大無鎛,
鳴其細也。大昭小鳴,和之道也。和平則久,久固則純,純明則終,終復則樂,
所以成政也,故先王貴之。」

王曰:「七律者何?」對曰:「昔武王伐殷,歲在鶉火,月在天駟,日在析木之津,
辰在斗柄,星在天黿。星與日辰之位,皆在北維。顓頊之所建也,帝嚳受之。我
姬氏出自天黿,及析木者,有建星及牽牛焉,則我皇妣大姜之姪伯陵之後,逄公
之所憑神也。歲之所在,則我有周之分野也,月之所在,辰馬農祥也。我太祖后
稷之所經緯也,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。自鶉及駟七列也。南北之揆七同也,
凡人神以數合之,以聲昭之。數合聲和,然後可同也。故以七同其數,而以律和
其聲,于是乎有七律。

「王以二月癸亥夜陳,未畢而雨。以夷則之上宮畢,當辰。辰在戌上,故長夷則
之上宮,名之曰羽,所以藩屏民則也。王以黃鍾之下宮,布戎于牧之野,故謂之
厲,所以厲六師也。以太蔟之下宮,布令于商,昭顯文德,底紂之多罪,故謂之
宣,所以宣三王之德也。反及嬴內,以無射之上宮,布憲施舍于百姓,故謂之嬴
亂,所以優柔容民也。」

景王既殺下門子。賓孟適郊,見雄雞自斷其尾,問之,侍者曰:「憚其犧也。」遽
歸告王,曰:「吾見雄雞自斷其尾,而人曰『憚其犧也』,吾以為信畜矣。人犧實
難,己犧何害?抑其惡為人用也乎,則可也。人異于是。犧者,實用人也。」王
弗應,田于鞏,使公卿皆從,將殺單子,未克而崩。

敬王十年,劉文公與萇弘欲城周,為之告晉。魏獻子為政,說萇弘而與之。將合
諸侯。

衛彪傒適周,聞之,見單穆公曰:「萇、劉其不歿乎?《周詩》有之曰:『天之所
支,不可壞也。其所壞,亦不可支也。』昔武王克殷,而作此詩也,以為飫歌,
名之曰『支』,以遺後之人,使永監焉。夫禮之立成者為飫,昭明大節而已,少典
與焉。是以為之日惕,其欲教民戒也。然則夫『支』之所道者,必盡知天地之為
也。不然,不足以遺後之人。今萇、劉欲支天之所壞,不亦難乎?自幽王而天奪
之明,使迷亂棄德,而即慆淫,以亡其百姓,其壞之也久矣。而又將補之,殆不
可矣!水火之所犯,猶不可救,而況天乎?《諺》曰:『從善如登,從惡如崩。』
昔孔甲亂夏,四世而隕;玄王勤商,十有四世而興。帝甲亂之,七世而隕。后稷
勤周,十有五世而興,幽王亂之,十有四世矣。守府之謂多,胡可興也?夫周,
高山、廣川、大藪也,故能生是良材,而幽王蕩以為魁陵、糞土、溝瀆,其有悛
乎?」

單子曰:「其咎孰多?」曰:「萇叔必速及,將天以道補者也。夫天道導可而省否?
萇叔反是,以誑劉子,必有三殃;違天,一也;反道,二也;誑人,三也。周若
無咎,萇弘必為戮。雖晉魏子亦將及焉。若得天福,其當身乎?若劉氏,則必子
孫實有禍。夫子而棄常法,以從其私欲,用巧變以崇天災,勤百姓以為己名,其
殃大矣。」

是歲也,魏獻子合諸侯之大夫于狄泉,遂田于大陸,焚而死,及范、中行之難,
萇弘與之,晉人以為討,二十八年,殺萇弘。及定王,劉氏亡。


《魯語上》
長勺之戰,曹劌問所以戰于莊公。公曰:「餘不愛衣食于民,不愛牲玉于神。」對
曰:「夫惠本而後民歸之志,民和而後神降之福。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,君子
務治而小人務力;動不違時,財不過用;財用不匱,莫不能使共祀。數以用民無
不聽,求福無不豐。今將惠以小賜,祀以獨恭。小賜不咸,獨恭不優。不咸,民
不歸也;不優,神弗福也。將何以戰?夫民求不匱于財,而神求優裕于享者也。
故不可以不本。」公曰:「餘聽獄雖不能察,必以情斷之。」對曰:「是則可矣。
知夫茍中心圖民,智雖弗及,必將至焉。」

莊公如齊觀社。曹劌諫曰:「不可。夫禮,所以正民也。是故先王制諸侯,使五年
四王、一相朝。終則講于會,以正班爵之義,帥長幼之序,訓上下之則,制財用
之節,其間無由荒怠。夫齊棄太公之法而觀民于社,君為是舉而往之,非故業也,
何以訓民?土發而社,助時也。收捃而蒸,納要也。今齊社而往觀旅,非先王之
訓也。天子祀上帝,諸侯會之受命焉。諸侯祀先王、先公,卿大夫佐之受事焉。
臣不聞諸侯相會祀也,祀又不法。君舉必書,書而不法,後嗣何觀?」公不聽,
遂如齊。

莊公丹桓宮之楹,而刻其桷。匠師慶言于公曰:「臣聞聖王公之先封者,遺後之人
法,使無陷于惡。其為後世昭前之令聞也,使長監于世,故能攝固不解以久。今
先君儉而君侈,令德替矣。」公曰:「吾屬欲美之。」對曰:「無益于君,而替前
之令德,臣故曰庶可已矣。」公弗聽。

哀姜至,公使大夫、宗婦覿用幣。宗人夏父展曰:「非故也。」公曰:「君作故」
對曰:「君作而順故之,逆則亦書其逆也。臣從有司,懼逆之書于後也,故不敢不
告。夫婦贄不過棗、栗,以告虔也。男則玉、帛、禽、鳥,以章物也。今婦執幣,
是男女無別也。男女之別,國之大節也,不可無也。」公弗聽。

魯饑,臧文仲言于莊公曰:「夫為四鄰之援,結諸侯之信,重之以婚姻,申之以盟
誓,固國之艱急是為。鑄名器,藏寶財,固民之殄病是待。今國病矣,君盍以名
器請糴于齊?」公曰:「誰使?」對曰:「國有饑饉,卿出告糴,古之制也。辰也
備卿,辰請如齊。」公使往。

從者曰:「君不命吾子,吾子請之,其為選事乎?」文仲曰:「賢者急病而讓夷,
居官者當事不避難,在位者恤民之患,是以國家無違。今我不如齊,非急病也。
在上不恤下,居官而惰,非事君也。」

文仲以鬯圭與玉如齊告糴,曰:「天災流行,戾于弊邑,饑饉薦降,民羸幾卒,大
懼乏周公、太公之命祀,職貢業事之不共而獲戾。不腆先君之幣器,敢告滯積,
以紓執事,以救弊邑,使能共職。豈唯寡君與二三臣實受君賜,其周公、太公及
百辟神祗實永饗而賴之!」齊人歸其玉而予之糴。

齊孝公來伐魯,臧文仲欲以辭告,病焉,問于展禽。對曰。「獲聞之,處大教小,
處小事大,所以御亂也,不聞以辭。若為小而祟,以怒大國,使加己亂,亂在前
矣,辭其何益?」文仲曰:「國急矣!百物唯其可者,將無不趨也。愿以子之辭行
賂焉。其可賂乎?」

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師,曰:「寡君不佞,不能事疆埸之司,使君盛怒,以暴露于
弊邑之野,敢犒輿師。」齊侯見使者曰:「魯國恐乎?」對曰:「小人恐矣,君子
則否。」公曰:「室如懸磬,野無青草,何恃而不怒?」對曰:「恃二先君之所職
業。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齊先君太公曰:『女股肱周室,以夾輔先王。賜女土
地,質之以犧牲,世世子孫無相害也。』君今來討弊邑之罪,其亦使聽從而釋之,
必不泯其社稷;豈其貪壤地,而棄先王之命?其何以鎮撫諸侯?恃此以不恐。」
齊侯乃許為平而還。

溫之會,晉人執衛成公歸之于周,使醫鴆之,不死,醫亦不誅。

臧文仲言于僖公曰:「夫衛君紿無罪矣。刑五而已,無有隱者,隱乃諱也。大刑用
甲兵,其次用斧鉞,中刑用刀鋸,其次用鉆笮,薄刑用鞭撲,以威民也。故大者
陳之原野,小者致之市朝,五刑三次,是無隱也。今晉人鴆衛侯不死,亦不討其
使者,諱而惡殺之也。有諸侯之請,必免之。臣聞之:班相恤也,故能有親。夫
諸侯之患,諸侯恤之,所以訓民也。君盍請衛君以示親于諸侯,且以動晉?夫晉
新得諸侯,與亦曰:『魯不棄其親,其亦不可以惡。』」公說,行玉二十?,乃免
衛侯。

自是晉聘于魯,加于諸侯一等,爵同,厚其好貨。衛侯聞其臧文仲之為也,使納
賂焉。辭曰:「外臣之言不越境,不敢及君。」

晉文公解曹地以分諸侯。僖公使臧文仲往,宿于重館,重館人告曰:「晉始伯而欲
固諸侯,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諸侯。諸侯莫不望分而欲親晉,皆將爭先;晉不以固
班,亦必親先者,吾子不可以不速行。魯之班長而又先,諸侯其誰望之?若少安,
恐無及也。」從之,獲地于諸侯為多。反,既復命,為之請曰:「地之多也,重館
人之力也。臣聞之曰:『善有章,雖賤賞也;惡有釁,雖貴罰也。』今一言而辟境,
其章大矣,請賞之。」乃出而爵之。

海鳥曰「爰居」,止于路東門之外三日,臧文仲使國人祭之。展禽曰:「越哉,臧
孫之為政也!夫祀,國之大節也;而節,政之所成也。故慎制祀以為國典。今無
故而加典,非政之宜也。

「夫聖王之制祀也,法施于民則祀之,以死勤事?t祀之,以勞定國則祀之,能御
大災則祀之,能捍大肆患則祀之。非是族也,不在祀典。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,
其子曰柱,能殖百穀百蔬;夏之興也,周棄繼之,故祀以為稷。共工氏之伯九有
也,其子曰後土,能平九土,故祀以為社。黃帝能成命百物,以明民共財,顓頊
能修之。帝嚳能序三辰以固民,堯能單均刑法以儀民,舜勤民事而野死,鯀障洪
水而殛死,禹能以德修鯀之功,契為司徒而民輯,冥勤其官而水死,湯以寬治民
而除其邪,稷勤百穀而山死,文王以文昭,武王去民之穢。故有虞氏禘黃帝而祖
顓頊,郊堯而宗舜;夏後氏禘黃帝而祖顓頊,郊鯀而宗禹;商人禘舜而祖契,郊
冥而宗湯;周人禘嚳而郊稷,祖文王而宗武王;幕,能帥顓頊者也,有虞氏報焉;
杼,能帥禹者也,夏後氏報焉;上甲微,能帥契者也,商人報焉;高圉、大王,
能帥稷者也,周人報焉。凡禘、郊、祖宗、報,此五者國之典祀也。

「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,皆有功烈于民者也。及前哲令德之人,所以為明質也;
及天之三辰,民所以瞻仰也;及地之五行,所以生殖也;禁九州名山川澤,所以
出財用也。非是不在祀典。

「今海鳥至,己不知而祀之,以為國典,難以為仁且智矣。夫仁者講功,而智者
處物。無功而祀之,非仁也;不知而不能問,非智也。今茲海其有災乎?夫廣川
之鳥獸,恒知避其災也。」
  是歲也,海多大風,冬暖。文仲聞柳下季之言,曰:「信吾過也,季之之言不可
不法也。」使書以為三策。

文公欲弛孟文子之宅,使謂之曰:「吾欲利子于外之寬者。」對曰:「夫位,政之
建也;署,位之表也;車服,表之章也;宅,章之次也;祿,次之食也。君議五
者以建政,為不易之故也。今有司來命易臣之署與其車服,而曰:『將易而次,為
寬利也。』夫署,所以朝夕虔君命也。臣立先臣之署,服其車服,為利故而易其
次,是辱君命也。不敢聞命。若罪也,則請納祿與車服而違署,唯里人所命次。」
公弗取。臧文仲聞之曰:「孟孫善守矣,其可以蓋穆伯而守其後于魯乎!」

公欲弛郈敬子之宅,亦如之。對曰:「先臣惠伯以命于司里,嘗、禘、蒸、享之所
致君胙者有數矣。出入受事之幣以致君命者,亦有數矣。今命臣更次于外,為有
司之以班命事也,無乃違乎!請從司徒以班徙次。」公亦不取。

夏父弗忌為宗,蒸將躋僖公。宗有司曰:「非昭穆也。」曰:「我為宗伯,明者為
昭,其次為穆,何常之有!」有司曰:「夫宗廟之有昭穆也,以次世之長幼,而等
胄之親疏也。夫祀,昭孝也。各致齊敬于其皇祖,昭孝之至也。故工、史書世,
宗、祝書昭穆,猶恐其逾也。今將先明而後祖,自玄王以及主癸莫如湯,自稷以
及王季莫如文、武,商、周之蒸也,未嘗躋湯與文、武,為不逾也。魯未若商、
周而改其常,無乃不可乎?」弗聽,遂躋之。

展禽曰:「夏父弗忌必有殃。夫宗有司之言順矣,僖又未有明焉。犯順不祥,以逆
訓民亦不祥,易神之班亦不祥,不明而躋之亦不祥,犯鬼道二,犯人道二,能無
殃乎?」曰:「未可知也。若血氣強固,將壽寵得沒,雖壽而沒,不為無殃。」既
其葬也,焚,煙徹于上。

莒天子仆弒級公,以其寶來奔。宣公使仆人以書命季文子曰:「夫莒太子不憚以吾
故殺其君,而以其寶來,其愛我甚矣。為我予之邑。今日必授,無逆命矣。」里
革遇之,而更其書曰:「夫莒太子殺其君而竊其寶來,不識窮固又求自邇,為我流
之于夷。今日必通,無逆命矣」明日,有司復命,公詰之。仆人以里革對。公執
之,曰:「違君命者,女亦聞之乎?」對曰:「臣以死奮筆,奚啻其聞之也!臣聞
曰:『毀則者為賊,掩賊者為藏,竊寶者為宄,用宄之財者為奸』,使君為藏奸者,
不可不去也。臣違君命者,亦不可不殺也。」公曰:「寡人實貪,非子之罪。」乃
舍之。

宣公夏濫于泗淵,里革斷其罟而棄之,曰:「古者大寒降,土蟄發,水虞于是乎講
罛罶,取名魚,登川禽,而嘗之寢廟,行諸國,助宣氣也。鳥獸孕,水蟲成,水
虞于是禁罝羅,矠魚鱉以為夏犒,助生阜也。鳥獸成,水窗口遠,水虞使用禁罝
罜羅,設阱鄂,以實廟庖,畜功用也。且夫山不槎蘗,澤不伐夭,魚禁鯤鮞,獸
長麋麌,鳥翼鷇卵,蟲舍蚔喙,蕃庶物也,古之訓也。今魚方別孕,不教魚長,
又行網罟,貪無藝也。」

公聞之,曰:「吾過而里革匡我,不亦善乎!是良罟也,為我得法。使有司藏之,
使吾無忘諗。」師存侍,曰:「藏罟不如置里革於側之不忘也。」

子叔聲伯如晉謝季文子,郤?欲予之邑,弗受也。歸,鮑國謂之曰:「子何辭苦成
叔之邑,欲信讓耶,抑知其不可乎?」對曰:「吾聞之,不厚其棟,不能任重。重
莫如國,棟莫如德。夫苦成叔家欲任兩國而無大德,其不存也,亡無日矣。譬之
如疾,餘恐易焉。苦成氏有三亡:少德而多寵,位下而欲上政,無大功而欲大祿,
皆怨府也。其君驕而多私,勝敵而歸,必立新家。立新家,不因民不能去舊;因
民,非多怨民無所始。為怨三府,可謂多矣。其身之不能定,焉能予人之邑!」
鮑國曰:「我信不若子,若鮑氏有釁,吾不圖矣。今子圖遠以讓邑,必常立矣。」

晉人殺厲公,邊人以告,成公在朝。公曰:「臣殺其君,誰之過也?」大夫莫對,
里革曰:「君之過也。夫君人者,其威大矣。失威而至于殺,其過多矣。且夫君也
者,將牧民而正其邪者也,若君縱私回而棄民事,民旁有慝無由省之,益邪多矣。
若以邪臨民,陷而不振,用善不肯專,則不能使,至于殄滅而莫之恤也,將安用
之?桀奔男巢,紂踣于京,厲流于彘,幽每于戲,皆是術也。夫君也者,民之川
澤也。行而從之,美惡皆君之由,民何能為焉。」

季文子相宣、成,無衣帛之妾,無食粟之馬。仲孫它諫曰:「子為魯上卿,相二君
矣,妾不衣帛,馬不食粟,人其以子為愛,且不華國乎!」文子曰:「吾亦愿之。
然吾觀國人,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惡者猶多矣,吾是以不敢。人之父兄食粗衣惡,
而我美妾與馬,無乃非相人者乎!且吾聞以德榮為國華,不聞以妾與馬。」

文子以告孟獻子,獻子囚之七日。自是子服之妾衣不過七升之布,馬餼不過稂莠。
文子聞之曰:「過而能改者,民之上也。」使為上大夫。


《魯語下》
叔孫穆子聘于晉,晉悼公饗之,樂及《鹿鳴》之三,而後拜樂三。晉侯使行人問
焉,曰:「子以君命鎮撫弊邑,不腆先君之禮,以辱從者,不腆之樂以節之。吾子
舍其大而加禮于其細,敢問何禮也?」

對曰:「寡君使豹來繼先君之好,君以諸侯之故,貺使臣以大禮。夫先樂金奏《肆
夏》、《樊》、《遏》、《渠》,天子所以饗元侯也;夫歌《文王》、《大明》、
《綿》,則兩君相見之樂也。皆昭令德以何好也,皆非使臣之所敢聞也。臣以為肄
業及之,故不敢拜。今伶簫詠歌及《鹿鳴》之三,君之所以貺史臣,臣敢不拜貺?
夫《鹿鳴》,君之所以嘉先君之好也,敢不拜嘉?《四牡》,君之所以章使臣之勤
也,敢不拜章?《皇皇者華》,君教使臣曰『每懷靡及』,諏、謀、度、詢,必咨
于周。敢不拜教?臣聞之曰:『懷和為每懷,咨才為諏,咨事為謀,咨義為度,咨
親為詢,忠信為周。』君貺使臣以大禮,重之以六德,敢不重拜?」

季武子為三軍,叔孫穆子曰:「不可。天子作師,公帥之,以征不德。元侯作師,
卿帥之,以承天子。諸侯有卿無軍,帥教衛以贊元侯。自伯、子、男有大夫無卿,
帥賦以從諸侯。是以上能征下,下無奸慝。今我小侯也,處大國之間,繕貢賦以
共從者,猶懼有討。若為元侯之所,以怒大國,無乃不可乎?」弗從。遂作中軍。
自是齊、楚代討于魯,襄、昭皆如楚。

諸侯伐秦,及涇莫濟。晉叔向見叔孫穆子曰:「諸侯謂秦不恭而討之,及涇而止,
于秦何益?」穆子曰:「豹之業,及《匏有苦葉》矣,不知其他。」叔向退,召舟
虞與司馬,曰:「夫苦匏不材于人,共濟而已。魯叔孫賦《匏有苦葉》,必將涉矣。
具舟除隧,不共有法。」是行也,魯人以莒人先濟,諸侯從之。

襄公如楚,及漢,聞康王卒,欲還。叔仲昭伯曰:「君之來也,非為一人也,為其
名與其眾也。今王死,其名未改,其眾未敗,何為還?」諸大夫皆欲還。子服惠
伯曰:「不知所為,姑從君乎!」叔仲曰:「子之來也,非欲安身也,為國家之利
也,故不憚勤遠而聽于楚;非義楚也,畏其名與眾也。夫義人者,固慶其喜而吊
其憂,況畏而服焉?聞畏而往,聞喪而還,茍羋姓實嗣,其誰代之任喪?王太子
又長矣,執政未改,予為先君來,死而去之,其誰曰不如先君?將為喪舉,聞喪
而還,其誰曰非侮也?事其君而任其政,其誰由己貳?求說其侮,而亟于前之人,
其讎不滋大乎?說侮不懦,執政不貳,帥大讎以憚小國,其誰云待之?若從君而
走患,則不如違君以避難。且夫君子計成而後行,二三子計乎?有御楚之術而有
守國之備,則可也;若未有,不如往也。」乃遂行。

反,及方城,聞季武子襲卞,公欲還,出楚師以伐魯。榮成伯曰:「不可。君之于
臣其威大矣。不能令于國,而恃諸侯,諸侯其誰暱之?若得楚師以伐魯,魯既不
違夙之取卞也,必用命焉,守必固矣。若楚之克魯,諸既不獲窺焉,而況君乎?
彼無亦置其同類以服東夷,而大攘諸夏,將天下是王,而何德于君,其予君也?
若不克魯,君以蠻夷伐之,而又求入焉,必不獲矣。不如予之。夙之事君也,不
敢不悛。醉而怒,醒而喜,庸何傷?君其入也!」乃歸。

襄公在楚,季武子取卞,使季冶逆,追而予之璽書,以告曰:「卞人將叛,臣討之,
既得之矣。」公未言,榮成子曰:「子股肱魯國,社稷之事,子實制之。唯子所利,
何必卞?卞有罪而子征之,子之隸也,又何謁焉?」子冶歸,致祿而不出,曰:「使
予欺君,謂予能也。能而欺其君,敢享其祿而離其朝乎?」

虢之會,楚公子圍二人執戈先焉。蔡公孫歸生與鄭罕虎見叔孫穆子,穆子曰:「楚
公子甚美,不大夫矣,抑君也。」鄭子皮曰:「有執戈之前,吾惑之。」蔡子家曰:
「楚,大國也;公子圍,其令尹也。有執戈之前,不亦可乎?」穆子曰:「不然。
天子有虎賁,習武訓也;諸侯有旅賁,御災害也;大夫有貳車,備承事也;士有
陪乘,告奔走也。今大夫而設諸侯之服,有其心矣。若無其心,而敢設服以見諸
侯之大夫乎?將不入矣。夫服,心之文也。如龜焉,灼其中,必文于外。若楚公
子不為君,必死,不合諸侯矣。」公子圍反,殺郟敖而代之。

虢之會,諸侯之大夫尋盟未退。季武子伐莒取鄆,莒人告于會。楚人將以叔孫穆
子為戮。晉樂王鮒求貨于穆子,曰:「吾為子請于楚。」穆子不予。梁其?謂穆子
曰:「有貨,以衛身也。出貨而可以免,子何愛焉?」穆子曰:「非女所知也。承
君命以會大事,而國有罪,我以貨私免,是我會吾私也。茍如是,則又可以出貨
而成私欲乎?雖可以免,吾其若諸侯之事何?夫必將或循之,曰:『諸侯之卿有然
者故也。』則我求安身而為諸侯法矣。君子是以患作。作而不衷,將或道之,是
昭其不衷也。餘非愛貨,惡不衷也。且罪非我之由,為戮何害?」楚人乃赦之。

穆子歸,武子勞之,日中不出。其人曰:「可以出矣。」穆子曰:「吾不難為戮,
養吾棟也。夫棟折而榱崩,吾懼壓焉。故曰雖死于外,而庇宗與內,可也。今既
免大恥,而不忍小忿,可以為能乎?」乃出見之。

平丘之會,晉昭公使叔向辭昭公,弗與盟。子服惠伯曰:「晉信蠻夷而棄兄弟,其
執政貳也。貳心必失諸侯,豈唯魯然?夫失其政者,必毒于人,魯懼及焉,不可
以不恭。必使上卿從之。」季平子曰:「然則意如乎!若我往,晉必患我,誰為之
貳?」子服惠伯曰:「椒既言之矣,敢逃難乎?椒請從。」

晉人執平子。子服惠伯見韓宣子,曰:「夫盟,信之要也。晉為盟主,是主信也。
若盟而棄魯侯,信抑闕矣。昔欒氏之亂,齊人間晉之禍,伐取朝歌。我先君襄公
不敢寧處,使叔孫豹悉帥敝賦,踦跂畢行,無有處人,以從軍吏,次于雍渝,與
邯鄲勝擊齊之左,掎止晏萊焉,齊師退而後敢還。非以求遠也,以魯之密邇于齊,
而又小國也;齊朝駕則夕極于魯國,不敢憚其患,而與晉共其憂,亦曰:『庶幾有
益于魯國乎!』今信蠻夷而棄之,夫諸侯之勉于君者,將安勸矣?若棄魯而茍固
諸侯,群臣敢憚戮乎?諸侯之事晉者,魯為勉矣。若以蠻夷之故棄之,其無乃得
蠻夷而失諸侯之信乎?子計其利者,小國共命。」宣子說,乃歸平子。

季桓子穿井,獲如土缶,其中有羊焉。使問之仲尼曰:「吾穿井而獲狗,何也?」
對曰:「以丘之所聞,羊也。丘聞之:木石之怪曰夔、魍魎,水之怪曰龍、罔象,
土之怪曰羵羊。」

季康子問于共父文伯之母曰:「主亦有以語肥也。」對曰:「吾能老而已,何以語
子。」康子曰:「雖然,肥愿有聞于主。」對曰:「吾聞之先姑曰:『君子能勞,後
世有繼。』」子夏聞之,曰:「善哉!商聞之曰:『古之嫁者,不及舅姑,謂之不
幸。』夫婦,學于舅姑者也。」

公父文伯飲南宮敬叔酒,以露睹父為客。羞鱉焉,小,睹父怒。相延食鱉,辭曰:
「將使鱉長而後食之。」遂出。文伯之母聞之,怒曰:「吾聞之先子曰:『祭養尸,
饗養上賓。』鱉于何有?而使夫人怒也!」遂逐之。五日,魯大夫辭而復之。

公父文伯之母如季氏,康子在其朝,與之言,弗應,從之及寢門,弗應而入。康
子辭于朝而入見,曰:「肥也不得聞命,無乃罪乎?」曰:「子弗聞乎?天子及諸
侯合民事于外朝,合神事于內朝;自卿以下,合官職于外朝,合家事于內朝;寢
門之內,婦人治其業焉。上下同之。夫外朝,子將業君之官職焉;內朝,子將庀
季氏之政焉,皆非吾所敢言也。」

公父文伯退朝,朝其母,其母方績。文伯曰:「以歜之家而主猶績,懼憾季孫之怒
也。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!」

其母嘆曰:「魯其亡乎!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耶?居,吾語女。昔聖王之處民也,
擇瘠土而處之,勞其民而用之,故長王天下。夫民勞則思,思則善心生;逸則淫,
淫則忘善,忘善則惡心生。沃土之民不材,逸也。瘠土之民莫不向義,勞也。是
故天子大采朝日,與三公、九卿祖識地德;日中考政,與百官之政事,師尹維旅、
牧、相宣序民事;少采夕月,與大史、司載糾虔天刑;日入監九御,使潔奉禘、
郊之粢盛,而後即安。諸侯朝修天子之業命,晝考其國職,夕省其典刑,夜儆百
工,使無慆淫,而後即安。卿大夫朝考其職,晝講其庶政,夕序其業,夜庀其家
事,而後即安。士朝受業,晝而講貫,夕而習復,夜而計過無憾,而後即安。自
庶人以下,明而動,晦而休,無日以怠。

「王后親織玄紞,公侯之夫人加之以?、綖,卿之內子為大帶,命婦成祭服,列
士之妻加之以朝服,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。社而賦事,蒸而獻功,男女效績,愆
則有辟,古之制也。君子勞心,小人勞力,先王之訓也。自上以下,誰敢由心舍
力?今我,寡也,爾又在下位,朝夕處事,猶恐忘先人之業。況有怠惰,其何以
避辟!吾冀而朝夕修我,曰:『必無廢先人。』爾今曰:『胡不自安。』以是承君
之官,餘懼穆伯之絕嗣也。」仲尼聞之曰:「弟子志之,季氏之婦不淫矣。」

公父文伯之母,季康子之從祖叔母也。康子往焉,闖門與之言,皆不逾閾。祭悼
子,	康子與焉,酢不受,徹俎不宴,宗不具不繹,繹不盡飫則退。仲尼聞之,以
丑,	為別于男女之禮矣。

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,饗其宗老,而為賦《綠衣》之三章。老請守龜卜室之族。
師亥聞之曰:「善哉!男女之饗,不及宗臣;宗室之謀,不過宗人。謀而不犯,微
而昭矣。詩所以合意,歌所以詠詩也。今詩以合室,歌以詠之,度于法矣。」

公父文伯卒,其母戒其妾曰:「吾聞之:好內,女死之;好外,士死之。今吾子夭
死,吾惡其以好內聞也。二三婦之辱共先者祀,請無瘠色,無洵涕,無搯膺,無
憂容,有降服,無加服。從禮而靜,是昭吾子也。」仲尼聞之曰:「女知莫如婦,
男知莫如夫。公父氏之婦智也夫!欲明其子之令德。」

公父文伯之母朝哭穆伯,而暮哭文伯。仲尼聞之曰:「季氏之婦可謂知禮矣。愛而
無私,上下有章。」

吳伐越,墮會稽,獲骨焉,節專車。吳子使來好聘,且問之仲尼,曰:「無以吾命。」
賓發幣于大夫,及仲尼,仲尼爵之。既徹俎而宴,客執骨而問曰:「敢問骨何為大?」
仲尼曰:「丘聞之:昔禹致群神于會稽之山,防風氏後至,禹殺而戮之,其骨節專
車。此為大矣。」客曰:「敢問誰守為神?」仲尼曰:「山川之靈,足以紀綱天下
者,其守為神;社稷之守者,為公侯。皆屬于王者。」客曰:「防風何守也?」仲
尼曰:「汪芒氏之君也,守封、嵎之山者也,為漆姓。在虞、夏、商為汪芒氏,于
周為長狄,今為大人。」客曰:「人長之極幾何?」仲尼曰:「僬僥氏長三尺,短
之至也。長者不過十之,數之極也。」

仲尼在陳,有隼極于陳侯之庭而死,楛矢貫之,石砮其長尺有咫。陳惠公使人以
隼如仲尼之館聞之。仲尼曰:「隼之來也遠矣!此肅慎氏之矢也。昔武王克商,通
道于九夷、百蠻,使各以其方賄來貢,使無忘職業。于是肅慎氏貢楛矢、石砮,
其長尺有咫。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遠也,以示後人,使永監焉,故銘其栝曰『肅
慎氏之貢矢』,以分大姬,配虞胡公而封諸陳。古者,分同姓以珍玉,展親也;分
異姓以遠方之職貢,使無忘服也。故分陳以肅慎氏之貢。君若使有司求諸故府,
其可得也。」使求,得之金櫝,如之。

齊閭丘來盟,子服景伯戒宰人曰:「陷而入于恭。」閔馬父笑,景伯問之,對曰:
「笑吾子之大也。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于周太師,以《那》為首,其輯之
亂曰:『自古在昔,先民有作。溫恭朝夕,執事有恪。』先聖王之傳恭,猶不敢專,
稱曰『自古』,古曰『在昔』,昔曰『先民』。今吾子之戒吏人曰『陷而入于恭』,
其滿之甚也。周恭王能庇昭、穆之闕而為『恭』,楚恭王能知其過而為『恭』。今
吾子之教官僚曰『陷而後恭』,道將何為?」

季康子欲以田賦,使冉有訪諸仲尼。仲尼不對,私于冉有曰:「求來!女不聞乎?
先王制土,籍田以力,而砥其遠邇;賦里以入,而量其有無;任力以夫,而議其
老幼。于是乎有鰥寡孤疾,有軍旅之出則征之,無則已。其歲,收田一井,出稯
禾、秉芻、缶米,不是過也。先王以為足。若子季孫欲其法也,則有周公之籍矣;
若欲犯法,則茍而賦,又何訪焉!」


《齊語》
桓公自莒反于齊,使鮑叔為宰,辭曰:「臣,君之庸臣也。君加惠于臣,使不凍餒,
則是君之賜也。若必治國家者,則非臣之所能也。若必治國家者,則其管夷吾乎。
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:寬惠柔民,弗若也;治國家不失其柄,弗若也;忠信可結
于百姓,弗若也;制禮義可法于四方,弗若也;執枹鼓立于軍門,使百姓皆加勇
焉,弗若也。桓公曰:「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,是以濱于死。」鮑叔對曰:「夫為
其君動也。君若宥而反之,夫猶是也。」桓公曰:「若何?」鮑子對曰:「請諸魯。」
桓公曰:「施伯,魯君之謀臣也,夫知吾將用之,必不予我矣。若之何?」鮑子對
曰:「使人請諸魯,曰:『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,欲以戮之于群臣,故請之。』
則予我矣。」桓公使請諸魯,如鮑叔之言。

莊公以問施伯,施伯對曰:「此非欲戮之也,欲用其政也。夫管子,天下之才也,
所在之國,則必得志于天下。令彼在齊,則必長為魯國憂矣。」莊公曰:「若何?」
施伯對曰:「殺而以其尸授之。」莊公將殺管仲,齊使者請曰:「寡君欲親以為戮,
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,猶未得請也。請生之。」于是莊公使束縛以予齊使,齊使
受之而退。

比至,三釁、三浴之。桓公親逆之于郊,而與之坐而問焉,曰:「昔吾先君襄公筑
臺以為高位,田狩畢弋,不聽國政,卑聖侮士,而唯女是崇。九妃、六嬪,陳妾
數百,食必粱肉,衣必文繡。戎士凍餒,戎車待游車之裂,戎士待陳妾之餘。優
笑在前,賢材在後。是以國家不日引,不月長。恐宗廟之不掃除,社稷之不血食,
敢問為此若何?」管子對曰:「昔吾先王昭王、穆王,世法文、武遠績以成名,合
群叟,比校民之有道者,設象以為民紀,式權以相應,比綴以度,?本肇末,勸
之以賞賜,糾之以刑罰,班序顛毛,以為民紀統。」桓公曰:「為之若何?」管子
對曰:「昔者,聖王之治天下也,參其國而伍其鄙,定民之居、成民之事、陵為之
終,而慎用其六柄焉。」

桓公曰:「成民之事若何?」管子對曰:「四民者,勿使雜處,雜處則其言哤,其
事易。」公曰:「處士、農、工、商若何?」管子對曰:「昔聖王之處士也,使就
閑燕;處工,就官府;處商,就市井;處農,就田野。

「令夫士,群萃而州處,閑燕則父與父言義,子與子言孝,其事君者言敬,其幼
者言弟。少而習焉,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,其
子弟之學不勞而能。夫是,故士之子恒為士

「令夫工,群萃而州處,申其四時,辯其功苦,權節其用,論比協材,旦暮從事,
施于四方,以飭其子弟,相語以事,相示以巧,相陳以功。少而習焉,其心安焉,
不見異物而遷焉。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,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。夫是,故工
之子恒為工。

「令夫商,群萃而州處,察其四時,而監其鄉之資,以知其市之賈,負、任、擔、
荷,服牛、軺馬,以周四方,以其所有,易其所無,市賤鬻貴,旦暮從事于此,
以飭其子弟,相語以利,相示以賴,相陳以知賈。少而習焉,其心安焉,不見異
物而遷焉。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,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。夫是,故商之子恒
為商。

「令夫農,群萃而州處,察其四時,權節其用,耒、耜、耞、芟,及寒,擊草除
田,以待時耕;及耕,深改良而疾耰之,以待時雨。時雨既至,挾其槍、刈、耨、
?,以旦暮從事于田野。脫衣就功,首戴茅蒲,身衣襏襫,沾體途足,暴其發膚,
盡其四支之敏,以從事于田野。少而習焉,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是故其
父兄之教不肅而成,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。夫是,生物農之子恒為農,野處而不
暱。其秀民之能為士者,必足賴也。有司見而不以告,其罪五。有司已于事而竣。」

桓公曰:「定民之居若何?」管子對曰:「制國以為二十一鄉。」桓公曰:「善。」
管子于是制國以為二十一鄉:工商之鄉六;士鄉十五,公帥五鄉焉,國子帥五鄉
焉,高子帥五鄉焉。參國起案,以為三官,臣立三宰,工立三族,市立三鄉,澤
立三虞,山立三衡。

桓公曰:「吾欲從事于諸侯,其可乎?」管子對曰:「未可,國未安。」桓公曰:「安
國若何?」管子對曰:「修舊法,擇其善者而業用之;遂滋民,與無財,而敬百姓,
則國安矣。」桓公曰:「諾。」遂修舊法,擇其善者而業用之;遂滋民,與無財,
而敬百姓。國既安矣,桓公曰:「國安矣,其可乎?」管子對曰:「未可。君若正
卒伍,修甲兵,則大國亦將正卒伍,修甲兵,則難以速得志矣。君有攻伐之器,
小國諸侯有守御之備,則難以速得志矣。君若欲速得志于天下諸侯,則事可以隱
令,可以寄政。」桓公曰:「為之若何?」管子對曰:「作內政而寄軍令焉。」桓
公曰:「善。」

管子于是制國:「五家為軌,軌為之長;十軌為里,里有司;四里為連,連為之長;
十連為鄉,鄉有良人焉。以為軍令:五家為軌,故五人為伍,軌長帥之;十軌為
里,故五十人為小戎,里有司帥之;四里為連,故二百人為卒,連長帥之;十連
為鄉,故二千人為旅,鄉良人帥之;五鄉一帥,故萬人為一軍,五鄉之帥帥之。
三軍,故有中軍之鼓,有國子之鼓,有高子之鼓。春以蒐振旅,秋以?治兵。是
故卒伍整于里,軍旅整于郊。內教既成,令勿使遷徙。伍之人祭祀同福,死喪同
恤,禍災共之。人與人相疇,家與家相疇,世同居,少同游。故夜戰聲相聞,足
以不乖;晝戰目相見,足以相識。其歡欣足以相死。居同樂,行同和,死同哀。
是故守則同固,戰則同強。君有此士也三萬人,以方行于天下,以誅無道,以屏
周室,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御。」

正月之朝,鄉長復事。君親問焉,曰:「于子之鄉,有居處好學、慈孝于父母、聰
慧質仁、發聞于鄉里者,有則以告。有而不以告,謂之蔽明,其罪五。」有司已
于事而竣。桓公又問焉,曰:「于子之鄉,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眾者,有二以告。
有而不以告,謂之蔽賢,其罪五。」有司已于事而竣。桓公又問焉,曰:「于子之
鄉,有不慈孝于父母、不長悌于鄉里、驕躁淫暴、不用上令者,有則以告。有而
不以告,謂之下比,其罪五。」有司已于事而竣。是故鄉長退而修德進賢,桓公
親見之,遂使役官。

桓公令官長期而書伐,以告且選,選其官之賢者而復用之,曰:「有人居我官,有
功休德,惟慎端愨以待時,使民以勸,綏謗言,足以補官之不善政。」桓公召而
與之語,訾相其質,足以比成事,誠可立而授之。設之以國家之患而不疚,退問
之其鄉,以觀其所能而無大厲,升以為上卿之贊。謂之三選。國子、高子退而修
鄉,鄉退而修連,連退而修里,里退而修軌,軌退而修伍,伍退而修家。是故匹
夫有善,可得而舉也;匹夫有不善,可得而誅也。政既成,鄉不越長,朝不越爵,
罷士無伍,罷女無家。夫是,故民皆勉為善。與其為善于鄉也,不如為善于里;
與其為善于里也,不如為善于家。是故士莫敢言一朝之便,皆有終歲之計;莫敢
以終歲之議,皆有終身之功。

桓公曰:「伍鄙若何?」管子對曰:「相地而衰征,則民不移;政不旅舊,則民不
偷;山澤各致其時,則民不茍;陸阜陵墐、井田疇均,則民不憾;無奪民時,則
百姓富;犧牲不略,則牛羊遂。」

桓公曰:「定民之居若何?」管子對曰:「制鄙。三十家為邑,邑有司;十邑為卒,
卒有卒帥;十卒為鄉,鄉有鄉帥;三鄉為縣,縣有縣帥;十縣為屬,屬有大夫。
五屬,故立五大夫,各使治一屬焉;立五正,各使聽一屬焉。是故正之政聽屬,
牧政聽縣,下政聽鄉。」桓公曰:「各保治爾所,無或淫怠而不聽治者!」

正月之朔,五屬大夫復事。桓公擇是寡功者而謫之,曰:「制地、分民如一,何故
獨寡功?教不善則政不治,一再則宥,三則不赦。」桓公又親問焉,曰:「于子之
屬,有居處為義好學、慈孝于父母、聰慧質仁、發聞于鄉里者,有則以告。有而
不以告,謂之蔽明,其罪五。」有司已于事而竣。桓公又問焉,曰:「于子之屬,
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眾者,有則以告。有而不以告,謂之蔽賢,其罪五。」有
司已于事而竣。桓公又問焉,曰:「于子之屬,有不慈孝于父母、不長悌于鄉里、
驕躁淫暴、不用上令者,有則以告。有而不以告,謂之下比,其罪五。」有司已
于事而竣。五屬大夫于是退而修屬,屬退而修縣,縣退而修鄉,鄉退而修卒,卒
退而修邑,邑而退而修萬。是故匹夫有帥,可得而舉也;匹夫有不善,可得而誅
也。政既成矣,以守則固,以征則強。

桓公曰:「吾欲從事于諸侯,其可乎?」管子對曰:「未可。鄰國未吾親也。君欲
從事于天下諸侯,則親鄰國。」桓公曰:「若何?」管子對曰:「審吾疆埸,而反
其侵地;正其封疆,無受其資;而重為之皮幣,以驟聘眺于諸侯,以安四鄰,則
四鄰之國親我矣。為游士八十人,奉之以車馬、衣裘,多其資幣,使周游于四方,
以號召天下之賢士。皮幣玩好,使民鬻之四方,以監其上下之所好,擇其淫亂者
而先征之。」

桓公問曰:「夫軍令則寄諸內政矣,齊國寡甲兵,為之若何?」管子對曰:「輕過
而移諸甲兵。」桓公曰:「為之若何?」管子對曰:「制重罪贖以犀甲一戟,輕罪
贖以?盾一戟,小罪謫以金分,宥間罪。索訟者三禁而不可上下,坐成以束矢。
美金以鑄劍戟,試諸狗馬;惡金以鑄鉏夷斤斸,試諸壤土。」甲兵大足。

桓公曰:「吾欲南伐,何主?」管子對曰:「以魯為主。反其侵地棠、潛,使海于
有蔽,渠弭于有渚,環山于有牢。」桓公曰:「吾欲西伐,何主?」管子對曰:「以
衛為主。反其侵地臺、原、姑與漆里,使海于有蔽,渠弭于有渚,環山于有牢。」
桓公曰:「吾欲北伐,何主?」管子對曰:「以燕為主。反其侵地柴夫、吠狗,使
海于有蔽,渠弭于有渚,環山于有牢。」四鄰大親。既反侵地,正封疆,地南至
于?陰,西至于濟,北至于河,東至于紀巂,有革車八百乘。擇天下之甚淫亂者
而先征之。

即位數年,東南多有淫亂者,萊、莒、徐夷、吳、越,一戰帥服三十一國。遂南
征伐楚,濟汝,逾方城,望汶山,使貢絲于周而反。荊州諸侯莫敢不來服。遂北
伐山戎,刜令支、斬孤竹而南歸。海濱諸侯莫敢不來服。與諸侯于是飾牲為載,
以約誓于上下庶神,與諸侯戮力同心。西征攘白狄之地,至于西河,方舟設泭,
乘桴濟河,至于石枕。縣車束馬,逾太行與辟耳之谿拘夏,西服流沙、西吳。南
城于周,反胙于絳。岳濱諸侯莫敢不來服,而大朝諸侯于陽穀。兵車之屬六,乘
車之會三,諸侯甲不解縲,兵不解翳,弢無弓,服無矢。隱武事,行文道,帥諸
侯而朝天子。

葵丘之會,天子使宰孔致胙于桓公,曰:「餘一人之命有事于文、武,使孔致胙。」
且有後命曰:「以爾自卑勞,實謂爾伯舅,無下拜。」桓公召管子而謀,管子對曰:
「為君不君,為臣不臣,亂之本也。」桓公懼,出見客曰:「天威不違顏咫尺,小
白餘敢承天子之命曰『爾無下拜』,恐隕越于下,以為天子羞。」遂下拜,升受命。
賞服大輅,龍旗九旒,渠門赤?,諸侯稱順焉。

桓公憂天下諸侯。魯有夫人、慶父之亂,二君弒死,國絕無嗣。桓公聞之,使高
子存之。

狄人攻邢,桓公筑夷儀以封之,男女不淫,牛馬選具。狄人攻衛,衛人出廬于曹,
桓公城楚丘以封之。其畜散而無育,桓公與之系馬三百。天下諸侯稱仁焉。于是
天下諸侯知桓公之非為己動也,是故諸侯歸之。

桓公知諸侯之歸己也,故使輕其幣而重其禮。故天下諸侯罷馬以為幣,縷綦以為
奉,鹿皮四個;諸侯之處垂橐而入,捆載而歸。故拘之以利,結之以信,示之以
武,故天下小國諸侯既許桓公,莫之敢背,就其利而信其仁、畏其武。桓公知天
下諸侯多與己也,故又大施忠焉。可為動者為之動,可為謀者為之謀,軍譚、遂
而不有也,諸侯稱寬焉。通七國之魚鹽于東萊,使關市幾而不征,以為諸侯利,
諸侯稱廣焉。筑葵茲、晏、負夏、領釜丘,以御戎狄之地,所以禁暴于諸侯也;
筑五鹿、中牟、蓋與、牡丘,以衛諸夏之地,所以示權于中國也。教大成,定三
革,隱五刃,朝服以濟河而無怵惕焉,文事勝矣。是故大國慚愧,小國附協。唯
能用管夷吾、寧喜、隰朋、賓胥無、鮑叔牙之屬而伯功立。


《晉語一》
武公伐翼,殺哀侯,止欒共子曰:「茍無死,吾以子見天子,令子為上卿,制晉國
之政。」辭曰:「成聞之:『民生于三,事之如一。』父生之,師教之,君食之,
非父不生,非食不長,非教不知生之族也,故壹事之。唯其所在,則致死焉。報
生以死,報賜以力,人之道也。臣敢以私利廢人之道,君何以訓矣?且君知成之
從也,未知其待于曲沃也,從君而貳,君焉用之?」遂?而死。

獻公卜伐驪戎,史蘇占之,曰:「勝而不吉。」公曰:「何謂也?」對曰:「遇兆,
挾以銜骨,齒牙為猾,戎、夏交捽。交捽,是交勝也,臣故云。且懼有口,攜民,
國移心焉。」公曰:「何口之有!口在寡人,寡人弗受,誰敢興之?」對曰:「茍
可以攜,其入也必甘受,逞而不知,胡可壅也?」公弗聽,遂伐驪戎,克之。獲
驪姬以歸,有寵,立以為夫人。公飲大夫酒,令司正實爵與史蘇,曰:「飲而無肴。
夫驪戎之役,女曰『勝而不吉』,故賞女以爵,罰女以無肴。克國得妃,其有吉孰
大焉!」史蘇卒爵,再拜稽首曰:「兆有之,臣不敢蔽。蔽兆之紀,失臣之官,有
二罪焉,何以事君?大罰將及,不唯無肴。抑君亦樂其吉而備其兇,兇之無有,
備之何害?若其有兇,備之為瘳。臣之不信,國之福也,何敢憚罰。」

飲酒出,史蘇告大夫曰:「有男戎必有女戎。若晉以男戎勝戎,而戎亦必以女戎勝
晉,其若之何!」里克曰:「何如?」史蘇曰:「昔夏桀伐有施,有施人以妹喜女
焉,妹喜有寵,于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。殷辛伐有蘇,有蘇氏以妲己女焉,妲己
有寵,于是乎與膠鬲比而亡殷,周幽王伐有褒,褒人以褒姒女焉,褒姒有寵,生
伯服,于是乎與虢石甫比,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。太子出奔申。申人、鄫人召西
戎以伐周。周于是乎亡。今晉寡德而安俘女,又增其寵,雖當三季之王,不亦可
乎?且其兆云:『挾以銜骨,齒牙為猾,』我卜伐驪,龜往離散以應我。夫若是,
賊之兆也。非吾宅也,離則有之。不跨其國,可謂挾乎?不得其君,能銜骨乎?
若跨其國而得其君,雖逢齒牙,以猾其中,誰云不從?諸夏從戎,非敗而何?從
政者不可以不戒,亡無日矣!」

郭偃曰:「夫三季王之亡也宜。民之主也,縱惑不疚,肆侈不違,流志而行,無所
不疚,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。今晉國之方,偏侯也。其土又小,大國在側,雖欲
縱惑,未獲專也。大家、鄰國將師保之,多而驟立,不其集亡。雖驟立,不過五
矣。且夫口,三五之門也。是以讒口之亂,不過三五。且夫挾,小鯁也。可以小
戕,而不能喪國,當之者戕焉,于晉何害?雖謂之挾,而猾以齒牙,口弗堪也,
其與幾何?晉國懼則甚矣,亡猶未也。商之衰也,其銘有之曰:「嗛嗛之德,不足
就也,不可以矜,而祗取憂也。嗛嗛之食,不足狃也,不能為膏,而祗罹咎也。『雖
驪之亂,其罹咎而已,其何能服?吾聞以亂得聚者,非謀不卒時,非人不免難,
非禮不終年,非義不盡齒,非德不及世,非天不離數。今不據其安,不可謂能謀;
行之以齒牙,不可謂得人,廢國而向己,不可謂禮;不度而迂求,不可謂義,以
寵賈怨,不可謂德;少族而多敵,不可謂天。德義不行,禮義不則,棄人失謀,
天亦不贊,吾觀君夫人也,若為亂,其猶隸農也。雖獲沃田而勤易之,將不克饗,
為人而已。」

士?曰:「誡莫如豫,豫而後給。夫子誡之,抑二大夫之言其皆有焉。」既,驪姬
不克,晉正于秦,五立而後平。

獻公伐驪戎,克之,滅驪子,獲驪姬以歸,立以為夫人,生奚齊。其娣生卓子。
驪姬請使申生主曲沃以速懸,重耳處蒲城,夷吾處屈,奚齊處絳,以儆無辱之故,
公許之。

史蘇朝,告大夫曰:「二三大夫其戒之乎,亂本生矣!日,君以驪姬為夫人,民之
疾心固皆至矣。昔者之伐也,興百姓以為百姓也,是以民能欣之,故莫不盡忠極
勞以致死也。今君起百姓以自封也,民外不得其利,而內惡其貪,則上下既有判
矣,然而又生男,其天道也?天強其毒,民疾其態,其亂生哉!吾聞君之好好而
惡惡,樂樂而安安,是以能有常。伐木不自其本,必復生,塞水不自其源,必復
流,滅禍不自其基,必復亂。今君滅其父而畜其子,禍之基也。畜其子,又從其
欲,子思報父之恥而信其欲,雖好色,必惡心,不可謂好。好其色,必授之情。
彼得其情以厚其欲,從其惡心,必敗國且深亂。亂必自女戎,三代皆然。」驪姬
果作難,殺太子而逐二公子。君子曰:「知難本矣。」

驪姬生奚齊,其娣生卓子。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。里克、丕鄭、荀息相見,
里克曰:「夫史蘇之言將及矣!其若之何?」荀息曰:「吾聞事君者,竭力以役事,
不聞違命。君立臣從,何貳之有?」丕鄭曰:「吾聞事君者,從其義,不阿其惑。
惑則誤民,民誤失德,是棄民也。民之有君,以治義也。義以生利,利以豐民,
若之何其民之與處而棄之也?必立太子。」里克曰:「我不佞,雖不識義,亦不阿
惑,吾其靜也。」三大夫乃別。

蒸于武公,公稱疾不與,使奚齊蒞事。猛足乃言于太子曰:「伯氏不出,奚齊在廟,
子盍圖乎!」太子曰:「吾聞之羊舌大夫曰:『事君以敬,事父以孝。』受命不遷
為敬,敬順所安為孝。棄命不敬,作令不孝,又何圖焉?且夫間父之愛而嘉其貺,
有不忠焉,廢人以自成,有不貞焉。孝、敬、忠、貞,君父之所安也。棄安而圖,
遠于孝矣,吾其止也。」

獻公田,見翟柤之氛,歸寢不寐。郤叔虎朝,公語之。對曰:「床笫之不安邪?抑
驪姬之不存側邪?」公辭焉。出遇士?,曰:「今夕君寢不寐,必為翟柤也。夫翟
柤之君,好專利而不忌,其臣競諂以求媚,其進者壅塞,其退者拒違。其上貪以
忍,其下偷以幸,有縱君而無諫臣,有冒上而無忠下。君臣上下各饜其私,以縱
其回,民各有心而無所據依。以是處國,不亦難乎!君若伐之,可克也。吾不言,
子必言之。」士?以告,公悅,乃伐翟柤。郤叔虎將乘城,其徒曰:「棄政而役,
非其任也。」郤叔虎曰:「既無老謀,而又無壯事,何以事君?」被羽先升,遂克
之。

公之優曰施,通于驪姬。驪姬問焉,曰:「吾欲作大事,而難三公子之徒如何?」
對曰:「早處之,使知其極。夫人知極,鮮有慢心,雖其慢,乃易殘也。」驪姬曰:
「吾欲為難,安始而可?」優施曰:「必于申生。其為人也,小心精潔,而大志重,
又不忍人。精潔易辱,重僨可疾,不忍人,必自忍也。辱之近行。」驪姬曰:「重,
無乃難遷乎?」優施曰:「知辱可辱,可辱遷重,若不知辱,亦必不知固秉常矣。
今子內固而外寵,且善否莫不信。若外殫善而內辱之,無不遷矣。且吾聞之:甚
精必愚。精為易辱,愚不知避難。雖欲無遷,其得之乎?」是故先施讒于申生。

驪姬賂二五,使言于公曰:「夫曲沃,君之宗也,蒲與二屈,君之疆也,不可以無
主。宗邑無主,則民不威;疆埸無主,則啟戎心。戎之生心,民慢其政,國之患
也。若使太子主曲沃,而二公子主蒲與屈,乃可以威民而懼戎,且旌君伐。」使
俱曰:「狄之廣莫,于晉為都。晉之啟土,不亦宜乎?」公說,乃城曲沃,太子處
焉;又城蒲,公子重耳處焉;又城二屈,公子夷吾處焉。驪姬既遠太子,乃生之
言,太子由是得罪。

十六年,公作二軍,公將上軍。太子申生將下軍以伐霍。師未出,士?言于諸大
夫曰:「夫太子,君之貳也,恭以俟嗣,何官之有?今君分之土而官之,是左之也。
吾將諫以觀之。」乃言于公曰:「夫太子,君之貳也,而帥下軍,無乃不可乎?」
公曰:「下軍,上軍之貳也。寡人在上,申生在下,不亦可乎?」士?對曰:「下
不可以貳上。」公曰:「何故?」對曰:「貳若體焉,上下左右,以相心目,用而
不倦,身之利也。上貳代舉,下貳代履,周旋變動,以役心目,故能治事,以制
百物。若下攝上,與上攝下,周旋不動,以違心目,其反為物用也,何事能治?
故古之為軍也,軍有左右,闕從補之,成而不知,是以寡敗。若以下貳上,闕而
不變,敗弗能補也。變非聲章,弗能移也。聲章過數則有釁,有釁則敵入,敵入
而兇,救敗不暇,誰能退敵?敵之如志,國之憂也,可以陵小,難以征國。君其
圖之!」公曰:「寡人有子而制焉,非子之憂也。」對曰:「太子,國之棟也,棟
成乃制之,不亦危乎!」公曰:「輕其所任,雖危何害?」

士?出語人曰:「太子不得立矣。改其制而不患其難,輕其任而不憂其危,君有異
心,又焉得立?行之克也,將以害之;若其不克,其因以罪之,雖克與否,無以
避罪。與其勤而不入,不如逃之,君得其欲,太子遠死,且有令名,為吳太伯,
不亦可乎?」太子聞之,曰:「子輿之為我謀,忠矣。然吾聞之,為人子者,患不
從,不患無名,為人臣者,患不勤,不患無祿,今我不才而得勤與從,又何求焉?
焉能及吳太伯乎?」太子遂行,克霍而反,讒言彌興。

優施教驪姬夜半而泣謂公曰:「吾聞申生甚好仁而強,甚寬惠而慈于民,皆有所行
之。今謂君惑于我,必亂國,無乃以國故而行強于君。君未終命而不歿,君其若
之何?盍殺我,無以一妾亂百姓。」公曰:「夫豈惠其民而不惠于其父乎?」驪姬
曰:「妾亦懼矣。吾聞之外人之言曰:為仁與為國不同。為仁者,愛親之謂仁;為
國者,利國之謂仁。故長民者無親,眾以為親。茍利眾而百姓和,豈能憚君?以
眾故不敢愛親,眾況厚之,彼將惡始而美終,以晚蓋者也。凡民利是生,殺君而
厚利眾,眾孰沮之?殺親無惡于人,人孰去之?茍交利而得寵,志行而眾悅,欲
其甚矣,孰不惑焉?雖欲愛君,惑不釋也,今夫以君為紂,若紂有良子,而先喪
紂,無章其惡而厚其敗。鈞之死也,無必假手于武王,而其世不廢,祀至于今,
吾豈知紂之善否哉?君欲勿恤,其可乎?若大難至而恤之,其何及矣!」公懼曰:
「若何而可?」驪姬曰:「君盍老而授之政。彼得政而行其欲,得其所索,乃其釋
君。且君其圖之,自桓叔以來,孰能愛親?唯無親,故能兼翼。」公曰:「不可與
政。我以武與威,是以臨諸侯。未歿而亡政,不可謂武;有子而弗勝,不可謂威。
我授之政,諸侯必絕;能絕于我,必能害我。失政而害國,不可忍也。爾勿憂,
吾將圖之。」
驪姬曰:「以皋落狄之朝夕苛我邊鄙,使無日以牧田野,君之倉廩固不實,又恐削
封疆。君盍使之伐狄,以觀其果于眾也,與眾之信輯睦焉。若不勝狄,雖濟其罪,
可也;若勝狄,則善用眾矣,求必益廣,乃可厚圖也。且夫勝狄,諸侯驚懼,吾
邊鄙不儆,倉廩盈,四鄰服,封疆信,君得其賴,又知可否其利多矣。君其圖之!」
公說。是故使申生伐東山,衣之偏裻之衣,佩之以金玦。仆人贊聞之,曰:「太子
殆哉!君賜之奇,奇生怪,怪生無常,無常不立。使之出征,先以觀之,故告之
以離心,而示之以堅忍之權,則必惡其心而害其身矣。惡其心,必內險之;害其
身,必外危之。危自中起,難哉!且是衣也,狂夫阻之衣也。其言曰:『盡敵而反。』
雖盡敵,其若內讒何!」申生勝狄而反,讒言作于中。君子曰:「知微。」

十七年冬,公使太子伐東山。里克諫曰:「臣聞皋落氏將戰,君其釋申生也!」公
曰:「行也!」里克對曰:「非故也。君行,太子居,以監國也;君行,太子從,
以撫軍也。今君居,太子行,未有此也。」公曰:「非子之所知也。寡人聞之,立
太子之道三:身鈞以年,年同以愛,愛疑決之以卜、筮。子無謀吾父子之間,吾
以此觀之。」公不說。里克退,見太子。太子曰:「君賜我以偏衣、金玦,何也?」
里克曰:「孺子懼乎?衣躬之偏,而握金玦,令不偷矣。孺子何懼!夫為人子者,
懼不孝,不懼不得。且吾聞之曰:『敬賢于請。』孺子勉之乎!」君子曰:「善處
父子之間矣。」

太子遂行,狐突御戎,先友為右,衣偏衣而佩金玦。出而告先友曰:「君與我此,
何也?」先友曰:「中分而金玦之權,在此行也。孺子勉之乎!」狐突嘆曰:「以
庬衣純,而玦之以金銑者,寒之甚矣,胡可恃也?雖勉之,狄可盡乎?」先友曰:
「衣躬之偏,握兵之要,在此行也,勉之而已矣。偏躬無慝,兵要遠災,親以無
災,又何患焉?」至于稷桑,狄人出逆,申生欲戰。狐突諫曰:「不可。突聞之:
國君好艾,大夫殆;好內,適子殆,社稷危。若惠于父而遠于死,惠于眾而利社
稷,其可以圖之乎?況其危身于狄以起讒于內也?」申生曰:「不可。君之使我,
非歡也,抑欲測吾心也。是故賜我奇服,而告我權。又有甘言焉。言之大甘,其
中必苦。譖在中矣,君故生心。雖蝎譖,焉避之?不若戰也。不戰而反,我罪滋
厚;我戰死,猶有令名焉。」果敗狄于稷桑而反。讒言益起,狐突杜門不出。君
子曰:「善深謀也。」


《晉語二》
反自稷桑,處五年,驪姬謂公曰:「吾聞申生之謀愈深。日,吾固告君曰得眾,眾
不利,焉能勝狄?今矜狄之善,其志益廣。孤突不順,故不出。吾聞之,申生甚
好信而強,又失言于眾矣,雖欲有退,眾將責焉。言不可食,眾不可弭,是以深
謀。君若不圖,難將至矣!」公曰:「吾不忘也,抑未有以致罪焉。」

驪姬告優施曰:「君既許我殺太子而立奚齊矣,吾難里克,奈何!」優施曰:「吾
來里克,一日而已。子為我具特羊之饗,吾以從之飲酒。我優也,言無郵。」驪
姬許諾乃具,使優施飲里克酒。中飲,優施起舞,謂里克妻曰:「主孟啖我,我教
茲暇豫事君。」乃歌曰:「暇豫之吾吾,不如鳥烏。人皆集于苑,己獨集于枯。」
里克笑曰:「何謂苑?何謂枯?」優施曰:「其母為夫人,其子為君,可不謂苑乎?
其母既死,其子又有謗,可不謂枯乎?枯且有傷。」

優施出,里克辟奠,不飧而寢。夜半,召優施,曰:「曩而言戲乎?抑有所聞之乎?」
曰:「然。君既許驪姬殺太子而立奚齊,謀既成矣。」里克曰:「吾秉君以殺太子,
吾不忍。通復故交,吾不敢。中立其免乎?」優施曰:「免。」

旦而里克見丕鄭,曰:「夫史蘇之言將及矣!優施告我,君謀成矣,將立奚齊。」
丕鄭曰:「子謂何?」曰:「吾對以中立。」丕鄭曰:「惜也!不如曰不信以疏之,
亦固太子以攜之,多為之故,以變其志,志少疏,乃可也。今子曰中立,況固其
謀也,彼有成矣,難以得間。」里克曰:「往言不可及也,且人中心唯無忌之,何
可敗也!子將何如?」丕鄭曰:「我無心。是故事君者,君為我心,制不在我。」
里克曰:「弒君以為廉,長廉以驕心,因驕以制人家,吾不敢;抑撓志以從君,為
廢人以自利也,利方以求成人,吾不能。將伏也!」明日,稱疾不朝。三旬,難
乃成。

驪姬以君命命申生曰:「今夕君夢齊姜,必速祠而歸福。」申生許諾,乃祭于曲沃,
歸福于絳。公田,驪姬受福,乃置鴆于酒,置堇于肉。公至,召申生獻,公祭之
地,地墳。申生恐而出。驪姬與犬肉,犬斃;飲小臣酒,亦斃。公命殺杜原款。
申生奔新城。

杜原款將死,使小臣圉告于申生,曰:「款也不才,寡智不敏,不能教導,以至于
死。不能深知君之心度,棄寵求廣土而竄伏焉;小心狷介,不敢行也。是以言至
而無所訟之也,故陷于大難,乃逮于讒。然款也不敢愛死,唯與讒人鈞是惡也。
吾聞君子不去情,不反讒,讒行身死可也,猶有令名焉。死不遷情,強也。守情
說父,孝也。殺身以成志,仁也。死不忘君,敬也。孺子勉之!死必遺愛,死民
之思,不亦可乎?」申生許諾。

人謂申生曰:「非子之罪,何不去乎?」申生曰:「不可。去而罪釋,必歸于君,
是怨君也。章父之惡,取笑諸侯,吾誰鄉而入?內困于父母,外困于諸侯,是重
困也。棄君去罪,是逃死也。吾聞之:『仁不怨君,智不重困,勇不逃死。』若罪
不釋,去而必重。去而罪重,不智。逃死而怨君,不仁。有罪不死,無勇。去而
厚怨,惡不可重,死不可避,吾將伏以俟命。」

驪姬見申生而哭之.曰:「有父忍之,況國人乎?忍父而求好人,人孰好之?殺父
以求利人,人孰利之?皆民之所惡也,難以長生!」驪姬退,申生乃雉經于新城
之廟。將死,乃使猛足言于狐突曰:「申生有罪,不聽伯氏,以至于死。申生不敢
愛其死,雖然,吾君老矣,國家多難,伯氏不出,奈吾君何?伯氏茍出而圖吾君,
申生受賜以至于死,雖死何悔!」是以謚為共君。

驪姬既殺太子申生,又譖二公子曰:「重耳、夷吾與知共君之事。」公令閹楚刺重
耳,重耳逃于狄;令賈華制夷吾,夷吾逃于梁。盡逐群公子,乃立奚齊焉。始為
令,國無公族焉。

二十二年,公子重耳出亡,及柏穀,卜適齊、楚。狐偃曰:「無卜焉。夫齊、楚道
遠而望大,不可以困往。道遠難通,望大難走,困往多悔。困且多悔,不可以走
望。若以偃之慮,其狄乎!夫狄近晉而不通,愚陋而多怨,走之易達。不通可以
竄惡,多怨可與共憂。今若休憂于狄,以觀晉國,且以監諸侯之為,其無不成。」
乃遂之狄。

處一年,公子夷吾亦出奔,曰:「盍從吾兄竄于狄乎?」冀芮曰:「不可。後出同
走,不免于罪。且夫偕出偕入難,聚居異情惡,不若走梁。梁近于秦,秦親吾君。
吾君老矣,子往,驪姬懼,必援于秦。以吾存也,且必告悔,是吾免也。」乃遂
之梁。居二年,驪姬使奄楚以環釋言。四年,復為君。

虢公夢在廟,有神人面白毛虎爪,執鉞立于西阿,公懼而走。神曰:「無走!帝命
曰:『使晉襲于爾門。』」公拜稽首,覺,召史囂占之,對曰:「如君之言,則蓐收
也,天之刑神也,天事官成。」公使囚之,且使國人賀夢。舟之僑告諸其族曰:「眾
謂虢亡不久,吾乃今知之。君不度而賀大國之襲,于己也何瘳?吾聞之曰:『大國
道,小國襲焉曰服。小國傲,大國襲焉曰誅。』民疾君之侈也,是以遂于逆命。
今嘉其夢侈必展,是天奪之鑒而益其疾也。民疾其態,天又誑之;大國來誅,出
令而逆;宗國既卑,諸侯遠己。內外無親,其誰云救之?吾不忍俟也!」將行,
以其族適晉。六年,虢乃亡。

伐虢之役,師出于虞。宮之奇諫而不聽,出,謂其子曰:「虞將亡矣!唯忠信者能
留外寇而不害。除闇以應外謂之忠,定身以行事謂之信。今君施其所惡于人,闇
不除矣;以賄滅親,身不定矣。夫國非忠不立,非信不固。既不忠信,而留外寇,
寇知其釁而歸圖焉。已自拔其本矣,何以能久?吾不去,懼及焉。」以其孥適西
山,三月,虞乃亡。

獻公問于卜偃曰:「攻虢何月也?」對曰:「童謠有之曰:『丙之晨,龍尾伏辰,均
服振振,取虢之旂。鶉之賁賁,天策焞焞,火中成軍,虢公其奔!』火中而旦,
其九月十月之交乎?」

葵丘之會,獻公將如會,遇宰周公,曰:「君可無會也。夫齊侯好示,務施與力而
不務德,故輕致諸侯而重遣之,使至者勸而叛者慕。懷之以典言,薄其要結而厚
德之,以示之信。三屬諸侯,存亡國三,以示之施。是以北伐山戎,南伐楚,西
為此會也。譬之如室,既鎮其甍矣,又何加焉?吾聞之,惠難遍也,施難報也。
不遍不報,卒于怨讎。夫齊侯將施惠如出責,是以不果奉,而暇晉是皇,雖後之
會,將在東矣。君無懼矣,其有勤也!」公乃還。

宰孔謂其御曰:「晉侯將死矣!景霍以為城,而汾、河、涑、澮以為渠,戎、狄之
民實環之。汪是土也,茍違其違,誰能懼之!今晉侯不量齊德之豐否,不度諸侯
之勢,釋其閉修,而輕于行道,失其心矣。君子失心,鮮不夭昏。」是歲也,獻
公卒。八年,為淮之會。桓公在殯,宋人伐之。

二十六年,獻公卒。里克將殺奚齊,先告荀息曰:「三公子之徒將殺孺子,子將如
何?」荀息曰:「死吾君而殺其孤,吾有死而已,吾蔑從之矣!」里克曰:「子死,
孺子立,不亦可乎?子死,孺子廢,焉用死?」荀息曰:「昔君問臣事君于我,我
對以忠貞。君曰:『何謂也?』我對曰:『可以利公室,力有所能,無不為,忠也。
葬死者,養生者,死人復生不悔,生人不愧,貞也。』吾言既往矣,豈能欲行吾
言而又愛吾身乎?雖死,焉避之?」

里克告丕鄭曰:「三公子之徒將殺孺子,子將何如?丕鄭曰:「荀息謂何?」對曰:
「荀息曰『死之。』」丕鄭曰:「子勉之。夫二國士之所圖,無不遂也。我為子行
之。子帥七輿大夫以待我。我使狄以動之,援秦以搖之。立其薄者可以得重賂,
厚者可使無入。國,誰之國也!」里克曰:「不可。克聞之,夫義者,利之足也;
貪者,怨之本也。廢義則利不立,厚貪則怨生,夫孺子豈獲罪于民?將以驪姬之
惑蠱君而誣國人,讒群公子而奪之利使君迷亂,信而亡之,殺無罪以為諸侯笑,
使百姓莫不有藏惡于其心中,恐其如壅大川,潰而不可救御也。是故將殺奚齊而
立公子之在外者,以定民弭憂,于諸侯且為援,庶幾曰諸侯義而撫之,百姓欣而
奉之,國可以固。今殺君而賴其富,貪且反義。貪則民怨,反義則富不為賴。賴
富而民怨,亂國而身殆,懼為諸侯載,不可常也。」丕鄭許諾。于是殺奚齊、卓
子及驪姬,而請君于秦。

既殺奚齊,荀息將死之。人曰:「不如立其弟而輔之。」荀息立卓子。里克又殺卓
子,荀息死之。君子曰:「不食其言矣。」

既殺奚齊、卓子,里克及丕鄭使屠岸夷告公子重耳于狄,曰:「國亂民擾,得國在
亂,治民在擾,子盍入乎?吾請為子鉥。」重耳告舅犯曰:「里克欲納我。」舅犯
曰:「不可。夫堅樹在始,始不固本,終必槁落。夫長國者,唯知哀樂喜怒之節,
是以導民。不哀喪而求國,難;因亂以入,殆,以喪得國,則必樂喪,樂喪必哀
生。因亂以入,則必喜亂,喜亂必怠德。是哀樂喜怒之節易也,何以導民?民不
我導,誰長?」重耳曰:「非喪誰代?非亂誰納我?」舅犯曰:「偃也聞之,喪亂
有小大。大喪大亂之剡也,不可犯也。父母死為大喪,讒在兄弟為大亂。今適當
之,是故難。」公子重耳出見使者,曰:「子惠顧亡人重耳,父生不得供備灑掃之
臣,死又不敢蒞喪以重其罪,且辱大夫,敢辭。夫固國者,在親眾而善鄰,在因
民而順之。茍眾所利,鄰國所立,大夫其從之。重耳不敢違。」

呂甥及郤稱亦使蒲城午告公子夷吾于梁,曰:「子厚賂秦人以求入,吾主子。」夷
吾告冀芮曰:「呂甥欲納我。」冀芮曰:「子勉之。國亂民擾,大夫無常,不可失
也。非亂何入?非危何安?幸茍君之子,唯其索之也。方亂以擾,孰適御我?大
夫無常,茍眾所置,孰能勿從?子盍盡國以賂外內,無愛虛以求入,既入而後圖
聚。」公子夷吾出見使者,再拜稽首許諾。

呂甥出告大夫曰:「君死自立則不敢,久則恐諸侯之謀,徑召君于外也,則民各有
心,恐厚亂,盍請君于秦乎?」大夫許諾。乃使梁由靡告于秦穆公曰:「天降禍于
晉國,讒言繁興,延及寡君之紹續昆裔,隱悼播越,托在草莽,未有所依。又重
之以寡君之不祿,喪亂并臻。以君之靈,鬼神降衷,罪人克伏其辜,群臣莫敢寧
處,將待君命。君若惠顧社稷,不忘先君之好,辱收其逋遷裔胄而建立之,以主
其祭祀,且鎮撫其國家及其民人,雖四鄰諸侯之聞之也,其誰不儆懼于君之威,
而欣喜于君之德?終君之重愛,受君之重貺,而群臣受其大德,晉國其誰非君之
群隸臣也?」

秦穆公許諾,反使者,乃召大夫子明及公孫枝,曰:「夫晉國之亂,吾誰使先,若
夫二公子而立之?以為朝夕之急。」大夫子明曰:「君使縶也。縶敏且知禮,敬以
知微。敏能竄謀,知禮可使;敬不墜命,微知可否。君其使之。」

乃使公子縶吊公子重耳于狄,曰:「寡君使縶吊公子之憂,又重之以喪。寡人聞之,
得國常于喪,失國常于喪。時不可失,喪不可久,公子其圖之!」重耳告舅犯。
舅犯曰:「不可。亡人無親,信仁以為親,是故置之者不殆。父死在堂而求利,人
孰仁我?人實有之,我以徼倖,人孰信我?不仁不信,將何以長利?」公子重耳
出見使者,曰:「君惠吊亡臣,又重有命。重耳身亡,父死不得與于哭泣之位,又
何敢有他志以辱君義?」再拜不稽首,起而哭,退而不私。

公子縶退,吊公子夷吾于梁,如吊公子重耳之命。夷吾告冀芮曰:「秦人勤我矣!」
冀芮曰:「公子勉之。亡人無狷潔,狷潔不行,重賂配德,公子盡之,無愛財!人
實有之,我以徼倖,不亦可乎?」公子夷吾出見使者,再拜稽首,起而不哭,退
而私于公子縶曰:「中大夫里克與我矣,吾命之以汾陽之田百萬。丕鄭與我矣,吾
命之以負蔡之田七十萬。君茍輔我,蔑天命矣!亡人茍入掃宗廟,定社稷,亡人
何國之與有?君實有郡縣且入河外列城五。豈謂君無有,亦為君之東游津梁之上,
無有難急也。亡人之所懷挾纓纕,以望君之塵垢者。黃金四十鎰,白玉之珩六雙,
不敢當公子,請納之左右。」

公子縶反,致命穆公。穆公曰:「吾與公子重耳,重耳仁。再拜不稽首,不沒為後
也。起而哭,愛其父也。退而不私,不沒于利也。」公子縶曰:「君之言過矣。君
若求置晉君而載之,置仁不亦可乎?君若求置晉君以成名于天下,則不如置不仁
以猾其中,且可以進退。臣聞之曰『仁有置,武有置。仁置德,武置服。』」是故
先置公子夷吾,實為惠公。

穆公問冀芮曰:「公子誰恃于晉?」對曰:「臣聞之,亡人無黨,有黨必有讎。夷
吾之少也,不好弄戲,不過所復,怒不及色,及其長也弗改。故出亡無怨于國,
而眾安之。不然,夷吾不佞,其誰能恃乎?」君子曰:「善以微勸也。」


《晉語三》
惠公入而背外內之賂。輿人誦之曰:「佞之見佞,果喪其田。詐之見詐,果喪其賂。
得國而狃,終逢其咎。喪田不懲,禍亂其興。」既里、丕死,禍,公隕于韓。郭
偃曰:「善哉!夫眾口禍福之門。是以君子省眾而動,監戒而謀,謀度而行,故無
不濟。內謀外度,考省不倦,日考而習,戒備畢矣。」

惠公即位,出共世子而改葬之,臭達于外。國人誦之曰:「貞之無報也。孰是人斯,
而有是臭也?貞為不聽,信為不誠。國斯無刑,偷居倖生。不更厥貞,大命其傾。
威兮懷兮,各聚爾有,以待所歸兮。猗兮違兮,心之哀兮。歲之二七,其靡有徵
兮。若狄公子,吾是之依兮。鎮撫國家,為王妃兮。」郭偃曰:「甚哉,善之難也!
君改葬共君以為榮也,而惡滋章。夫人美于中,必播于外,而越于民,民實戴之。
惡亦如之。故行不可不慎也。必或知之,十四年,君之冢嗣其替乎?其數告于民
矣。公子重耳其入乎?其魄兆于民矣。若入,必伯諸侯以見天子,其光耿于民矣。
數,言之紀也。魄,意之術也。光,明之曜也。紀言以敘之,述意以導之,明曜
以昭之。不至何待?欲先導者行乎,將至矣!」

惠公既殺里克而悔之,曰:「芮也,使寡人過殺我社稷之鎮。」郭偃聞之,曰:「不
謀而諫者,冀芮也。不圖而殺者,君也。不謀而諫,不忠。不圖而殺,不祥。不
忠,受君之罰。不祥,罹天之禍。受君之罰,死戮。罹天之禍,無後。志道者勿
忘,將及矣!」及文公入,秦人殺冀芮而施之。

惠公既即位,乃背秦賂。使丕鄭聘于秦,且謝之。而殺里克,曰:「子殺二君與一
大夫,為子君者,不亦難乎?」

丕鄭如秦謝緩賂,乃謂穆公曰:「君厚問以召呂甥、郤稱、冀芮而止之,以師奉公
子重耳,臣之屬內作,晉君必出。」穆公使泠至報問,且召三大夫。鄭也與客將
行事,冀芮曰:「鄭之使薄而報厚,其言我于秦也,必使誘我。弗殺,必作難。」
是故殺丕鄭及七輿大夫:共華、賈華、叔堅、騅歂、縲虎、特宮、山祁,皆里、
丕之黨也。丕豹出奔秦。

丕鄭之自秦反也,聞里克死,見共華曰:「可以入乎?」共華曰:「二三子皆在而
不及,子使于秦,可哉!」丕鄭入,君殺之。共賜謂共華曰:「子行乎?其及也!」
共華曰:「夫子之入,吾謀也,將待也。」賜曰:「孰知之?」共華曰:「不可。知
而背之不信,謀而困人不智,困而不死無勇。任大惡三,行將安入?子其行矣,
我姑待死。」

丕鄭之子曰豹,出奔秦,謂穆公曰:「晉君大失其眾,背君賂,殺里克,而忌處者,
眾固不說。今又殺臣之父及七輿大夫,此其黨半國矣。君若伐之,其君必出。」
穆公曰:「失眾安能殺人?且夫禍唯無斃,足者不處,處者不足,勝敗若化。以禍
為違,孰能出君?爾俟我!」

晉饑,乞糴于秦。丕豹曰:「晉君無禮于君,眾莫不知。往年有難,今又薦饑。已
失人,又失天,其有殃也多矣。君其伐之,勿予糴!」公曰:「寡人其君是惡,其
民何罪?天殃流行,國家代有。補乏薦饑,道也,不可以廢道于天下。」謂公孫
枝曰:「予之乎?」公孫枝曰:「君有施于晉君,晉君無施于其眾。今旱而聽于君,
其天道也。君若弗予,而天予之。茍眾不說其君之不報也,則有辭矣。不若予之,
以說其眾。眾說,必咎于其君。其君不聽,然後誅焉。雖欲御我,誰與?」是故
泛舟于河,歸糴于晉。

秦饑,公令河上輸之粟。虢射曰:「弗予賂地而予之糴,無損于怨而厚于寇,不若
勿予。」公曰:「然。」慶鄭曰:「不可。已賴其地,而又愛其實,忘善而背德,
雖我必擊之。弗予,必擊我。」公曰:「非鄭之所知也。」遂不予。

六年,秦歲定,帥師侵晉,至于韓。公謂慶鄭曰:「秦寇深矣,奈何?」慶鄭曰:
「君深其怨,能淺其寇乎?非鄭之所知也,君其訊射也。」公曰:「舅所病也?」
卜右,慶鄭吉。公曰:「鄭也不遜。」以家仆徒為右,步揚御戎;梁由靡御韓簡
,虢射為右,以承公。

公御秦師,令韓簡視師,曰:「師少于我,?士眾。」公曰:「何故?」簡曰:「以
君之出也處己,入也煩己,饑食其糴,三施而無報,故來。今又擊之,秦莫不慍,
晉莫不怠,?士是故眾。公曰:「然。今我不擊,歸必狃。一夫不可狃,而況國乎!」
公令韓簡挑戰,曰:「昔君之惠也,寡人未之敢忘。寡人有眾,能合之弗能離也。
君若還,寡人之愿也。君若不還,寡人將無所避。」穆公衡雕戈出見使者,曰:「昔
君之未入,寡人之憂也。君入而列未成,寡人未敢忘。今君既定而列成,君其整
列,寡人將親見。」

客還,公孫枝進諫曰:「昔君之不納公子重耳而納晉君,是君之不置德而置服也。
置而不遂,擊而不勝,其若為諸侯笑何?君盍待之乎?」穆公曰:「然。昔吾之不
納公子重耳而納晉君,是吾不置德而置服也。然公子重耳實不肯,吾又奚言哉?
殺其內主,背其外賂,彼塞我施,若無天乎?若有天,吾必勝之。」君揖大夫就
車,君鼓而進之。晉師潰,戎馬濘而止。公號慶鄭曰:「載我!」慶鄭曰:「忘善
而背德,又廢吉卜,何我之載?鄭之車不足以辱君避也!」梁由靡御韓簡,輅秦
公,將止之,慶鄭曰:「釋來救君!」亦不克救,遂止于秦。

穆公歸,至于王城,合大夫而謀曰:「殺晉君與逐出之,與以歸之,與復之,孰利?」
公子縶曰:「殺之利。逐之恐搆諸侯,以歸則國家多慝,復之則君臣合作,恐為君
憂,不若殺之。」公孫枝曰:「不可。恥大國之士于中原,又殺其君以重之,子思
報父之仇,臣思報君之讎。雖微秦國,天下孰弗患?」公子縶曰:「吾豈將徒殺之?
吾將以公子重耳代之。晉君之無道莫不聞,公子重耳之仁莫不知。戰勝大國,武
也。殺無道而立有道,仁也。勝無後害,智也。」公孫枝曰:「恥一國之士,又曰
余納有道以臨女,無乃不可乎?若不可,必為諸侯笑。戰而取笑諸侯,不可謂武。
殺其弟而立其兄,兄德我而忘其親,不可謂仁。若弗忘,是再施不遂也,不可謂
智」。君曰:「然則若何?」公孫枝曰:「不若以歸,以要晉國之成,復其君而質其
適子,使子父代處秦,國可以無害。」是故歸惠公而質子圉,秦始知河東之政。

公在秦三月,聞秦將成,乃使郤乞告呂甥。呂甥教之言,令國人于朝曰:「君使乞
告二三子曰:『秦將歸寡人,寡人不足以辱社稷,二三子其改置以代圉也。』」且
賞以悅眾,眾皆哭,焉作轅田。

呂甥致眾而告之曰:「吾君慚焉其亡之不恤,而群臣是憂,不亦惠乎?君猶在外,
若何?」眾曰:「何為而可?」呂甥曰:「以韓之病,兵甲盡矣。若征繕以輔孺子,
以為君援,雖四鄰之聞之也,喪君有君,群臣輯睦,兵甲益多,好我者勸,惡我
者懼,庶有益乎?」眾皆說,焉作州兵。

呂甥逆君于秦,穆公訊之曰:「晉國和乎?」對曰:「不和。」公曰:「何故?」對
曰:「其小人不念其君之罪,而悼其父兄子弟之死喪者,不憚征繕以立孺子,曰:
『必報讎,吾寧事齊、楚,齊、楚又交輔之。其君子思其君,且知其罪,曰:『必
事秦,有死無他。』故不和。比其和之而來,故久。」公曰:「而無來,吾固將歸
君。國謂君何?」對曰:「小人曰不免,君子則否。」公曰:「何故?」對曰:「小
人忌而不思,愿從其君而與報秦,是故云。其君子則否,曰:『吾君之入也,君之
惠也。能納之,能執之,則能釋之。德莫厚焉,惠莫大焉,納而不遂,廢而不起,
以德為怨,君其不然?』」秦君曰:「然。」乃改館晉君,饋七牢焉。

惠公未至,蛾析謂慶鄭曰:「君之止,子之罪也。今君將來,子何俟?」慶鄭曰:
「鄭也聞之曰:『軍敗,死之;將止,死之。』」二者不行,又重之以誤人,而喪
其君,有大罪三,將安適?君若來,將待刑以快君志;君若不來,將獨伐秦。不
得君,必死之。此所以待也。臣得其志,而使君瞢,是犯也。君行犯,猶失其國,
而況臣乎?「

公至于絳郊,聞慶鄭止,使家仆徒召之,曰:「鄭也有罪,猶在乎?」慶鄭曰:「臣
怨君始入而報德,不降;降而聽諫,不戰;戰而用良,不敗。既敗而誅,又失有
罪,不可以封國。臣是以待即刑,以成君政。」君曰:「刑之!」慶鄭曰:「下有
直言,臣之行也;上有直刑,君之明也。臣行君明,國之利也。君雖弗刑,必自
殺也?」蛾析曰:「臣聞奔刑之臣,不若赦之以報讎。君盍赦之,以報于秦?」梁
由靡曰:「不可。我能行之,秦豈不能?且戰不勝,而報之以賊,不武;出戰不克,
入處不安,不智;成而反之,不信;失刑亂政,不威。出不能用,入不能治,敗
國且殺孺子,不若刑之。」君曰:「斬鄭,無使自殺!」家仆徒曰:「有君不忌,
有臣死刑,其聞賢于刑之。」梁由靡曰:「夫君政刑,是以治民。不聞命而擅進退,
犯政也;快意而喪君,犯刑也。鄭也賊而亂國,不可失也!且戰而自退,退而自
殺;臣得其志,君失其刑,後不可用也。」君令司馬說刑之。司馬說進三軍之士
而數慶鄭曰:「夫《韓之誓》曰:失次犯令,死;將止不面夷,死;偽言誤眾,死。
今鄭失次犯令,而罪一也;鄭擅進退,而罪二也;女誤梁由靡,使失秦公,而罪
三也;君親止,女不面夷,而罪四也;鄭也就刑!」慶鄭曰:「說,三軍之士皆在,
有人能坐待刑,而不能面夷?趣行事乎!」丁丑,斬慶鄭,乃入絳。

十五年,惠公卒,懷公立,秦乃召重耳于楚而納之。晉人殺懷公于高梁,而授重
耳,實為文公。


《晉語四》
文公在狄十二年,狐偃曰:「日,吾來此也,非以狄為榮,可以成事也。吾曰:『奔
而易達,困而有資,休以擇利,可以戾也。』今戾久矣,戾久將底。底著滯淫,
誰能興之?盍速行乎!吾不適齊、楚,避其遠也。蓄力一紀,可以遠矣。齊侯長
矣,而欲親晉。管仲歿矣,多讒在側。謀而無正,衷而思始。夫必追擇前言,求
善以終,饜邇逐遠,遠人入服,不為郵矣。會其季年可也,茲可以親。」皆以為
然。

乃行,過五鹿,乞食于野人。野人舉塊以與之,公子怒,將鞭之。子犯曰:「天賜
也。民以土服,又何求焉!天事必象,十有二年,必獲此土。二三子志之。歲在
壽星及鶉尾,其有此土乎!天以命矣,復于壽星,必獲諸侯。天之道也,由是始
之。有此,其以戊申乎!所以申土也。」再拜稽首,受而載之。遂適齊。

齊侯妻之,甚善焉。有馬二十乘,將死于齊而已矣。曰:「民生安樂,誰知其他?」

桓公卒,孝公即位,諸侯叛齊。子犯知齊之不可以動,而知文公之安齊而有終焉
之志也,欲行,而患之,與從者謀于桑下。蠶妾在焉,莫知其在也。妾告姜氏,
姜氏殺之,而言于公子曰:「從者將以子行,其聞之者吾以除之矣。子必從之,不
可以貳,貳無成命。《詩》云:『上帝臨女,無貳爾心。』先王其知之矣,貳將可
乎?子去晉難而極于此。自子之行,晉無寧歲,民無成君。天未喪晉,無異公子,
有晉國者,非子而誰?子其勉之!上帝臨子,貳必有咎。」

公子曰:「吾不動矣,必死于此。」姜曰:「不然。《周詩》曰:『莘莘征夫,每懷
靡及。』夙夜征行。不遑啟處,猶懼無及。況其順身縱欲懷安,將何及矣!人不
求及,其能及乎?日月不處,人誰獲安?《西方之書》有之曰:『懷與安,實疚大
事。』《鄭詩》云:『仲可懷也,人之多言。亦可畏也。』昔管敬仲有言,小妾聞
之,曰:『畏威如疾,民之上也。從懷如流,民之下也。見懷思威,民之中也。畏
威如疾,乃能威民。威在民上,弗畏有刑。從懷如流,去威遠矣,故謂之下。其
在辟也,吾從中也。《鄭詩》之言,吾其從之。』此大夫管仲之所以紀綱齊國,裨
輔先君而成霸者也。子而棄之,不亦難乎?齊國之政敗矣,晉之無道久矣,從者
之謀忠矣,時日及矣,公子幾矣。君國可以濟百姓,而釋之者,非人也。敗不可
處,時不可失,忠不可棄,懷不可從,子必速行。吾聞晉之始封也,歲在大火,
閼伯之星也,實紀商人。商之饗國三十一王。《瞽史之紀》曰:『唐叔之世,將如
商數。』今未半也。亂不長世,公子唯子,子必有晉。若何懷安?」公子弗聽。


姜與子犯謀,醉而載之以行。醒,以戈逐子犯,曰:「若無所濟,吾食舅氏之肉,
其知饜乎!」舅犯走,且對曰:「若無所濟,餘未知死所,誰能與豺狼爭食?若克
有成,公子無亦晉之柔嘉,是以甘食。偃之肉腥臊,將焉用之?」遂行。

過衛,衛文公有邢、狄之虞,不能禮焉。甯莊子言于公曰:「夫禮,國之紀也;親,
民之結也;善,德之建也。國無紀不可以終,民無結不可以固,德無建不可以立。
此三者,君之所慎也。今君棄之,無乃不可乎!晉公子善人也,而衛親也,君不
禮焉,棄三德矣。臣故云君其圖之。康叔,文之昭也。唐叔,武之穆也。周之大
功在武,天祚將在武族。茍姬未絕周室,而俾守天聚者,必武族也。武族唯晉實
昌,晉胤公子實德。晉仍無道,天祚有德,晉之守祀,必公子也。若復而修其德,
鎮撫其民,必獲諸侯,以討無禮。君弗蚤圖,衛而在討。小人是懼,敢不盡心。」
公弗聽。

自衛過曹,曹共公亦不禮焉,聞其骿脅,欲觀其狀,止其舍,諜其將浴,設微薄
而觀之。僖負羈之妻言于負羈曰:「吾觀晉公子賢人也,其從者皆國相也,以相一
人,必得晉國。得晉國而討無禮,曹其首誅也。子盍蚤自貳焉?」僖負羈饋飧,
置璧焉。公子受飧反璧。

負羈言于曹伯曰:「夫晉公子在此,君之匹也,不亦禮焉?」曹伯曰:「諸侯之亡
公子其多矣,誰不過此!亡者皆無禮者也,餘焉能盡禮焉!」對曰:「臣聞之,愛
親明賢,政之干也。禮賓矜窮,禮之宗也。禮以紀政,國之常也。失常不立,君
所知也。國君無親,以國為親。先君叔振,出自文王,晉祖唐叔,出自武王,文、
武之功,實建諸姬。故二王之嗣,世不廢親。今君棄之,不愛親也。晉公子生十
七年而亡,卿材三人從之,可謂賢矣,而君蔑之,是不明賢也。謂晉公子之亡,
不可不憐也。比之賓客,不可不禮也。失此二者,是不禮賓,不憐窮也。守天之
聚,將施于宜。宜而不施,聚必有闕。玉帛酒食,猶糞土也,愛糞土以毀三常,
失位而闕聚,是之不難,無乃不可乎?君其圖之。」公弗聽。

公子過宋,與司馬公孫固相善,公孫固言于襄公曰:「晉公子亡,長幼矣,而好善
不厭,父事狐偃,師事趙衰,而長事賈佗。狐偃其舅也,而惠以有謀。趙衰其先
君之戎御,趙夙之弟也,而文以忠貞。賈佗公族也,而多識以恭敬。此三人者,
實左右之。公子居則下之,動則諮焉,成幼而不倦,殆有禮矣。樹于有禮,必有
艾。《商頌》曰:『湯降不遲,聖敬日躋。』降,有禮之謂也。君其圖之,」襄公
從之,贈以馬二十乘。

公子過鄭,鄭文公亦不禮焉。叔詹諫曰:「臣聞之:親有天,用前訓,禮兄弟,資
窮困,天所福也。今晉公子有三祚焉,天將啟之。同姓不婚,惡不殖也。狐氏出
自唐叔。狐姬,伯行之子也,實生重耳。成而雋才,離違而得所,久約而無釁,
一也。同出九人,唯重耳在。離外之患,而晉國不靖,二也。晉侯日載其怨,外
內棄之;重耳日載其德,狐、趙謀之,三也。在《周頌》曰:『天作高山,大王荒
之。』荒,大之也。大天所作,可謂親有天矣。晉、鄭兄弟也,吾先君武公與晉
文侯戮力一心,股肱周室,夾輔平王,平王勞而德之,而賜之盟質,曰:『世相起
也。』若親有天,獲三祚者,可謂大天,若用前訓,文侯之功,武公之業,可謂
前訓。若禮兄弟,晉、鄭之親,王之遺命,可謂兄弟。若資窮困,亡在長幼,還
軫諸侯,可謂窮困。棄此四者,以徼天禍,無乃不可乎?君其圖之。」弗聽。

叔詹曰:「若不禮焉,則請殺之。《諺》曰:『黍稷無成,不能為榮。黍不為黍,不
能蕃廡。稷不為稷,不能蕃殖。所生不疑,唯德之基。』」公弗聽。

遂如楚,楚成王以周禮享之,九獻,庭實旅百。公子欲辭,子犯曰:「天命也,君
其饗之。亡人而國薦之,非敵而君設之,非天,誰啟之心!」既饗,楚子問于公
子曰:「子若克復晉國,何以報我?」公子再拜稽首對曰:「子女玉帛,則君有之。
羽旄齒革,則君地生焉。其波及晉國者,君之餘也,又何以報?」王曰:「雖然,
不穀愿聞之。」對曰:「若以君之靈,得復晉國,晉、楚治兵,會于中原,其避君
三舍,若不獲命,其左執鞭弭,右屬櫜鞬,以與君周旋。」

令尹子玉曰:「請殺晉公子。弗殺,而反晉國,必懼楚師。」王曰:「不可。楚師
之懼,我不修也。我之不德,殺之何為!天之祚楚,誰能懼之?楚不可祚,冀州
之土,其無令君乎?且晉公子敏而有文,約而不諂,三材侍之,天祚之矣。天之
所興,誰能廢之?」子玉曰:「然則請止狐偃。」王曰:「不可。曹詩曰:『彼己之
子,	不遂其媾。』郵之也。夫郵而效之,郵又甚焉。效郵,非禮也。」于是懷公
丑,	自秦逃歸。秦伯召公子于楚,楚子厚幣以送公子于秦。

秦伯歸女五人,懷嬴與焉。公子使奉匜沃盥,既而揮之。嬴怒曰:「秦、晉匹也,
何以卑我?」公子懼,降服囚命。秦伯見公子曰:「寡人之適,此為才。子圉之辱,
備嬪嬙焉,欲以成婚,而懼離其惡名。非此,則無故。不敢以禮致之,歡之故也。
公子有辱,寡人之罪也。唯命是聽。」

公子欲辭,司空季子曰:「同姓為兄弟。黃帝之子二十五人,其同姓者二人而已;
唯青陽與夷鼓皆為己姓。青陽,方雷氏之甥也。夷鼓,彤魚氏之甥也。其同生而
異姓者,四母之子別為十二姓。凡黃帝之子,二十五宗,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
姓。姬、酉、祁、己、滕、箴、任、荀、僖、姞、儇、依是也。唯青陽與蒼林氏
同于黃帝,故皆為姬姓。同德之難也如是。昔少典娶于有蟜氏,生黃帝、炎帝。
黃帝以姬水成,炎帝以姜水成。成而異德,故黃帝為姬,炎帝為姜,二帝用師以
相濟也,異德之故也。異姓則異德,異德則異類。異類雖近,男女相及,以生民
也。同姓則同德,同德則同心,同心則同志。同志雖遠,男女不相及,畏黷敬也。
黷則怨,怨亂毓災,災毓滅姓。是故娶妻避其同姓,畏亂災也。故異德合姓,同
德合義。義以導利,利以阜姓。姓利相更,成而不遷,乃能攝固,保其土房。今
子于子圉,道路之人也,取其所棄,以濟大事,不亦可乎?」

公子謂子犯曰:「何如?」對曰:「將奪其國,何有于妻,唯秦所命從也。」謂子
余曰:「何如?」對曰:「《禮志》有之曰:『將有請于人,必先有入焉。欲人之愛
己也,必先愛人。欲人之從己也,必先從人。無德于人,而求用人罪也。』今將
婚媾以從秦,受好以愛之,聽從以德之,懼其未可也,又何疑焉?」乃歸女而納
幣,且之。

他日,秦伯將享公子,公子使子犯從。子犯曰:「吾不如衰之文也,請使衰從使,
子餘從。」秦伯享公子如享國君之禮,子餘相如賓。卒事,秦伯謂其大夫曰:「為
禮而不終,恥也。中不勝貌,恥也。華而不實,恥也。不度而施,恥也。施而不
濟,恥也。恥門不閉,不可以封。非此用師,則無所矣。二三子敬乎!」

明日宴,秦伯賦《采菽》,子餘使公子降拜。秦伯降辭。子余曰:「君以天子之命
服命重耳,重耳敢有志,敢不降拜?」成拜卒登,子餘使公子賦《黍苗》。子余曰:
「重耳之仰君也,若黍苗之仰陰雨也。若君實庇蔭膏澤之,使能成嘉穀,薦在宗
廟,君之力也。君若昭先君榮,東行濟河,整師以復強周室,重耳之望也。重耳
若獲集德而歸載,使主晉民,成封國,其何實不從。君若恣志以用重耳,四方諸
侯,其誰不惕惕以從命!」秦伯嘆曰:「是子將有焉,豈專在寡人乎!」秦伯賦《鳩
飛》,公子賦《河水》。秦伯賦《六月》,子餘使公子降拜。秦伯降辭。子余曰
:「君稱所以佐天子匡王國者以命重耳,重耳敢有惰心,敢不從德。」

公子親筮之,曰:「尚有晉國。」得貞屯、悔豫,皆八也。筮史占之,皆曰:「不
吉。閉而不通,爻無為也。」司空季子曰:「吉。是在《周易》,皆利建侯。不有
晉國,以輔王室,安能建侯?我命筮曰『尚有晉國』,筮告我曰『利建侯』,得國
之務也,吉孰大焉!震,車也。坎,水也。坤,土也。屯,厚也。豫,樂也。車
班外內,順以訓之,泉源以資之,土厚而樂其實。不有晉國,何以當之?震,雷
也,車也。坎,勞也,水也,眾也。主雷與車,而尚水與眾。車有震,武也。眾
而順,文也。文具,厚之至也。故曰屯。其《繇》曰:『元亨利貞,勿用有攸往,
利建侯。』主震雷,長也,故曰元。眾而順,嘉也,故曰亨。內有震雷,故曰利
貞。車上水下,必伯。小事不濟,壅也。故曰勿用有攸往,一夫之行也。眾順而
有武威,故曰『利建侯』。坤,母也。震,長男也。母老子強,故曰豫。其繇曰:
『利建侯行師。』居樂、出威之謂也。是二者,得國之卦也。」

十月,惠公卒。十二月,秦伯納公子。及河,子犯授公子載璧,曰:「臣從君還軫,
巡于天下,怨其多矣!臣猶知之,而況君乎?不忍其死,請由此亡。」公子曰:「所
不與舅氏同心者,有如河水。」沈璧以質。

董因迎公于河,公問焉,曰:「吾其濟乎?」對曰:「歲在大梁,將集天行。元年
始受,實沈之星也。實沈之墟,晉人是居,所以興也。今君當之,無不濟矣。君
之行也,歲在大火。大火,閼伯之星也,是謂大辰。辰以成善,后稷是相,唐叔
以封。《瞽史記》曰:嗣續其祖,如穀之滋,必有晉國。臣筮之,得泰之八。曰:
是謂天地配亨,小往大來。今及之矣,何不濟之有?且以辰出而以參入,皆晉祥
也,而天之大紀也。濟且秉成,必霸諸侯。子孫賴之,君無懼矣。

公子濟河,召令狐、臼衰、桑泉,皆降。晉人懼,懷公奔高梁。呂甥、冀芮帥師,
甲午,軍于廬柳。秦伯使公子縶如師,師退,次于郇。辛丑,狐偃及秦、晉大夫
盟于郇。壬寅,公入于晉師。甲辰,秦伯還。丙午,入于曲沃。丁末,入絳,即
位于武宮。戊申,剌懷公于高梁。

初,獻公使寺人勃鞮伐公于蒲城,文公逾垣,勃鞮斬其袪。及入,勃鞮求見,公
辭焉,曰:「驪姬之讒,爾射餘于屏內,困餘于蒲城,斬餘衣袪。又為惠公從餘于
渭濱,命曰三日,若宿而至。若干二命,以求殺餘。餘于伯楚屢困,何舊怨也?
退而思之,異日見我。」對曰:「吾以君為已知之矣,故入;猶未知之也,又將出
矣。事君不貳是謂臣,好惡不易是謂君。君君臣臣,是謂明訓。明訓能終,民之
主也。二君之世,蒲人、狄人,餘何有焉?除君之惡,唯力所及,何貳之有?今
君即位,其無蒲、狄乎?伊尹放太甲而卒以為明王,管仲賊桓公而卒以為侯伯。
乾時之役,申孫之矢集于桓鉤,鉤近于袪,而無怨言,佐相以終,克成令名。今
君之德宇,何不寬裕也?惡其所好,其能久矣?君實不能明訓,而棄民主。餘,
罪戾之人也,又何患焉?且不見我,君其無悔乎!」

于是呂甥、冀芮畏偪,悔納文公,謀作亂,將以己丑焚公宮,公出救火而遂殺之。
伯楚知之,故求見公。公遽出見之,曰:「豈不如女言,然是吾惡心也,吾請去之
。」伯楚以呂、郤之謀告公。公懼,乘馹自下,脫會秦伯于王城,告之亂故,及己
丑,公宮火,二子求公不獲,遂如河上,秦伯誘而殺之。

文公之出也,豎頭須,守藏者也,不從。公入,乃求見,公辭焉以沐。謂謁者曰:
「沐則心覆,心覆則圖反,宜吾不得見也。從者為羈紲之仆,居者為社稷之守,
何必罪居者!國君而讎匹夫,懼者眾矣。」謁者以告,公遽見之。

元年春,公及夫人嬴氏至自王城。秦伯納衛三千人,實紀綱之仆。公屬百官,賦
職任功,棄責薄斂,施舍分寡。救乏振滯,匡困資無。輕關易道,通商寬農。懋
穡勸分,省用足財、利器明德,以厚民性。舉善援能,官方定物,正名育類。昭
舊族,愛親戚,明賢良,尊貴寵,賞功勞,事耇老,禮賓旅,友故舊。胥、籍、
狐、箕、欒、郤、柏、先、羊舌、董、韓,實掌近官。諸姬之良,掌其中官。異
姓之能,掌其遠官。公食貢。大夫食邑,士食田,庶人食力,工商食官,皂隸食
職,官宰食加。政平民阜,財用不匱。

冬,襄王避昭叔之難,居于鄭地汜。使來告難,亦使告于秦。子犯曰:「民親而未
知義也,君盍納王以教之義。若不納,秦將納之,則失周矣,何以求諸侯?不能
修身而又不能宗人,人將焉依?繼文之業,定武之功,啟土安疆,于此乎在矣!
君其務之。」公說,乃行賂于草中之戎與麗土之狄,以啟東道。

二年春,公以二軍下,次于陽樊。右師取昭叔于溫,殺之于隰城。左師迎王于鄭。
王入于成周,遂定之于郟。王饗醴,命公胙侑。公請隧,弗許。曰:「王章也,不
可以二王,無若政何。」賜公南陽陽樊、溫、原、州、陘、絺、組、攢茅之田。
陽人不服,公圍之,將殘其民,倉葛呼曰:「君補王闕,以順禮也。陽人未狎君德,
而未敢承命。君將殘之,無乃非禮乎!陽人有夏、商之嗣典,有周室之師旅,樊
仲之官守焉,其非官守,則皆王之父兄甥舅也。君定王室而殘其姻族,民將焉放?
敢私布于吏,唯君圖之!」公曰:「是君子之言也。」乃出陽人。

文公伐原,令以三日之糧。三日而原不降,公令疏軍而去之。諜出曰:「原不過一
二日矣!」軍吏以告,公曰:「得原而失信,何以使人?夫信,民之所庇也,不可
失。」乃去之,及孟門,而原請降。

文公立四年,楚成王伐宋,公率齊、秦伐曹、衛以救宋。宋人使門尹班告急于晉,
公告大夫曰:「宋人告急,舍之則宋絕。告楚則不許我。我欲擊楚,齊、秦不欲,
其若之何?」先軫曰:「不若使齊、秦主楚怨。」公曰:「可乎?」先軫曰:「使宋
舍我而賂齊、秦,藉之告楚。我分曹、衛之地以賜宋人。楚愛曹、衛,必不許齊、
秦。齊、秦不得其請,必屬怨焉,然後用之,蔑不欲矣。」公說,是故以曹田、
衛田賜宋人。

令尹子玉使宛春來告曰:「請復衛侯而封曹,臣亦釋宋之圍。舅犯慍曰:「子玉無
禮哉!君取一,臣取二,必擊之。」先軫曰:「子與之。我不許曹、衛之請,是不
許釋宋也。宋眾無乃強乎!是楚一言而有三施,子一言而有三怨。怨已多矣,難
以擊人。不若私許復曹、衛以攜之,執宛春以怒楚,既戰而後圖之。」公說,是
故拘宛春于衛。

子玉釋宋圍,從晉師。楚既陳,晉師退舍,軍吏請曰:「以君避臣,辱也。且楚師
老矣,必敗。何故退?」子犯曰:「二三子忘在楚乎?偃也聞之:戰?,直為壯,
曲為老。未報楚惠而抗宋,我曲楚直,其眾莫不生氣,不可謂老。若我以君避臣,
而不去,彼亦曲矣。」退三舍避楚。楚眾欲止,子玉不肯,至于城濮,果戰,楚
眾大敗。君子曰:「善以德勸。」

文公誅觀狀以伐鄭,反其陴。鄭人以名寶行成,公弗許,曰:「予我詹而師還。詹
請往,鄭伯弗許,詹固請曰:「一臣可以赦百姓而定社稷,君何愛于臣也?」鄭人
以詹予晉,晉人將烹之。詹曰:「臣愿獲盡辭而死,固所愿也。」公聽其辭。詹曰:
「天降鄭禍,使淫關狀,棄禮違親。臣曰:『不可。夫晉公子賢明,其左右皆卿才,
若復其國,而得志于諸侯,禍無赦矣。』今禍及矣。尊明勝患,智也。殺身贖國,
忠也。」乃就烹,據鼎耳而疾號曰:「自今以往,知忠以事君者,與詹同。」乃命
弗殺,厚為之禮而歸之。鄭人以詹伯為將軍。

晉饑,公問于箕鄭曰:「救饑何以?」對曰:「信。」公曰:「安信?」對曰:「信
于君心,信于名,信于令,信于事。」公曰:「然則若何?」對曰:「信于君心,
則美惡不逾,信于名,則上下不干。信于令,則時無廢功。信于事,則民從事有
業。于是乎民知君心,貧而不懼,藏出如入,何匱之有?」公使為箕。及清原之
蒐,使佐新上軍。

文公問元帥于趙衰,對曰:「郤穀可,行年五十矣,守學彌惇。夫先王之法志,德
義之府也。夫德義,生民之本也。能惇篤者,不忘百姓也。請使郤穀。」公從之。
公使趙衰為卿,辭曰:「欒枝貞慎,先軫有謀,胥臣多聞,皆可以為輔佐,臣弗若
也。」乃使欒枝將下軍,先軫佐之。取五鹿,先軫之謀也。郤穀卒,使先軫代之。
胥臣佐下軍。公使原季為卿,辭曰:「夫三德者,偃之出也。以德紀民,其章大矣,
不可廢也。」使狐偃為卿,辭曰:「毛之智,賢于臣,其齒又長。毛也不在位,不
敢聞命。」乃使狐毛將上軍,狐偃佐之。狐毛卒,使趙衰代之,辭曰:「城濮之役,
先且居之佐軍也善,軍伐有賞,善君有賞,能其官有賞。且居有三賞,不可廢也。
且臣之倫,箕鄭、胥嬰、先都在。」乃使先且居將上軍。公曰:「趙衰三讓。其所
讓,皆社稷之衛也。廢讓,是廢德也。」以趙衰之故,蒐于清原,作五軍。使趙
衰將新上軍,箕鄭佐之;胥嬰將新下軍,先都佐之。子犯卒,蒲城伯請佐,公曰:
「夫趙衰三讓不失義。讓,推賢也。義,廣德也。德廣賢至,又何患矣。請令衰
也從子。」乃使趙衰佐新上軍。

文公學讀書于臼季,三日,曰:「吾不能行也咫,聞則多矣。」對曰:「然而多聞
以待能者,不猶愈也?」

文公問于郭偃曰:「始也,吾以治國為易,今也難。」對曰:「君以為易,其難也
將至矣。君以為難,其易也將至焉。」

文公問于胥臣曰:「吾欲使陽處父傅讙也而教誨之,其能善之乎?」對曰:「是在
讙也。蘧蒢不可使俯,戚施不可使仰,僬僥不可使舉,侏儒不可使援,矇瞍不可
使視,囂瘖不可使言,聾聵不可使聽,童昏不可使謀。質將善而賢良贊之,則濟
可俟。若有違質,教將不入,其何善之為!臣聞昔者大任娠文王不變,少溲于豕
牢,而得文王不加疾焉。文王在母不憂,在傅弗勤,處師弗煩,事王不怒,孝友
二虢,而惠慈二蔡,刑于大姒,比于諸弟。《詩》云:『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
御于家邦。』于是乎用四方之賢良。及其即位也,詢于『八虞』,而諮于『二虢』,
度于閎夭而謀于南宮,諏于蔡、原而訪于辛、尹,重之以周、邵、畢、榮,憶寧
百神,而柔和萬民。故《詩》云:『惠于宗公,神罔時恫。』若是,則文王非專教
誨之力也。」公曰:「然則教無益乎?」對曰:「胡為文,益其質。故人生而學,
非學不入。」公曰:「奈夫八疾何!」對曰:「官師之所材也,戚施直鏄,蘧蒢蒙
璆,侏儒扶盧,矇瞍修聲,聾聵司火。童昏、囂瘖、僬僥,官師之所不材也,以實
裔土,夫教者,因體能質而利之者也。若川然有原,以卬浦而後大。」

文公即位二年,欲用其民,子犯曰:「民未知義,盍納天子以示之義?」乃納襄王
于周。公曰:「可矣乎?」對曰:「民未知信,盍伐原以示之信?」乃伐原。曰:
「可矣乎?」對曰:「民未知禮,盍大蒐,備師尚禮以示之。」乃大蒐于被廬,作
三軍。使郤穀將中軍,以為大政,欲溱佐之。子犯曰:「可矣。」遂伐曹、衛,出
穀戍,釋宋圍,敗楚師于城濮,于是乎遂伯。


《晉語五》
臼季使,舍于冀野。冀缺薅,其妻?之,敬,相待如賓。從而問之,冀芮之子也,
與之歸;既復命,而進之曰:「臣得賢人,敢以告。」文公曰:「其父有罪,可乎
?」對曰:「國之良也,滅其前惡,是故舜之刑也殛鯀,其舉也興禹。今君之所聞
也。齊桓公親舉管敬子,其賊也。」公曰:「子何以知其賢也?」對曰:「臣見其
不忘敬也。夫敬,德之恪也。恪于德以臨事,其何不濟!」公見之,使為下軍大夫
。

陽處父如衛,反,過甯,舍于逆旅甯嬴氏。嬴謂其妻曰:「吾求君子久矣,今乃得
之。」舉而從之,陽子道與之語,及山而還。其妻曰:「子得所求而不從之,何其
懷也!」曰:「吾見其貌而欲之,聞其言而惡之。夫貌,情之華也;言,貌之機也。
身為情,成于中。言,身之文也。言文而發之,合而後行,離則有釁。今陽子之
貌濟,其言匱,非其實也。若中不濟,而外強之,其卒將復,中以外易矣。若內
外類,而言反之,瀆其信也。夫言以昭信,奉之如機,歷時而發之,胡可瀆也!
今陽子之情譓矣,以濟蓋也,且剛而主能,不本而犯,怨之所聚也。吾懼未獲其
利而及其難,是故去之。」期年,乃有賈季之難,陽子死之。

趙宣子言韓獻子于靈公,以為司馬。河曲之役,趙孟使人以其乘車干行,獻子執
而戮之。眾咸曰:「韓厥必不沒矣。其主朝升之,而暮戮其車,其誰安之!」宣子
召而禮之,曰:「吾聞事君者比而不黨。夫周以舉義,比也;舉以其私,黨也。夫
軍事無犯,犯而不隱,義也。吾言女于君,懼女不能也。舉而不能,黨孰大焉!
事君而黨,吾何以從政?吾故以是觀女。女勉之。茍從是行也,臨長晉國者,非
女其誰?」皆告諸大夫曰:「二三子可以賀我矣!吾舉厥也而中,吾乃今知免于罪
矣。」

宋人弒昭公,趙宣子請師于靈公以伐宋,公曰:「非晉國之急也。對曰:「大者天
地,其次君臣,所以為明訓也。今宋人弒其君,是反天地而逆民則也,天必誅焉。
晉為盟主,而不修天罰,將懼及焉。」公許之。乃發令于太廟,召軍吏而戒樂正,
令三軍之鍾鼓必備。趙同曰:「國有大役,不鎮撫民而備鍾鼓,何也?」宣子曰:
「大罪伐之,小罪憚之。襲侵之事,陵也。是故伐備鍾鼓,聲其罪也;戰以錞于、
丁寧,儆其民也。襲侵密聲,為蹔事也。今宋人弒其君,罪莫大焉!明聲之,猶
恐其不聞也。吾備鍾鼓,為君故也。」乃使旁告于諸侯,治兵振旅,鳴鍾鼓,以
至于宋。

靈公虐,趙宣子驟諫,公患之,使鉏麑賊之,晨往,則寢門辟矣,盛服將朝,早
而假寐。麑退,嘆而言曰:「趙孟敬哉!夫不忘恭敬,社稷之鎮也。賊國之鎮不忠,
受命而廢之不信,享一名于此,不如死。」觸庭之槐而死。靈公將殺趙盾,不克。
趙穿攻公于桃園,逆公子黑臀而立之,實為成公。

郤獻子聘于齊,齊頃公使婦人觀而笑之。郤獻子怒,歸,請伐齊。范武子退自朝,
曰:「燮乎,吾聞之,干人之怒,必獲毒焉。夫郤子之怒甚矣,不逞于齊,必發諸
晉國。不得政,何以逞怒?餘將致政焉,以成其怒,無以內易外也。爾勉從二三
子,以承君命,唯敬。」乃老。

范文子暮退于朝。武子曰:「何暮也?」對曰:「有秦客廋辭于朝,大夫莫之能對
也,吾知三焉。」武子怒曰:「大夫非不能也,讓父兄也。爾童子,而三掩人于朝。
吾不在晉國,亡無日矣。」擊之以杖,折委笄。

靡笄之役,韓獻子將斬人。郤獻子駕,將救之,至,則既斬之矣。郤獻子請以徇,
其仆曰:「子不將救之乎?」獻子曰:「敢不分謗乎!」

靡笄之役,郤獻子傷,曰:「餘病喙。」張侯御,曰:「三軍之心,在此車也。其
耳目在于旗鼓。車無退表,鼓無退聲,軍事集焉。吾子忍之,不可以言病。受命
于廟,受脤于社,甲胄而效死,戎之政也。病未若死,祗以解志。」乃左并轡,
右援枹而鼓之,馬逸不能止,三軍從之。齊師大敗,逐之,三周華不注之山。

靡笄之役,郤獻子師勝而返,范文子後入。武子曰:「燮乎,女亦知吾望爾也乎?」
對曰:「夫師,郤子之師也,其事臧。若先,則恐國人之屬耳目于我也,故不敢。」
武子曰:「吾知免矣。」

靡笄之役,郤獻子見,公曰:「子之力也夫!」對曰:「克也以君命命三軍之士,
三軍之士用命,克也何力之有焉?」文子見,公曰:「子之力也夫!對曰:「燮
也受命于中軍,以命上軍之士,上軍之士用命,燮也何力之有焉?」欒武子見,
公曰:「子之力也夫!」對曰:「書也受命于上軍,以命下軍之士,下軍之士用命,
書也何力之有焉?」

靡笄之役也,郤獻子伐齊。齊侯來,獻之以得殞命之禮,曰:「寡君使克也,不腆
弊邑之禮,為君之辱,敢歸諸下執政,以整御人。」苗棼皇曰:「郤子勇而不知禮,
矜其伐而恥國君,其與幾何!」

梁山崩,以傳召伯宗,遇大車當道而覆,立而辟之,曰:「避傳。」對曰:「傳為
速也,若俟吾避,則加遲矣,不如捷而行。」伯宗喜,問其居,曰:「絳人也。」
伯宗曰:「何聞?」曰:「梁山崩而以傳召伯宗。」伯宗問曰:「乃將若何?」對曰
:「山有朽壤而崩,將若何?夫國主山川,故川涸山崩,君為之降服、出次,乘縵、
不舉,策于上帝,國三日哭,以禮焉。雖伯宗亦如是而已,其若之何?」問其名,
不告;請以見,不許。伯宗及絳,以告,而從之。

伯宗朝,以喜歸,其妻曰:「子貌有喜,何也?」曰:「吾言于朝,諸大夫皆謂我
智似陽子。」對曰:「陽子華而不實,主言而無謀,是以難及其身。子何喜焉?」
伯宗曰:「吾飲諸大夫酒,而與之語,爾試聽之。」曰:「諾。」既飲,其妻曰:
「諸大夫莫子若也。然而民不能戴其上久矣,難必及子乎!盍亟索士整庇州犁焉。」
得畢陽。

及欒弗忌之難,諸大夫害伯宗,將謀而殺之。畢陽實送州犁于荊。


《晉語六》
趙文子冠,見欒武子,武子曰:「美哉!昔吾逮事莊主,華則榮矣,實之不知,請
務實乎。」

見中行宣子,宣子曰:「美哉!惜也,吾老矣!」

見范文子,文子曰:「而今可以戒矣,夫賢者寵至而益戒,不足者為寵驕。故興王
賞諫臣,逸王罰之。吾聞古之王者,政德既成,又聽于民,于是乎使工誦諫于朝,
在列者獻詩使勿兜,風聽臚言于市,辨祅祥于謠,考百事于朝,問謗譽于路,有
邪而正之,盡戒之術也。先王疾是驕也。」

見郤駒伯,駒伯曰:「美哉!然而壯不若老者多矣。」

見韓獻子,獻子曰:「戒之,此謂成人。成人在始與善,始與善,善進善,不善蔑
由至矣;始與不善,不善進不善,善亦蔑由至矣。如草木之產也,各以其物。人
之有冠,猶宮室之有墻屋也,糞除而已,又何加焉。」

見智武子,武子曰:「吾子勉之,成,宣之後而老為大夫,非恥乎!成子之文,宣
子之忠,其可忘乎!夫成子導前志以佐先君,導法而卒以政,可不謂文乎!夫宣
子盡諫于襄、靈,以諫取惡,不憚死進,可不謂忠乎!吾子勉之,有宣子之忠,
而納之以成子之文,事君必濟。」

見苦成叔子,叔子曰:「抑年少而執官者眾,吾安容子。」

見溫季子,季子曰:「誰之不如,可以求之。」

見張老而語之,張老曰:「善矣,從欒伯之言,可以滋;范叔之教,可以大;韓子
之戒,可以成。物備矣,志在子。若夫三郤,亡人之言也,何稱述焉!智子之道
善矣,是先主覆露子也。」

厲公將伐鄭,范文子不欲,曰:「若以吾意,諸侯皆叛,則晉可為也。唯有諸侯,
故擾擾焉。凡諸侯,難之本也。得鄭憂滋長,焉用鄭!」郤至曰:「然則王者多憂
乎?」文子曰:「我王者也乎哉?夫王者成其德,而遠人以其方賄歸之,故無憂。
今我寡德而求王者之功,故多憂。子見無土而欲富者,樂乎哉?」

厲公六年,伐鄭,且使苦成叔及欒興齊、魯之師。楚恭王帥東夷救鄭。楚半陣,
公使擊之。欒書曰:「君使也興齊、魯之師,請俟之。」郤至曰:「不可。楚師
將退,我擊之,必以勝歸。夫陣不諱忌,一間也;夫南夷與楚來而不與陣,二間
也;夫楚與鄭陣而不與整,三間也;且其士卒在陣而嘩,四間也;夫眾聞嘩必懼,
五間也。鄭將顧楚,楚將顧夷,莫有?心,不可失也。」公說。于是敗楚師于鄢
陵,欒書是以怨郤至。

鄢之戰,郤至以韎韋之跗注,三逐楚平王卒,見王必下奔退戰。王使工尹襄問之
以弓,曰:「方事之殷也,有韎韋之跗注,君子也,屬見不穀而下,無乃傷乎?」
郤至甲胄而見客,免胄而聽命,曰:「君之外臣至,以寡君之靈,間蒙甲胄,不敢
當拜君命之辱,為使者故,敢三肅之。」君子曰:勇以知禮。

鄢之役,晉人欲爭鄭,范文子不欲,曰:「吾聞之,為人臣者,能內睦而後圖外,
不睦內而圖外,必有內爭,盍姑謀睦乎!考訊其阜以出,則怨靖。」

鄢之役,晉伐鄭,荊救之。大夫欲戰,范文子不欲,曰:「吾聞之,君人者刑其民,
成,而後振武于外,是以內和而外威。今吾司寇之刀鋸日弊,而斧鉞不行。內猶
有不刑,而況外乎?夫戰,刑也,刑之過也。過由大,而怨由細,故以惠誅怨,
以忍去過。細無怨而大不過,而後可以武,刑外之不服者。今吾刑外乎大人,而
忍于小民,將誰行武?武不行而勝,幸也。幸以為政,必有內憂。且唯聖人能無
外患,又無內憂,詎非聖人,必偏而後可。偏而在外,猶可救也,疾自中起,是
難。盍姑釋荊與鄭以為外患乎。」

鄢之役,晉伐鄭,荊救之。欒武子將上軍,范文子將下軍。欒武子欲戰,范文子
不欲,曰:「吾聞之,唯厚德者能受多福,無德而服者眾,必自傷也。稱晉之德,
諸侯皆叛,國可以少安。唯有諸侯,故擾擾焉,凡諸侯,難之本也。且唯聖人能
無外患又無內憂,詎非聖人,不有外患,必有內憂,盍姑釋荊與鄭以為外患乎!
諸臣之內相與,必將輯睦。今我戰又勝荊與鄭,吾君將伐智而多力,怠教而重斂,
大其私暱而益婦人田,不奪諸大夫田,則焉取以益此?諸臣之委室而徒退者,將
與幾人?戰若不勝,則晉國之福也;戰若勝,亂地之秩者也,其產將害大,盍姑
無戰乎!」

欒武子曰:「昔韓之役,惠公不復舍;邲之役,三軍不振旅;箕之役,先軫不復命:
晉國固有大恥三。今我任晉國之政,不毀晉恥,又以違蠻、夷重之,雖有後患,
非吾所知也。」

范文子曰:「擇福莫若重,擇禍莫若輕,福無所用輕,禍無所用重,晉國故有大恥,
與其君臣不相聽以為諸侯笑也,盍姑以違蠻、夷為恥乎。」

欒武子不聽,遂與荊人戰于鄢陵,大勝之。于是乎君伐智而多力,怠教而重斂,
大其私暱,殺三郤而尸諸朝,納其室以分婦人,于是乎國人不蠲,遂弒諸翼,葬
于翼東門之外,以車一乘。厲公之所以死者,唯無德而功烈多,服者眾也。

鄢之役,荊壓晉軍,軍吏患之,將謀。范?自公族趨過之,曰:「夷灶堙井,非退
而何?」范文子執戈逐之,曰:「國之存亡,天命也,童子何知焉?且不及而言,
奸也,必為戮。」苗賁皇曰:「善逃難哉!」既退荊師于鄢,將穀,范文子立于戎
馬之前,曰:「君幼弱,諸臣不佞,吾何福以及此!吾聞之,『天道無親,唯德是
授。』吾庸知天之不授晉且以勸楚乎,君與二三臣其戒之!夫德,福之基也,無
德而福隆,猶無基而厚墉也,其壞也無日矣。」

反自鄢,范文子謂其宗、祝曰:「君驕泰而有烈,夫以德勝者猶懼失之,而況驕泰
乎?君多私,今以勝歸,私必昭。昭私,難必作,吾恐及焉。凡吾宗、祝,為我
祈死,先難為免。」七年夏,范文子卒。冬,難作,始于三郤,卒于公。

既戰,獲王子發鉤。欒書謂王子發鉤曰:「子告君曰:『郤至使人勸王戰,及齊、
魯之未至也。且夫戰也,微郤至王必不免。』吾歸子。」發鉤告君,君告欒書,
欒書曰:「臣固聞之,郤至欲為難,使苦成叔緩齊、魯之師,己勸君戰,戰敗,將
納孫周,事不成,故免楚王。然戰而擅捨國君,而受其問,不亦大罪乎?且今君
若使之于周,必見孫周。」君曰:「諾。」欒書使人謂孫周曰:「郤至將往,必見
之!」郤至聘于周,公使覘之,見孫周。是故使胥之昧與夷羊五剌郤至、苦成叔
及郤?,郤?謂郤至曰:「君不道于我,我欲以吾宗與吾黨夾而攻之,雖死必敗,
君必危,其可乎?」郤至曰:「不可。至聞之,武人不亂,智人不詐,仁人不黨。
夫利君之富,富以聚黨,利黨以危君,君之殺我也後矣。且眾何罪,鈞之死也,
不若聽君之命。」是故皆自殺。既刺三郤,欒書弒厲公,乃納孫周而立之,實為
悼公。

長魚矯既殺三郤,及脅欒、中行而言于公曰:「不殺此二子者,憂必及君。」公曰:
「一旦而尸三卿,不可益也。」對曰:「臣聞之,亂在內為宄,在外為奸,御宄以
德,御奸以刑。今治政而內亂,不可謂德。除鯁而避強,不可謂刑。德刑不立,
奸宄并至,臣脆弱,不能忍俟也。」乃奔狄。三月,厲公弒。

欒武子、中行獻子圍公于匠麗氏,乃召韓獻子,獻子辭曰:「弒君以求威,非吾所
能為也。威行為不仁,事廢為不智,享一利亦得一惡,非所務也。昔者吾畜于趙
氏,趙孟姬之讒,吾能違兵。人有言曰:『殺老牛莫之敢尸。』而況君乎?二三子
不能事君,安用厥也!」中行偃欲伐之,欒書曰:「不可。其身果而辭順。順無不
行,果無不徹,犯順不祥,伐果不克,夫以果戾順行,民不犯也,吾雖欲攻之,
其能乎!」乃止。


《晉語七》
既弒厲公,欒武子使智武子、彘恭子如周迎悼公。庚午,大夫逆于清原。公言于
諸大夫曰:「孤始愿不及此,孤之及此,天也。抑人之有元君,將稟命焉。若稟而
棄之,是焚穀也;其稟而不材,是穀不成也。穀之不成,孤之咎也;成而焚之,
二三子之虐也。孤欲長處其愿,出令將不敢不成,二三子為令之不從,故求元君
而訪焉。孤之不元,廢也,其誰怨?元而以虐奉之,二三子之制也。若欲奉元以
濟大義,將在今日;若欲暴虐以離百姓,反易民常,亦在今日。圖之進退,愿由
今日。」大夫對曰:「君鎮撫群臣而大庇蔭之,無乃不堪君訓而陷于大戮,以煩刑、
史,辱君之允令,敢不承業。」乃盟而入。

辛巳,朝于武宮。定百事,立百官,育門子,選賢良,興舊族,出滯賞,畢故刑,
赦囚系,宥間罪,薦積德,逮鰥寡,振廢淹,養老幼,恤孤疾,年過七十,公親
見之,稱曰王父,敢不承。

二月乙酉,公即位。使呂宣子將下軍,曰:「邲之役,呂?佐智莊子于上軍,獲楚
公子穀臣與連尹襄老,以免子羽。鄢之役,親射楚王而敗楚師,以定晉國而無後,
其子孫不可不崇也。」使彘恭子將新軍,曰:「武子之季、文子之母弟也。武子宣
法以定晉國,至于今是用。文子勤身以定諸侯,至于今是賴。夫二子之德,其可
忘乎!」故以彘季屏其宗。使令狐文子佐之,曰:「昔克潞之役,秦來圖敗晉功,
魏顆以其身卻退秦師于輔氏,親止杜回,其勛銘于景鍾。至于今不育,其子不可
不興也。」

君知士貞子之帥志博聞而宣惠于教也,使為太傅。知右行辛之能以數宣物定功也,
使為元司空。知欒糾之能御以和于政也,使為戎御。知荀賓之有力而不暴也,使
為戎右。

欒伯請公族大夫,公曰:「荀家惇惠,荀會文敏,黶也果敢,無忌鎮靜,使茲四人
者為之。夫膏梁之性難正也,故使惇惠者教之,使文敏者導之,使果敢者諗之,
使鎮靜者修之。惇惠者教之,則遍而不倦;文敏者導之,則婉而入;果敢者諗之,
則過不隱;鎮靜者修之,則壹。使茲四人者為公族大夫?!?

公知祁奚之果而不淫也,使為元尉。知羊舌職之聰敏肅給也,使佐之,知魏絳之
勇而不亂也,使為元司馬。知張老之智而不詐也,使為元候。知鐸遏寇之恭敬而
信強也,使為輿尉。知籍偃之惇帥舊職而恭給也,使為輿司馬。知程鄭端而不淫,
且好諫而不隱也,使為贊仆。

始合諸侯于虛朾以救宋,使張老延君譽于四方,且觀道逆者。呂宣子卒,公以趙
文子為文也,而能恤大事,使佐新軍。三年,公始合諸侯。四年,諸侯會于雞丘,
于是乎布命、結援、修好、申盟而還。令狐文子卒,公以魏絳為不犯,使佐新軍。
使張老為司馬,使范獻子為候奄。公譽達于戎。五年,諸戎來請服,使魏莊子盟
之,于是乎始復霸。

四年,會諸侯于雞丘,魏絳為中軍司馬,公子揚干亂行于曲梁,魏絳斬其仆。公
謂羊舌赤曰:「寡人屬諸侯,魏絳戮寡人之弟,為我勿失。」赤對曰:「臣聞絳之
志,有事不避難,有罪不避刑,其將來辭。」言終,魏絳至,授仆人書而伏劍。
士魴、張老交止之。仆人授公,公讀書曰:「臣誅于揚干,不忘其死。日君乏使,
使臣狃中軍之司馬。臣聞師眾以順為武,軍事有死無犯為敬,君合諸侯,臣敢不
敬,君不說,請死之。」公跣而出,曰:「寡人之言,兄弟之禮也。子之誅,軍旅
之事也,請無重寡人之過。」反役,與之禮食,令之佐新軍。

祁奚辭于軍尉,公問焉,曰:「孰可?」對曰:「臣之子午可。人有言曰:『擇臣
莫若君,擇子莫若父。』午之少也,婉以從令,游有鄉,處有所,好學而不戲。其
壯也,強志而用命,守業而不淫。其冠也,和安而好敬,柔惠小物,而鎮定大事,
有直質而無流心,非義不變,非上不舉。若臨大事,其可以賢于臣。臣請薦所能
擇而君比義焉。」公使祁午為軍尉,歿平公,軍無秕政。

五年,無終子嘉父使孟樂因魏莊子納虎豹之皮以和諸戎。公曰:「戎、狄無親而好
得,不若伐之。」魏絳曰:「勞師于戎,而失諸華,雖有功,猶得獸而失人也,安
用之?且夫戎、狄薦處,貴貨而易土。予之貨而獲其土,其利一也;邊鄙耕農不
儆?其利二也;戎、狄事晉,四鄰莫不震動,其利三也。君其圖之!」公說,故
使魏絳撫諸戎,于是乎遂伯。

韓獻子老,使公族穆子受事于朝。辭曰:「厲公之亂,無忌備公族,不能死。臣聞
之曰:『無功庸者,不敢居高位。』今無忌,智不能匡君,使至于難,仁不能救,
勇不能死,敢辱君朝以忝韓宗,請退也。」固辭不立。悼公聞之,曰:「難雖不能
死君而能讓,不可不賞也。」使掌公族大夫。

悼公使張老為卿,辭曰:「臣不如魏絳。夫絳之智能治大官,其仁可以利公室不忘,
其勇不疚于刑,其學不廢其先人之職,若在卿位,外內必平。且雞丘之會,其官
不犯而辭順,不可不賞也。公五命之,固辭,乃使為司馬。使魏絳佐新軍。

十二年,公伐鄭,軍于蕭魚。鄭伯嘉來納女、工、妾三十人,女樂二八,歌鍾二
肆,及寶鏄,輅車十五乘。公錫魏絳女樂一八、歌鍾一肆,曰:「子教寡人和諸戎、
狄而正諸華,于今八年,七合諸侯,寡人無不得志,請與子共樂之。」魏絳辭曰:
「夫和戎、狄,君之幸也。八年之中,七合諸侯,君之靈也。二三子之勞也,臣
焉得之?」公曰:「微子,寡人無以待戎,無以濟河,二三子何勞焉!子其受之。」
君子曰:「能志善也。」

悼公與司馬侯升臺而望曰:「樂夫!」對曰:「臨下之樂則樂矣,德義之樂則未也
。」公曰:「何謂德義?」對曰:「諸侯之為,日在君側,以其善行,以其惡戒,
可謂德義矣。」公曰:「孰能?」對曰:「羊舌肸習于春秋。」乃召叔向使傅太子
彪。


《晉語八》
平公六年,箕遺及黃淵、嘉父作亂,不克而死。公遂逐群賊,謂陽畢曰:「自穆侯
以至于今,亂兵不輟,民志不厭,禍敗無已。離民且速寇,恐及吾身,若之何?」
陽畢對曰:「本根猶樹,枝葉益長,本根益茂,是以難已也。今若大其柯,去其枝
葉,絕其本根,可以少間。」

公曰:「子實圖之。」對曰:「圖在明訓,明訓在威權,威權在君。君掄賢人之後
有常位于國者而立之,亦掄逞志虧君以亂國者之後而去之,是遂威而遠權。民畏
其威,而懷其德,莫能勿從。若從,則民心皆可畜。畜其心而知其欲惡,人孰偷
生?若不偷生,則莫思亂矣。且夫欒氏之誣晉國久也,欒書實覆宗,弒厲公以厚
其家,若滅欒氏,則民威矣。今吾若起瑕、原、韓、魏之後而賞立之,則民懷矣。
威與懷各當其所。則國安矣,君治而國安,欲作亂者誰與?」

君曰:「欒書立吾先君,欒盈不獲罪,如何?」陽畢曰:「夫正國者,不可以暱于
權,行權不可以隱于私。暱于權,則民不導;行權隱于私,則政不行。政不行,
何以導民?民之不導,亦無君也,則其為暱與隱也,復害矣,且勤身。君其圖之!
若愛欒盈,則明逐群賊,而以國倫數而遣之,厚箴戒圖以待之。彼若求逞志而報
于君,罪孰大焉,滅之猶少。彼若不敢而遠逃,乃厚其外交而勉之,以報其德,
不亦可乎?」

公許諾,盡逐群賊而使祁午及陽畢適曲沃逐欒盈,欒盈出奔楚。遂令于國人曰:「自
文公以來有力于先君而子孫不立者,將授立之,得之者賞?」居三年,欒盈晝入,
為賊于絳。范宣子以公入于襄公之宮,欒盈不克,出奔曲沃,遂刺欒盈,滅欒氏。
是以沒平公之身無內亂也。


欒懷子之出,執政使欒氏之臣勿從,從欒氏者為大戮施。欒氏之臣辛俞行,吏執
之,獻諸公。公曰:「國有大令,何故犯之?」對曰:「臣順之也,豈敢犯之?執
政曰『無從欒氏而從君』,是明令必從君也。臣聞之曰:『三世事家,君之,再世
以下,主之。』事君以死,事主以勤,君之明令也,自臣之祖,以無大援于晉國,
世隸于欒氏,于今三世矣,臣故不敢不君。今執政曰『不從君者為大戮』,臣敢忘
其死而叛其君,以煩司寇。」公說,固止之,不可,厚賂之。辭曰:「臣嘗陳辭矣,
心以守志,辭以行之,所以事君也。若受君賜,是墮其前言。君問而陳辭,未退
而逆之,何以事君?」君知其不可得也,乃遣之。

叔魚生,其母視之,曰:「是虎目而豕喙,鳶肩而牛腹,谿壑可盈,是不可饜也,
必以賄死。」遂不視。楊食我生,叔向之母聞之,往,及堂,聞其號也,乃還,
曰:「其聲,豺狼之聲,終滅羊舌氏之宗者,必是子也?」

魯襄公使叔孫穆子來聘,范宣子問焉,曰:「人有言曰『死而不朽』,何謂也?」
穆子未對。宣子曰:「昔?之祖,自虞以上為陶唐氏,在夏為御龍氏,在商為豕韋
氏,在周為唐、杜氏。周卑,晉繼之,為范氏,其此之謂也?」對曰:「以豹所聞,
此之謂世祿,非不朽也。魯先大夫臧文仲,其身歿矣,其言立于後世,此之謂死
而不朽。」

范宣子與和大夫爭田,久而無成。宣子欲攻之,問于伯華。伯華曰:「外有軍,內
有事。赤也,外事也,不敢侵官。且吾子之心有出焉,可徵訊也。」問于孫林甫,
孫林甫曰:「旅人所以事子也,唯事是待!」問於張老,張老曰:「老也以軍事承
子,非戎則非吾所知也。」問于祁奚,祁奚曰:「公族之不恭,公室之有回,內事
之邪,大夫之貪,是吾罪也。若以君官從子之私,懼子之應且憎也。」問于籍偃,
籍偃曰:「偃也,以斧鉞從于張孟,日聽命焉,若夫子之命也,何二之有?釋夫子
而舉,是反吾子也。」問于叔魚,叔魚曰:「待吾為子殺之。」

叔向聞之,見宣子曰:「聞子與和未寧,遍問于大夫,又無決,盍訪之訾祏。訾祏
實直而博,直能端辨之,博能上下比之,且吾子之家老也。吾聞國家有大事,必
順于典刑,而訪諮于耇老,而後行之。」司馬侯見,曰:「聞吾子有和之怒,吾以
為不信。諸侯皆有二心,是之不憂,而怒和大夫,非子之任也。」祁午見,曰:「晉
為諸侯盟主,子為正卿,若能靖端諸侯,使服聽命于晉,晉國其誰不為子從,何
必和?盍密和,和大以平小乎!」

宣子問于訾祏,訾祏對曰:「昔隰叔子違周難于晉國,生子輿為理,以正于朝,朝
無奸官,為司空,以正于國,國無敗績。世及武子,佐文、襄為諸侯,諸侯無二
心。及為卿,以輔成、景,軍無敗政。及為成師,居太傅,端刑法,緝訓典,國
無奸民,後之人可則,是以受隨、范。及文子成晉、荊之盟,豐兄弟之國,使無
有間隙,是以受郇、櫟。今吾子嗣位,于朝無奸行,于國無邪民,于是無四方之
患,而無外內之憂,賴三子之功而饗其祿位。今既無事矣,而非和,于是加寵,
將何治為?」宣子說,乃益和田而與之和。

訾祏死,范宣子謂獻子曰:「鞅乎!昔者吾有訾祏也,吾朝夕顧焉,以相晉國,且
為吾家,今吾觀女也,專則不能,謀則無與也,將若之何?」對曰:「鞅也,居處
恭,不敢安易,敬學而好仁,和于政而好其道,謀于眾不以賈好,私志雖衷,不
敢謂是也,必長者之由。」宣子曰:「可以免身。」

平公說新聲,師曠曰:「公室其將卑乎!君之明兆于衰矣。夫樂以開山川之風也,
以耀德于廣遠也。風德以廣之,風山川以遠之,風物以聽之,修詩以詠之,修禮
以節之。夫德廣遠而有時節,是以遠服而邇不遷。」

平公射鴳,不死,使豎襄搏之,失,公怒,拘將殺之。叔向聞之,夕,君告之。
叔向曰:「君必殺之。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,殪,以為大甲,以封于晉。今君
嗣吾先君唐叔,射鴳不死,搏之不得,是揚吾君之恥者也。君其必速殺之,勿令
遠聞。」君忸怩,乃趣赦之。

叔向見司馬侯之子,撫而泣之,曰:「自此其父之死;吾蔑與比而事君矣!昔者此
其父始之,我終之,我始之,夫子終之,無不可。」籍偃在側,曰:「君子有比乎
?」叔向曰:「君子比而不別。比德以贊事,比也;引黨以封己,利己而忘君,別
也。」

秦景公使其弟鍼來求成,叔向命召行人子員,行人子朱曰:「朱也在此。」叔向曰:
「召子員。」子朱曰:「朱也當御。」叔向曰:「肸也欲子員之對客也」子朱怒曰:
「皆君之臣也,班爵同,何以黜朱也?」撫劍就之。叔向曰:「秦、晉不和久矣,
今日之事幸而集,子孫饗之。不集,三軍之士暴骨。夫子員導賓主之言無私,子
常易之。奸以事君者,吾所能御也。」拂衣從之,人救之。平公聞之曰:「晉其庶
乎!吾臣之所爭者大。」師曠侍,曰:「公室懼卑,其臣不心競而力爭。」

諸侯之大夫盟于宋,楚令尹子木欲襲晉軍,曰:「若盡晉師而殺趙武,則晉可弱也
。」文子聞之,謂叔向曰:「若之何?」叔向曰:「子何患焉。忠不可暴,信不可
犯,忠自中,而信自身,其為德也深矣,其為本也固矣,故不可抈也。今我以忠謀
諸侯,而以信覆之,荊之逆諸侯也亦云,是以在此。若襲我,是自背其信而塞其忠
也。信反必斃,忠塞無用,安能害我?且夫合諸侯以為不信,諸侯何望焉,為此
行也,荊敗我,諸侯必叛之,子何愛于死,死而可以固晉國之盟主,何懼焉?是
行以藩為軍,攀輦即利而舍。侯遮捍衛不行,楚人不敢謀,畏晉之信也。自是沒
平公無楚患。

宋之盟,楚人固請先歃。叔向謂趙文子曰:「夫霸王之勢,在德不在先歃,子若能
以忠信贊君,而裨諸侯之闕,歃雖在後,諸侯將載之,何爭于先?若違德而以賄
成事,今雖先歃,諸侯將棄之,何欲于先?昔成王盟諸侯于岐陽,楚為荊蠻,置
茅蕝,設望表,與鮮卑守燎,故不與盟。今將與狎主諸侯之盟,唯有德也,子務
德無爭先,務德,所以服楚也。」乃先楚人。

虢之會,魯人食言,楚令尹圍將以魯叔孫穆子為戮,樂王鮒求貨焉不予。趙文子
謂叔孫曰:「夫楚令尹有欲于楚,少懦于諸侯。諸侯之故,求治之,不求致也。其
為人也,剛而尚寵,若及,必不避也。子盍逃之?不幸,必及于子。」對曰:「豹
也受命于君,以從諸侯之盟,為社稷也。若魯有罪,而受盟者逃,魯必不免,是
吾出而危之也。若為諸侯戮者,魯誅盡矣,必不加師,請為戮也。夫戮出于身實
難,自他及之何害?茍可以安君利國,美惡一心也。」

文子將請之于楚,樂王鮒曰:「諸侯有盟未退,而魯背之,安用齊盟?縱不能討,
又免其受盟者,晉何以為盟主矣,必殺叔孫豹。」文子曰:「有人不難以死安利其
國,可無愛乎!若皆恤國如是,則大不喪威,而小不見陵矣。若是道也果,可以
教訓,何敗國之有!吾聞之曰:『善人在患,弗救不祥;惡人在位,不去亦不祥。』
必免叔孫。」固請于楚而免之。

趙文子為室,斫其椽而礱之,張老夕焉而見之,不謁而歸。文子聞之,駕而往,
曰:「吾不善,子亦告我,何其速也?」對曰:「天子之室,斫其椽而礱之,加密
石焉;諸侯礱之;大夫斫之;士首之。備其物,義也;從其等,禮也。今子貴而
忘義,富而忘禮,吾懼不免,何敢以告。」文子歸,令之勿礱也。匠人請皆斫之,
文子曰:「止。為後世之見之也,其斫者,仁者之為也,其礱者,不仁者之為也。

趙文子與叔向游于九原,曰:「死者若可作也,吾誰與歸?」叔向曰:「其陽子乎!
文子曰:「夫陽子行廉直于晉國,不免其身,其知不足稱也。」叔向曰:「其舅犯
乎!」文子曰:「夫舅犯見利而不顧其君,其仁不足稱也。其隨武子乎!納諫不忘
其師,言身不失其友,事君不援而進,不阿而退。」

秦後子來奔,趙文子見之,問曰:「秦君道乎?」對曰:「不識。」文子曰:「公子
辱于敝邑,必避不道也。」對曰:「有焉。」文子曰:「猶可以久乎?」對曰:「鍼
聞之,國無道而年穀酥熟,鮮不五稔。」文子視日曰:「朝夕不相及,誰能俟五!」
文子出,子謂其徒曰:「趙孟將死矣!夫君子寬惠以恤後,猶怨不濟。今趙孟相
晉國,以主諸侯之盟,思長世之德,歷遠年之數,猶懼不終其身;今忨日而愒歲,怠
偷甚矣,非死逮之,必有大咎。」冬,趙文子卒。

平公有疾,秦景公使醫和視之,出曰:「不可為也。是謂遠男而近女,惑以生蠱;
非鬼非食,惑以喪志。良臣不生,天命不祐。若君不死,必失諸侯。」趙文子聞
之曰:「武從二三子以佐君為諸侯盟主,于今八年矣,內無苛慝,諸侯不二,子胡
曰『良臣不生,天命不祐』?」對曰:「自今之謂。和聞之曰:『直不輔曲,明不
規誾,拱木不生危,松柏不生埤。』」吾子不能諫惑,使至于生疾,又不自退而寵
其政,八年之謂多矣,何以能久!「文子曰:「醫及國家乎?」對曰:「上醫醫國,
其次疾人,固醫官也。」文子曰:「子稱蠱,何實生之?」對曰:「蠱之慝,穀之
飛實生之。物莫伏于蠱,莫嘉于穀,穀興蠱伏而章明者也。故食穀者,晝選男德
以象穀明,宵靜女德以伏蠱慝,今君一之,是不饗穀而食蠱也,是不昭穀明而皿
蠱也。夫文,『蟲』、『皿』為『蠱』,吾是以云。」文子曰:「君其幾何?」對
曰:「若諸侯服不過三年,不服不過十年,過是,晉之殃也。」是歲也,趙文子卒,
諸侯叛晉,十年,平公薨。

秦後子來仕,其車千乘。楚公子干來仕,其車五乘。叔向為太傅,實賦祿,韓宣
子問二公子之祿焉,對曰:「大國之卿,一旅之田,上大夫,一卒之田。夫二公子
者,上大夫也,皆一卒可也。」宣子曰:「秦公子富,若之何其鈞之?」對曰:「
夫爵以建事,祿以食爵,德以賦之,功庸以稱之,若之何以富賦祿也!夫絳之富商
,韋藩木楗以過于朝,唯其功庸少也,而能金玉其車,文錯其服,能行諸侯之賄,
而無尋尺之祿,無大績于民故也。且秦、楚匹也,若之何其回于富也。」乃均其
祿。

鄭簡公使公孫成子來聘,平公有疾,韓宣子贊授客館。客問君疾,對曰:「寡君之
疾久矣,上下神祗無不遍諭,而無除。今夢黃熊入于寢門,不知人殺乎,抑厲鬼
邪!」子產曰:「以君之明,子為大政,其何厲之有?僑聞之,昔者鯀違帝命,殛
之于羽山,化為黃熊,以入于羽淵,實為夏郊,三代舉之。夫鬼神之所及,非其
族類,則紹其同位,是故天子祀上帝,公侯祀百辟,自卿以下不過其族。今周室
少卑,晉實繼之,其或者未舉夏郊邪?」宣子以告,祀夏郊,董伯為尸,五日,
公見子產,賜之莒鼎。

叔向見韓宣子,宣子憂貧,叔向賀之,宣子曰:「吾有卿之名,而無其實,無以從
二三子,吾是以憂,子賀我何故?」對曰:「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,其宮不備其宗
器,宣其德行,順其憲則,使越于諸侯,諸侯親之,戎、狄懷之,以正晉國,行
刑不疚,以免于難。及桓子驕泰奢侈,貪欲無藝,略則行志,假貸居賄,宜及于
難,而賴武之德,以沒其身。及懷子改桓之行,而修武之德,可以免于難,而離
桓之罪,以亡于楚。夫郤昭子,其富半公室,其家半三軍,恃其富寵,以泰于國,
其身尸于朝,其宗滅于絳。不然,夫八郤,五大夫三卿,其寵大矣,一朝而滅,
莫之哀也,唯無德也。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,吾以為能其德矣,是以賀。若不憂
德之不建,而患貨之不足,將吊不暇,何賀之有?」宣子拜稽首焉,曰:「起也將
亡,賴子存之,非起也敢專承之,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賜。」


《晉語九》
士景伯如楚,叔魚為贊理。邢侯與雍子爭田,雍子納其女于叔魚以求直。及斷獄
之日,叔魚抑邢侯,邢侯殺叔魚與雍子于朝。韓宣子患之,叔向曰:「三奸同罪,
請殺其生者而戮其死者。」宣子曰:「若何?」對曰:「鮒也鬻獄,雍子賈之以其
子,邢侯非其官也而干之。夫以回鬻國之中,與絕親以買直。與非司寇而擅殺,
其罪一也。邢侯聞之,逃。遂施邢侯氏,而尸叔魚與雍子于市。」

中行穆子帥師伐狄,圍鼓。鼓人或請以城叛;穆子不受,軍吏曰:「可無勞師而得
城,子何不為?」穆子曰:「非事君之禮也。夫以城來者,必將求利于我。夫守而
二心,奸之大者也;賞善罰奸,國之憲法也。許而弗予,失吾信也;若其予之,
賞大奸也。奸而盈祿,善將若何?且夫狄之憾者以城來盈愿,晉豈其無?是我以
鼓教吾邊鄙貳也。夫事君者,量力而進,不能則退,不以安賈貳。」令軍吏呼城,
儆將攻之,未傅而鼓降。中行伯既克鼓,以鼓子苑支來。令鼓人各復其所,非僚
勿從。

鼓子之臣曰夙沙厘,以其孥行,軍吏執之,辭曰:「我君是事,非事土也。名曰君
臣,豈曰土臣?今君實遷,臣何賴于鼓?」穆子召之,曰:「鼓有君矣,爾心事君,
吾定而祿爵。」對曰:「臣委質于狄之鼓,未委質于晉之鼓也。臣聞之,委質為臣,
無有二心,委質而策死,古之法也。君有烈名,臣無叛質。敢即私利以煩司寇而
亂舊法,其若不虞何!」穆子嘆而謂其左右曰:「吾何德之務而有是臣也?」乃使
行。既獻,言于公,與鼓子田于河陰,使夙沙厘相之。

范獻子聘于魯,問具山、敖山,魯人以其鄉對。獻子曰:「不為具、敖乎?」對曰:
「先君獻、武之諱也。」獻子歸,遍戒其所知曰:「人不可以不學。吾適魯而名其
二諱,為笑焉,唯不學也。人之有學也,猶木之有枝葉也,猶庇蔭人,而況君子
之學乎?」

董叔將娶于范氏,叔向曰:「范氏富,盍已乎!」曰:「欲為系援焉。」他日,董
祁訴于范獻子曰:「不吾敬也。」獻子執而紡于庭之槐,叔向過之,曰:「子盍為
我請乎!叔向曰:「求系,既系矣;求援,既援矣。欲而得之,又何請焉?」

趙簡子曰:「魯孟獻子有?臣五人。我無一,何也?」叔向曰:「子不欲也。若欲
之,肸也待交捽可也。」

梗陽人有獄,將不勝,請納賂于魏獻子,獻子將許之。閻沒謂叔寬曰:「與子諫乎!
吾主以不賄聞于諸侯,今以梗陽之賄殃之,不可。」二人朝,而不退。獻子將食,
問誰于庭,曰:「閻明、叔褒在。」召之,使佐食。比已食,三嘆。既飽,獻子問
焉,曰:「人有言曰:唯食可以忘憂。吾子一食之間而三嘆,何也?」同辭對曰:
「吾小人也,貪。饋之始至,懼其不足,故嘆。中食而自咎也。曰:豈主之食而
有不足?是以再嘆。主之既已食,愿以小人之腹,為君子之心,屬饜而已,是以
三嘆。」獻子曰:「善。」乃辭梗陽人。

下邑之役,董安于多。趙簡子賞之,辭,固賞之,對曰:「方臣之少也,進秉筆,
贊為名命,稱于前世,立義于諸侯,而主弗志。及臣之壯也,耆其股肱以從司馬,
苛慝不產。及臣之長也,端委?帶以隨宰人,民無二心。今臣一旦為狂疾,而曰
『必賞女』,與餘以狂疾賞也,不如亡!」趨而出,乃釋之。

趙簡子使尹鐸為晉陽。請曰:「以為繭絲乎?抑為保鄣乎?」簡子曰:「保鄣哉!」
尹鐸損其戶數。簡子誡襄子曰:「晉國有難,而無以尹鐸為少,無以晉陽為遠,必
以為歸。」

趙簡子使尹鐸為晉陽,曰:「必墮其壘培。吾將往焉,若見壘培,是見寅與吉射也
。」尹鐸往而增之。簡子如晉陽,見壘,怒曰:「必殺鐸也而後入。」大夫辭之,
不可,曰:「是昭余讎也。」郵無正進,曰:「昔先主文子少釁于難,從姬氏于公
宮,有孝德以出在公族,有恭德以升在位,有武德以羞為正卿,有溫德以成其名譽
,失趙氏之典刑,而去其師保,基于其身,以克復其所。及景子長于公宮,未及教
訓而嗣立矣,亦能纂修其身以受先業,無謗于國,順德以學子,擇言以教子,擇師
保以相子。今吾子嗣位,有文之典刑,有景之教訓,重之以師保,加之以父兄,
子皆疏之,以及此難。夫尹鐸曰:『思樂而喜,思難而懼,人之道也。委土可以為
師保,吾何為不增?』是以修之,庶曰可以鑒而鳩趙宗乎!若罰之,是罰善也。
罰善必賞惡。臣何望矣!」簡子說,曰:「微子,吾幾不為人矣!」以免難之賞賞
尹鐸。初,伯樂與尹鐸有怨,以其賞如伯樂氏,曰:「子免吾死,敢不歸祿。」辭
曰:「吾為主圖,非為子也。怨若怨焉。」

鐵之戰,趙簡子曰:「鄭人擊我。吾伏弢?血,鼓音不衰。今日之事,莫我若也。」
衛莊公為右,曰:「吾九上九下,擊人盡殪。今日之事,莫我加也。」郵無正御,
曰:「吾兩鞁將絕,吾能止之。今日之事,我上之次也。」駕而乘材,兩鞁皆絕。

衛莊公禱,曰:「曾孫蒯聵以諄趙鞅之故,敢昭告于皇祖文王、烈祖康叔、文祖襄
公、昭考靈公,夷請無筋無骨,無面傷,無敗用,無隕懼;死不敢請。」簡子曰:
「志父寄也。」

趙簡子田于螻,史黯聞之,以犬待于門。簡子見之,曰:「何為?」曰:「有所得
犬,欲試之茲囿。」簡子曰:「何為不告?」對曰:「君行臣不從,不順。主將適
螻而麓不聞,臣敢煩當日。」簡子乃還。

少室周為趙簡子之右,聞牛談有力,請與之戲,弗勝,致右焉。簡子許之,使少
室周為宰,曰:「知賢而讓,可以訓矣。」

趙簡子曰:「吾愿得范、中行之良臣。」史黯侍,曰:「將焉用之?」簡子曰:「良
臣,人之所愿也,又何問焉?」對曰:「臣以為不良故也。夫事君者,諫過而賞善,
薦可而替否,獻能而進賢,擇材而薦之,朝夕誦善敗而納之。道之以文,行之以
順,勤之以力,致之以死。聽則進,否則退。今范、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,
使至于難,君出在外,又不能定,而棄之,則何良之為?若弗棄,則主焉得之?
夫二子之良,將勤營其君,復使立于外,死而後止,何日以來?若來,乃非良臣
也。」簡子曰:「善。吾言實過矣。」

趙簡子問于壯馳茲曰:「東方之士孰為愈?」壯馳茲拜曰:「敢賀!」簡子曰:「未
應吾問,何賀?」對曰:「臣聞之:國家之將興也,君子自以為不足,其亡也,若
有餘。今主任晉國之政而問及小人,又求賢人,吾是以賀。」

趙簡子嘆曰:「雀入于海為蛤,雉入于淮為蜃。黿鼉魚鱉,莫不能化,唯人不能。
哀夫!」竇庇侍,曰:「臣聞之,君子哀無人,不哀無賄;哀無德,不哀無寵;哀
名之不令,不哀年之不登。夫范、中行氏不恤庶難,欲擅晉國,今其子孫將耕于
齊,宗廟之犧為畎畝之勤,人之化也,何日之有!」

趙襄子使新稚穆子伐狄,勝左人、中人,遽人來告,襄子將食,尋飯有恐色。侍
者曰:「狗之事大矣,而主之色不怡,何也?」襄子曰:「吾聞之,德不純而福祿
并至,謂之幸。夫幸非福,非德不當雍,雍不為幸,吾是以懼。」

智宣子將以瑤為後,智果曰:「不如宵也。」宣子曰:「宵也佷。」對曰:「宵之佷
在面,瑤之佷在心。心佷敗國,面佷不害。瑤之賢于人者五,其不逮者一也。美
鬢長大則賢,射御足力則賢,伎藝畢給則賢,巧文辯惠則賢,強毅果敢則賢。如
是而甚不仁。以其五賢陵人,而以不仁行之,其誰能待之?若果立瑤也,智宗必
滅。」弗聽。智果別族于太史為輔氏。及智氏之亡也,唯輔果在。

智襄子為室美,士茁夕焉。智伯曰:「室美夫!」對曰:「美則美矣;抑臣亦有懼
也。」智伯曰:「何懼?」對曰:「臣以秉筆事君,志有之曰:『高山峻原,不生草
木。松柏之地,其土不肥。』今土木勝,臣懼其不安人也。」室成;三年而智氏
亡。

還自衛,三卿宴于藍臺,智襄子戲韓康子而侮段規。智伯國聞之,諫曰:「主不備,
難必至矣。」曰:「難將由我,我不為難,誰敢興之!」對曰:「異于是。夫郤氏
有車轅之難,趙有孟姬之讒,欒有叔祁之訴,范、中行有亟治之難,皆主之所知
也。《夏書》有之曰:『一人三失,怨豈在明?不見是圖。』周書有之曰:『怨不在
大,亦不在小。』夫君子能勤小物,故無大患。今主一宴而恥人之君相,又弗備,
曰『不敢興難』無乃不可乎!夫誰不可喜,而誰不可懼?蚋蟻蜂蠆,皆能害人,
況君相乎!」弗聽。自是五年,乃有晉陽之難。段規反,首難,而殺智伯于師,
遂滅智氏。

晉陽之圍,張談曰:「先主為重器也,為國家之難也,盍姑無愛寶于諸侯乎?」襄
子曰:「吾無使也。」張談曰:「地也可。」襄子曰:「吾不幸有疾,不夷于先子,
不德而賄。夫地也求飲吾欲,是養吾疾而干吾祿也。吾不與皆斃。」襄子出,曰:
「吾何走乎?」從者曰:「長子近,且城厚完。」襄子曰:「民罷力以完之,又斃
死以守之,其誰與我?」從者曰:「邯鄲之倉庫實。」襄子曰:「浚民之膏澤以實
之,又因而殺之,其誰與我?其晉陽乎!先主之所屬也,尹鐸之所寬也,民必和
矣。」乃走晉陽,晉師圍而灌之,沈灶產蛙,民無叛意。


《鄭語》
桓公為司徒,甚得周眾與東土之人,問于史伯曰:「王室多故,餘懼及焉,其何所
可以逃死?」史伯對曰:「王室將卑,戎狄必昌,不可偪也。當成周者,南有荊、
蠻、申、呂、應、鄧、陳、蔡、隨、唐;北有衛、燕、狄、鮮虞、潞、洛、泉、
徐、蒲;西有虞、虢、晉、隗、霍、楊、魏、芮;東有齊、魯、曹、宋、滕、薛、
鄒、莒;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,則皆蠻、荊、戎、狄之人也。非親則頑,不
可入也。其濟、洛、河、潁之間乎!是其子男之國,虢、鄶、為大,虢叔恃勢,
鄶仲恃險,是皆有驕侈怠慢之心,而加之以貪冒。君若以周難之故,寄孥與賄焉,
不敢不許。周亂而弊,是驕而貪,必將背君,君若以成周之眾,奉辭伐罪,無不
克矣。若克二邑,鄔、弊、補、舟、衣、柔、歷、華,君之土也。若前華後河,
右洛左濟,主芣、騩而食溱、洧,修典刑以守之,是可以少固。」

公曰:「南方不可乎?」對曰:「夫荊子熊嚴生子四人:伯霜、仲雪、叔熊、季紃。
叔熊逃難于濮而蠻,季紃是立,薳氏將起之,禍又不克。是天啟之心也。又甚聰
明和協,蓋其先王。臣聞之,天之所啟,十世不替。夫其子孫必光啟土,不可偪
也。且重、黎之後也,夫黎為高辛氏火正,以淳耀敦大,天明地德,光照四海,
故命之曰『祝融」,其功大矣。

「夫成天下之大功者,其子孫未嘗不章,虞、夏、商、周是也。虞幕能聽協風,
以成樂物生者也。夏禹能單平水土,以品處庶類者也。商契能和合五教,以保于
百姓者也。周棄能播制百穀蔬,以衣食民人者也。其後皆為王公侯伯。祝融亦能
昭顯天地之光明,以生柔嘉材者也,其後八姓于周未有侯伯。佐制物于前代者,
昆吾為夏伯矣,大彭、豕韋為商伯矣。當周未有。己姓昆吾、蘇、顧、溫、董,
董姓鬷夷、豢龍,則夏滅之矣。彭姓彭祖、豕韋、主動稽,則商滅之矣。禿姓舟
人,則周滅之矣。妘姓?、鄶、路、偪陽,曹姓鄒、莒,皆為采衛,或在王室,
或在夷狄,莫之數也。而又無令聞,必不興矣。斟姓無後。融之興者,其在羋姓
乎?羋姓夔越不足命也。蠻羋蠻矣,唯荊實有昭德,若周衰,其必興矣。姜、嬴、
荊、羋,實與諸姬代相干也。姜,伯夷之後也,嬴,伯翳之後也。伯夷能處于神
以佐堯者也,伯翳能議百物以佐舜者也。其後皆不失祀而未有興者,周衰其將至
矣。」

公曰:「謝西之九州,何如?」對曰:「其民沓貪而忍,不可因也。唯謝、郟之間,
其冢君侈驕,其民怠沓其君,而未及周德;若更君而周訓之,是易取也,且可長
用也。」

公曰:「周其弊乎?」對曰:「殆於必弊者也。《泰誓》曰:『民之所欲,天必
從之。』今王棄高明昭顯,而好讒慝暗昧;惡角犀豐盈,而近頑童窮固。去和而
取同。夫和實生物,同則不繼。以他平他謂之和,故能豐長而物歸之;若以同裨
同,盡乃棄矣。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,以成百物。是以和五味以調口,更四
支以衛體,和六律以聰耳,正七體以役心,平八索以成人,建九紀以立純德,合
十數以訓百體。出千品,具萬方,計億事,材兆物,收經入,行絯極。故王者居
九?之田,收經入以食兆民,周訓而能用之,和樂如一。夫如是,和之至也。于
是乎先王聘後于異姓,求財于有方,擇臣取諫工而講以多物,務和同也。聲一無
聽,物一無文,味一無果,物一不講。王將棄是類也而與剸同。天奪之明,欲無
弊,得乎?

「夫虢石父讒諂巧從之人也,而立以為卿士,與剸同也;棄聘後而立內妾,好窮
固也;侏儒戚施,實御在側,近頑童也;周法不昭,而婦言是行,用讒慝也;不
建立卿士,而姚試幸措,行暗昧也。是物也,不可以久。且宣王之時有《童謠》
曰:「?弧箕服,實亡周國。『于是宣王聞之,有夫婦鬻是器者,王使執而戮之。
府之小妾生女而非王子也,懼而棄之。此人也,收以奔褒。天之命此久矣,其又
何可為乎?《訓語》有之曰:『夏之衰也,駁人之神化為二龍,以同于王庭,而言
曰:餘駁之二君也。夏後卜殺之與安之與止之,莫吉。卜請其漦而藏之,吉。乃
布幣焉而策告之,龍亡而漦在,櫝而藏之,傳郊之。』及殷、周,莫之發也。及
厲王之末,發而觀之,漦流于庭,不可除也。王使婦人不幃而噪之,化為玄黿,
以入于王府。府之童妾未既?而遭之,既笄而孕,當宣王時而生。不夫而育,生
物懼而棄之。為弧服者方戮在路,夫婦哀其夜號也,而取之以逸,逃于褒。褒人
褒姁有獄,而以為入于王,王遂置之,而嬖是女也,使至于為後而生伯服。天之
生此久用處,其為毒也大矣,將使候淫德而加之焉。毒之酋臘者,其殺也滋速。
申、繒、西戎方強,王室方騷,將以縱欲,不亦難乎?王欲殺太子以成伯服,愁
求之申,申人弗畀,愁伐之。若伐申而繒與西戎會以伐周,周不守矣!繒于西戎
方將德申,申、呂方強,其隩愛太子亦必可知也,王師若在,其救之亦必然矣。
王心怒矣,虢公從矣,凡周存亡,不三稔矣!君若欲避其難,其速規所矣,時至
而求用,恐無及也!」

公曰:「若周衰,諸姬其孰興?」對曰:「臣聞之,武實昭文之功,文之祚盡,武
其嗣乎!武王之子,應、韓不在,其在晉乎!距險而鄰于小,若加之以德,可以
大啟。」公曰:「姜、嬴其孰興?」對曰:「夫國大而有德者近興,秦仲、齊侯、
姜、嬴之雋也,且大,其將興乎?」公說,乃東寄帑與賄,虢、鄶受之,十邑皆
有寄地。

幽王八年而桓公為司徒,九年而王室始騷,十一年而斃。及平王之末,而秦、晉、
齊、楚代興,秦景、襄于是乎取周土,晉文侯于是乎定天子,齊莊、僖于是乎小
伯,楚?冒于是乎始啟濮。


《楚語上》
莊王使士亹傅太子箴,辭曰:「臣不才,無能益焉。」曰:「賴子之善善之也。」
對曰:「夫善在太子,太子欲善,善人將至;若不欲善,善則不用。故堯有丹朱,
舜有商均,啟有五觀,湯有太甲,文王有管、蔡。是五王者,皆有元德也,而有
奸子。夫豈不欲其善,不能故也。若民煩,可教訓。蠻、夷、戎、狄,其不賓也
久矣,中國所不能用也。」王卒使傅之。

問于申叔時,叔時曰:「教之《春秋》,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,以戒勸其心;教之
《世》,而為之昭明德而廢幽昏焉,以休懼其動;教之《詩》,而為之導廣顯德,
以耀明其志;教之禮,使知上下之則;教之樂,以疏其穢而鎮其浮;教之《令》,
使訪物官;教之《語》,使明其德,而知先王之務用明德于民也;教之《故志》,
使知廢興者而戒懼焉;教之《訓典》,使知族類,行比義焉。

「若是而不從,動而不悛,則文詠物以行之,求賢良以翼之。悛而不攝,則身勤
之,多訓典以納之,務慎惇篤以固之。攝而不徹,則明施舍以導之忠,明久長以
導之信,明度量以導之義,明等級以導之禮,明恭儉以導之孝,明敬戒以導之事,
明慈愛以導之仁,明昭利以導之文,明除害以導之武,明精意以導之罰,明正德
以導之賞,明齊肅以耀之臨。若是而不濟,不可為也。

「且誦詩以輔相之,威儀以先後之,體貌以左右之,明行以宣翼之,制節義以動
行之,恭敬以臨監之,勤勉以勸之,孝順以納之,忠信以發之,德音以揚之,教
備而不從者,非人也。其可興乎!夫子踐位則退,自退則敬,否則赧。」

恭王有疾,召大夫曰:「不穀不德,失先君之業,覆出國之師,不穀之罪也。若得
保其首領以歿,唯是春秋所以從先君者,請為『靈』若『厲。』大夫許諾。

王卒,及葬,子囊議謚。大夫曰:「王有命矣。」子囊曰:「不可。夫事君者,先
其善不從其過。赫赫楚國,而君臨之,撫征南海,訓及諸夏,其寵大矣。有是寵
也,而知其過,可不謂『恭』乎?若先君善,則請為『恭。』」大夫從之。

屈到嗜芰,有疾,召其宗老而屬之,曰:「祭我必以芰。」及祥,宗老將薦芰,屈
建命去之。宗老曰:「夫子屬之。」子木曰:「不然。夫子承楚國之政,其法刑在
民心而藏在王府,上之可以比先王,下之可以訓後世,雖微楚國,諸侯莫不譽。
其《祭典》有之曰:『國君有牛享,大夫有羊饋,士有豚犬之奠,庶人有魚炙之薦,
籩豆、脯醢則上下共之。不羞珍異,不陳庶侈。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國之典。」遂
不用。

椒舉娶于申公子牟,子牟有罪而亡,康王以為椒舉遣之,椒舉奔鄭,將遂奔晉。
蔡聲子將如晉,遇之于鄭,饗之以璧侑,曰:「子尚良食,二先子其皆相子,尚能
事晉君以為諸侯主。」辭曰:「非所愿也。若得歸骨于楚,死且不朽。」聲子曰:
「子尚良食,食吾歸子。」椒舉降三拜,納其乘馬,聲子受之。

還見令尹子木,子木與之語,曰:「子雖兄弟于晉,然蔡吾甥也,二國孰賢?」對
曰:「晉卿不若楚,其大夫則賢,其大夫皆卿材也,若杞梓、皮革焉,楚實遺之,
雖楚有材,不能用也。」子木曰:「彼有公族甥、舅,若之何其遺之材也?」對曰:
「昔令尹子元之難,或譖王孫啟于成王,王弗是,王孫啟奔晉,晉人用之。及城
濮之役,晉將遁矣,王孫啟與于軍事,謂先軫曰:『是師也,唯子玉欲之,與王心
違,故唯東宮與西廣實來。諸侯之從者,叛者半矣,若敖氏離矣,楚師必敗,何
故去之!』先軫從之,大敗楚師,則王孫啟之為也。

「昔莊王方弱,申公子儀覆為師,王子燮為傅,使師崇、子孔帥師以伐舒。燮及
儀父施二帥而分其室。師還至,則以王如廬,廬戢黎殺二子而復王。或譖析公臣
于王,王弗是,析公奔晉,晉人用之。實讒敗楚,使不規東夏,則析公之為也。

「昔雍子之父兄譖雍子于恭王,王弗是,雍子奔晉,晉人用之。及鄢之役,晉將
遁矣,雍子與于軍事,謂欒書曰:『楚師可料也,在中軍王族而已。若易中下,楚
必歆之。若合而陷吾中,吾上下必敗其左右,則三萃以攻其王族,必大敗之。』
欒書從之,大敗楚師,王親面傷,則雍子之為也。

「昔陳公子夏為御叔娶于鄭穆公,生子南。子南之母亂陳而亡之,使子南戮于諸
侯。莊王既以夏氏之室賜申公巫臣,則又畀之子反,卒于襄老。襄老死于邲,二
子爭之,未有成。恭王使巫臣聘于齊,以夏姬行,遂奔晉。晉人用之,實通吳、
晉。使其子狐庸為行人于吳,而教之射御,導之伐楚。至于今為患,則申公巫臣
之為也。

「今椒舉娶于子牟,子牟得罪而亡,執政弗是,謂椒舉曰:『女實遣之。』彼懼而
奔鄭,緬然引領南望,曰:『庶幾赦吾罪。」又不圖也,乃遂奔晉,晉人又用之矣。
彼若謀楚,其亦必有豐敗也哉。「

子木愀然曰:「夫子何如,召之其來乎?」對曰:「亡人得生,又何不來為?」子
木曰:「不來,則若之何?」對曰:「夫子不居矣,春秋相事,以還軫于諸侯。若
資東陽之盜使殺之,其可乎?不然,不來矣。」子木曰:「不可。我為楚卿,而賂
盜以賊一夫于晉,非義也。子為我召之,吾倍其室。」乃使椒鳴召其父而復之。

靈王為章華之臺,與伍舉升焉,曰:「臺美夫!」對曰:「臣聞國君服寵以為美,
安民以為樂,聽德以為聰,致遠以為明。不聞其以土木之崇高、彤鏤為美,而以
金石匏竹之昌大、囂庶為樂;不聞其以觀大、視侈、淫色以為明,而以察清濁為
聰。

「先君莊王為刨居之臺,高不過望國氛,大不過容宴豆,木不妨守備,用不煩官
府,民不廢時務,官不易朝常。問誰宴焉,則宋公、鄭伯;問誰相禮,則華元、
駟騑;問誰贊事,則陳侯、蔡侯、許南、頓子,其大夫侍之。先君以是除亂克敵,
而無惡于諸侯。今君為此臺也,國民罷焉,財用盡焉,年穀敗焉,百官煩焉,舉
國留之,數年乃成。愿得諸侯與始升焉,諸侯皆距無有至者。而後使太宰啟疆請
于魯侯,懼之以蜀之役,而僅得以來。使富都那豎贊焉,而使長鬣之士相焉,臣
不知其美也。

「夫美也者,上下、內外、小大、遠近皆無害焉,故曰美。若于目觀則美,縮于
財用則匱,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,胡美之為?夫君國者,將民之與處;民實
瘠矣,君安得肥?且夫私欲弘侈,則德義鮮少;德義不行,則邇子騷離而遠者距
違。天子之貴也,唯其以公侯為官正,而以伯子男為師旅。其有美名也,唯其施
令德于遠近,而小大安之也。若斂民利以成其私欲,使民蒿焉忘其安樂,而有遠
心,其為惡也甚矣!安用目觀?

「故先王之為臺榭也,榭不過講軍實,臺不過望氛祥。故榭度于大卒之居,臺度
于臨觀之高。其所不奪穡地,其為不匱財用,其事不煩官業,其日不廢時務。瘠
磽之地,于是乎為之;城守之木,于是乎用之;官僚之暇,于是乎臨之;四時之
隙,于是乎成之。故《周詩》曰:『經始靈臺,經之營之。庶民攻之,不日成之。
經始勿亟,庶民子來。王在靈囿,麀鹿攸伏。』夫為臺榭,將以教民利也,不知
其以匱之也。若君謂此臺美而為之正,楚其殆矣!」

靈王城陳、蔡、不羹,使仆夫子晰問于范無宇,曰:「吾不服諸夏而獨事晉何也,
唯晉近我遠也。今吾城三國,賦皆千乘,亦當晉矣。又加之以楚,諸侯其來乎?」
對曰:「其在志也國為大城,未有利者。昔鄭有景、櫟,衛有蒲、戚,宋有蕭、蒙,
魯有弁、費,齊有渠丘,晉有曲沃,秦有征、衙。叔段以景患莊公,鄭幾不克,
櫟人實使鄭子不得其位。為蒲、戚實出獻公,宋蕭、蒙實弒昭公,魯弁、費實弱
襄公,齊渠丘實殺無知,晉曲沃實納齊師,秦征、衙實難桓、景,皆志于諸侯,
此其不利者也。

「且夫制城邑若體性焉,有首領股肱,至于手拇毛脈,大能掉小,故變而不勤。
地有高下,天有晦明,民有君臣,國有都鄙,古之制也。先王懼其不帥,故制之
以義,旌之以服,行之以禮,辯之以名,書之以文,道之以言。既其失也,易物
之由。夫邊境者,國之尾也,譬之如牛馬,楚暑之出納至,虻饔之既多,而不能
掉其尾,臣亦懼之。不然,是三城也,豈不使諸侯之心惕惕焉。」

子?復命,王曰:「是知天咫,安知民則?是言誕也。」右尹子革侍,曰:「民,
天之生也。知天,心知民矣,是其言可以懼哉!」三年,陳、蔡及不羹人納棄疾
而弒靈王。

左史倚相廷見申公子亹,子亹不出,左史謗之,舉伯以告。子亹怒而出,曰:「女
無亦謂我老耄而舍我,而又謗我!」

左史倚相曰:「唯子老耄,故欲見以交儆子。若子方壯,能經營百事,倚相將奔走
承序,于是不給,而何暇得見?昔衛武公年數九十有五矣,猶箴儆于國,曰:『自
卿以下至于師長士,茍在朝者,無謂我老耄而舍我,必恭恪于朝,朝夕以交戒我;
聞一二之言,必誦志而納之,以訓導我。』在輿有旅賁之規,位寧有官師之典,
倚幾有誦訓之諫,居寢有褻御之箴,臨事有瞽史之導,宴居有師工之誦。史不失
書,矇不失誦,以訓御之,于是乎作《懿》戒以自儆也。及其沒也,謂之睿聖武
公。子實不睿聖,于倚相何害。《周書》曰:『文王至于日中昃,不皇暇食。惠于
小民,唯政之恭。』文王猶不敢驕。今子老楚國而欲自安也,以御數者,王將何
為?若常如此,楚其難哉!」子亹懼,曰:「老之過也。」乃驟見左史。

靈王虐,白公子張驟諫。王患之,謂史老曰:「吾欲已子張之諫,若何?」對曰:
「用之實難,已之易矣。若諫,君則曰:『餘左執鬼中,右執殤宮,凡百箴諫,吾
盡聞之矣,寧聞他言?』」

白公又諫,王若史老之言。對曰:「昔殷武丁能聳其德,至于神明,以入于河,自
河徂亳,于是乎三年,默以思道。卿士患之,曰:『王言以出令也,若不言,是無
所稟令也。』武丁于是作書,曰:「以餘正四方,餘恐德之不類,茲故不言。『如
是而又使以象夢旁求四方之賢,得傅說以來,升以為公,而使朝夕規諫,曰:『若
金,用女作礪。若津水,用女作舟。若天旱,用女作霖雨。啟乃心,沃朕心。若
藥不瞑眩,厥疾不瘳。若跣不視地,厥足用傷。』若武丁之神明也,其聖之睿廣
也,其智之不疚也,猶自謂未乂,故三年默以思道。既得道,猶不敢專制,使以
象旁求聖人。既得以為輔,又恐其荒失遺忘,故使朝夕規誨箴諫,曰:『必交修餘,
無餘棄也。』今君或者未及武丁,而惡規諫者,不亦難乎!

「齊桓、晉文,皆非嗣也,還軫諸侯,不敢淫逸,心類德音,以德有國。近臣諫,
遠臣謗,輿人誦,以自誥也。是以其入也,四封不備一同,而至于有畿田,以屬
諸侯,至于今為令君。桓、文皆然,君不度憂于二令君,而欲自逸也,無乃不可
乎?《周詩》有之曰:『弗躬弗親,庶民弗信。』臣懼民之不信君也,國外不敢不
言。不然,何急其以言取罪也?」

王病之,曰:「子復語。不穀雖不能用,吾憖置之于耳。」對曰:「賴君用之也,
故言。不然,巴浦之犀、犛、兕、象,其可盡乎,其又以規為瑱也?」遂趨而退,
歸,杜門不出。七月,乃有乾溪之亂,靈王死之。

司馬子期欲以妾為內子,訪之左史倚相,曰:「吾有妾而愿,欲笄之,其可乎?」
對曰:「昔先大夫子囊違王之命謚;子夕嗜芰,子木有羊饋而無芰薦。君子曰:違
而道。穀陽豎愛子反之勞也,而獻飲焉,以斃于鄢;芋尹申亥從靈王之欲,以隕
于乾溪。君子曰:「從而逆。君子之行,欲其道也,故進退周旋,唯道是從。夫子
木能違若敖之欲,以之道而去芰薦,吾子經營楚國,而欲薦芰以干之,其可乎?」
子期乃止。


《楚語下》
昭王問于觀射父,曰:「《周書》所謂重、黎實使天地不通者,何也?若無然,民
將能登天乎?」

對曰:「非此之謂也。古者民神不雜。民之精爽不攜貳者,而又能齊肅衷正,其智
能上下比義,其聖能光遠宣朗,其明能光照之,其聰能聽徹之,如是則明神降之,
在男曰覡,在女曰巫。是使制神之處位次主,而為之牲器時服,而後使先聖之後
之有光烈,而能知山川之號、高祖之主、宗廟之事、昭穆之世、齊敬之勤、禮節
之宜、威儀之則、容貌之崇、忠信之質、禋絜之服而敬恭明神者,以為之祝。使
名姓之後,能知四時之生、犧牲之物、玉帛之類、采服之儀、彝器之量、次主之
度、屏攝之位、壇場之所、上下之神、氏姓之出,而心率舊典者為之宗。于是乎
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,是謂五官,各司其序,不相亂也。民是以能有忠信,神是
以能有明德,民神異業,敬而不瀆,故神降之嘉生,民以物享,禍災不至,求用
不匱。

「及少昊之衰也,九黎亂德,民神雜糅,不可方物。夫人作享,家為巫史,無有
要質。民匱于祀,而不知其福。蒸享無度,民神同位。民瀆齊盟,無有嚴威。神
狎民則,不蠲其為。嘉生不降,無物以享。禍災薦臻,莫盡其氣。顓頊受之,乃
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,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,使復舊常,無相侵瀆,是謂絕地天
通。

「其後,三苗復九黎之德,堯復育重黎之後,不忘舊者,使復典之。以至于夏、
商,故重、黎氏世敘天地,而別其分主者也。其在周,程伯休父其後也,當宣王
時,失其官守,而為司馬氏。寵神其祖,以取威于民,曰:『重實上天,黎實下
地。』遭世之亂,而莫之能御也。不然,夫天地成而不變,何比之有?」

子期祀平王,祭以牛俎于王,王問與觀射父,曰:「祀牲何及?」對曰:「祀加于
舉。天子舉以大牢,祀以會;諸侯舉以特牛,祀以太牢;卿舉以少牢,祀以特牛;
大夫舉以特牲,祀以少牢;士食魚炙,祀以特牲;庶人食菜,祀以魚。上下有序
則民不慢。」

王曰:「其小大何如?」對曰:「郊禘不過繭栗,蒸嘗不過把握。」王曰:「何
其小也?」對曰:「夫神以精明臨民者也,故求備物,不求豐大。是以先王之祀
也,以一純、二精、三牲、四時、五色、六律、七事、八種、九祭、十日、十二
辰以致之,百姓、千品、萬官、億醜,兆民經入?數以奉之,明德以昭之,和聲
以聽之,以告邊至,則無不受休。毛以示物,血以告殺,接誠拔取以獻具,為齊
敬也。敬不可久,民力不堪,故齊肅以承之。」

王曰:「芻豢幾何?」對曰:「遠不過三月,近不過浹日。」王曰:「祀不可以
已乎?」對曰:「祀所以昭孝息民、撫國家、定百姓也,不可以已。夫民氣縱則
底,底則滯,滯久而不振,生乃不殖。其用不從,其生不殖,不可以封。是以古
者先王日祭、月享、時類、歲祀。諸侯舍日,卿大夫舍曰,士、庶人舍時。天子
邊祀群神品物,諸侯祀天地、三辰及其土之山川,卿大夫祀其禮,士、庶人不過
其祖。日月會于龍尾,土氣含收,天明昌作,百嘉備舍,群神頻行。國于是乎蒸
嘗,家于是乎嘗祀,百姓夫婦擇其令辰,奉其犧牲,敬其粢盛,潔其糞除,慎其
采服,禋其酒醴,帥其子姓,從其時享,虔其宗祝,道其順辭,以昭祀其先祖,
肅肅濟濟,如或臨之。于是乎合其州鄉朋友婚姻,比爾兄弟親戚。于是乎弭其百
苛,殄其讒慝,合其嘉好,結其親昵,億其上下,以申固其姓。上所以教民虔也
,下所以昭事上也。天子禘郊之事,必自射其牲,王后必自舂其粢;諸侯宗廟之
事,必自射牛,劌羊、擊豕,夫人必自舂其盛。況其下之人,其誰敢不戰戰兢兢
,以事百神!天子親舂禘郊之盛,王后親繅其服,自公以下至于庶人,其誰敢不
齊肅恭敬致力于神!民所以攝固者也,若之何其何之也!」

王曰:「所謂一純、二精、七事者,何也?」對曰:「聖王正端冕,以其不違心,
帥其群臣精物以臨監享祀,無有苛慝于神者,謂之一純。玉帛為二精。天、地、
民及四時之務為七事。」王曰:「三事者,何也?」對曰:「天事武,地事文,民
事忠信。」王曰:「所謂百姓、千品、萬官、億醜、兆民經入?數者,何也?」對
曰:「民之徹官百。王公之子弟之質能言能聽徹其官者,而物賜之姓,以監其官,
是為百姓。姓有徹品,十于王謂之千品。五物之官,陪屬萬為萬官。官有十醜,
為億醜。天子之田九?,以食兆民,王取經入焉,以食萬官。」

斗且廷見令尹子常,子常與之語,問蓄貨聚馬。歸以語其弟,曰:「楚其亡乎!不
然,令尹其不免乎。吾見令尹,令尹問蓄聚積實,如餓豺狼焉,殆必亡者也。

「夫古者聚貨不妨民衣食之利,聚馬不害民之財用,國馬足以行軍,公馬足以稱
賦,不是過也。公貨足以賓獻,家貨足以共用,不是過也。夫貨、馬郵則闕于民,
民多闕則有離叛之心,將何以封矣。

「昔斗子文三舍令尹,無一日之積,恤民之故也。成王聞子文之朝不及夕也,于
是乎每朝設脯一束、糗一筐,以羞子文。至于今秩之。成王每出子文之祿,必逃,
王止而後復。人謂子文曰:『人生求富,而子逃之,何也?』對曰:『夫從政者,
以庇民也。民多曠者,而我取富焉,是勤民以自封也,死無日矣。我逃死,非逃
富也。』故莊王之世,滅若敖氏,唯子文之後在,至于今處鄖,為楚良臣。是不
先恤民而後己之富乎?

「今子常,先大夫之後也,而相楚君無令名于四方,民之羸餒,日已甚矣。四境
盈壘,道饉相望,盜賊司目,民無所放。是之不恤,而蓄聚不厭,其速怨于民多
矣。積貨滋多,蓄怨滋厚,不亡何待。

「夫民心之慍也,若防大川焉,潰而所犯必大矣。子常其能賢于成、靈乎?成不
禮于穆,愿食熊蹯,不獲而死。靈不顧于民,一國棄之,若遺跡焉。子常為政,
而無禮不顧甚于成、靈,其獨何力以待之!」期年,乃有柏舉之戰,子常奔鄭,
昭王奔隨。

吳人入楚,昭王出奔,濟于成臼,見藍尹亹載其孥。王曰:「載予。」對曰:「自
先王莫墜其國,當君而亡之,君之過也。」遂去王。王歸,又求見,王欲執之,
子西曰:「請聽其辭,夫其有故。」王使謂之曰:「成臼之役,而棄不穀,今而敢
來,何也?」對曰:「昔瓦唯長舊怨,以敗于柏舉,故君及此。今又效之,無乃不
可乎?臣避于成臼,以儆君也,庶悛而更乎?今之敢見,觀君之德也,曰:庶意
懼而鑒前惡乎?君若不鑒而長之,君實有國而不愛,臣何有于死,死在司敗矣!
惟君圖之!」子西曰:「使復其位,以無忘前敗。」王乃見之。

吳人入楚,昭王奔鄖,鄖公之弟懷將弒王,鄖公辛止之。懷曰:「平王殺吾父,在
國則君,在外則讎也。見讎弗殺,非人也。」鄖公曰:「夫事君者,不我外內行,
不為豐約舉,茍君之,尊卑一也。且夫自敵以下則有讎,非是不讎。下虐上為弒,
上虐下為討,而況君乎!君而討臣,何讎之為?若皆讎君,則何上下之有乎?吾
先人以善事君,成名十諸侯,自斗伯比以來,未之失也。今爾以是殃之,不可。」
懷弗聽,曰:「吾思父,不能顧矣。」鄖公以王奔隨。

王歸而賞及鄖、懷,子西諫曰:「君有二臣,或可賞也,或可戮也。君王均之,群
臣懼矣。」王曰:「夫子期之二子耶?吾知之矣。或禮于君,或禮于父,均之,不
亦可乎!」

子西嘆于朝,藍尹亹曰:「吾聞君子唯獨居思念前世之崇替,與哀殯喪,于是有嘆,
其餘則否。君子臨政思義,飲食思禮,同宴思樂,在樂思善,無有嘆焉。今吾子
臨政而嘆,何也?」子西曰:「闔廬能敗吾師。闔廬即世,吾聞其嗣又甚焉。吾是
以嘆。」

對曰:「子患政德之不修,無患吳矣。夫闔廬口不貪嘉味,耳不樂逸聲,目不淫于
色,升不懷于安,朝夕勤志,恤民之羸,聞一善若驚,得一士若賞,有過必悛,
有不善必懼,是故得民以濟其志。今吾聞夫差好罷民力以成私好,縱過而翳諫,
一夕之宿,臺榭陂池必成,六畜玩好必從。夫差先自敗也已,焉能百侮辱、在修
德以待吳,吳將斃矣。」

王孫圉聘于晉,定公饗之,趙簡子吳玉以相,問于王孫圉曰:「楚之白珩猶在乎?」
對曰:「然。」簡子曰:「其為寶也,幾何矣。」

曰:「未嘗為寶。楚之所寶者,曰觀射父,能作訓比率,以行事于諸侯,使無以寡
君為口實。又有左史倚相,能道訓典,以敘百物,以朝夕獻善敗于寡君,使寡君
無忘先王之業;又能上下說于鬼神,順道其欲惡,使神無有怨痛于楚國。疣藪曰
云連徒洲,金木竹箭之所生也。龜珠齒皮革羽毛所以備賦,以戒不虞者也。所以
共幣帛,以賓享于諸侯者也。若諸侯之好幣具,而導之以訓辭,有不虞之備,而
皇神相之,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諸侯,而國民保焉。此楚國之寶也。若夫白珩,先
王之望也,何寶之焉?

「圉聞國之寶六而已。明王聖人能制議百物,以輔相國家,則寶之;玉足以庇蔭
嘉穀,使無水旱之災,則寶之;龜足以憲臧否,則寶之;珠足以御火災,則寶之;
金足以御兵亂,則寶之;山林藪澤足以備財用,則寶之。若夫話囂之美,楚雖蠻
夷,不能寶也。」

惠王以梁與魯陽文子,文子辭,曰:「梁險而在境,懼子孫之有貳者也。夫事君無
憾,憾則懼偪,偪則懼貳。夫盈而不偪,憾而不貳者,臣能自壽,不知其他。縱
臣而得全其首領以沒,懼子孫之以梁之險,而乏臣之祀也。」王曰:「子之仁,不
忘子孫,施及楚國,敢不從子。」與之魯陽。

子西使人召王孫勝,沈諸梁聞之,見子西曰:「聞子召王孫勝,信乎?」曰:「然
。」子高曰:「將焉用之?」曰:「吾聞之,勝直而剛,欲置之境。」

子高曰:「不可。其為人也,展而不信,愛而不仁,詐而不智,毅而不勇,直而不
衷,周而不淑。復言而不謀身,展也;愛而不謀長,不仁也;以辯蓋人,詐也;
強忍犯義,毅也;直而不顧,不衷也;周言棄德,不淑也。是六德者,皆有其華
而不實者也,將焉用之。

「彼其父為戮于楚,其心又狷而不潔。若其狷也,不忘舊怨,而不以潔悛德,思
報怨而已。則其愛也足以得人,其展也足以復之,其詐也足以謀之,其直也足以
帥之,其周也足以蓋之,其不潔也足以行之,而加之以不仁,奉之以不義,蔑不
克矣。

「夫造勝之怨者,皆不在矣。若來而無寵,速其怒也。若其寵之,毅貪無厭,既
能得入,而耀之以大利,不仁以長之,思舊怨以修其心,茍國有釁,必不居矣。
非子職之,其誰乎?彼將思舊怨而欲大寵,動而得人,怨而有術,若果用之,害
可待也。餘愛子與司馬,故不敢不言。」

子西曰:「德其忘怨乎!餘善之,夫乃其寧。」子高曰:「不然。吾聞之,唯仁者
可好也,可惡也,可高也,可下也。好之不偪,惡之不怨,高之不驕,下之不懼。
不仁者則不然。人好之則偪,惡之則怨,高之則驕,下之則懼。驕有欲焉,懼有
惡焉,欲惡怨偪,所以生詐謀也。子將若何?若召而下之,將戚而懼;為之上者,
將怒而怨。詐謀之新,無所靖矣。有一不義,猶敗國家,今壹五六,而必欲用之,
不亦難乎?吾聞國家將敗,必用奸人,而嗜其疾味,其子之謂乎?

「夫誰無疾眚!能者早除之。舊怨滅宗,國之疾眚也,為之關籥藩籬而遠備閑之,
猶恐其至也,是之為日惕。若召而近之,死無日矣。人有言曰:『狼子野心,怨賊
之人也。』其又何善乎?若子不我信,盍求若敖氏與子干、子晰之族而近之?安
用勝也,其能幾何?

「昔齊騶馬繻以胡公入于具水,邴歜、閻職戧懿公于囿竹,晉長魚矯殺三郤于榭,
魯圉人犖殺子般于次,夫是誰之故也,非唯舊怨乎?是皆子之所聞也。人求多聞
善敗,以監戒也。今子聞而棄之,猶蒙耳也。吾語子何益,吾知逃也已。」

子西笑曰:「子之尚勝也。」不從,遂使為白公。子高以疾間居于蔡。及白公之亂,
子西、子期死。葉公聞之,曰:「吾怨其棄吾言,而德其治楚國,楚國之能平均以
復先王之業者,夫子也。以小怨置大德,吾不義也,將入殺之。」帥方城之外以
入,殺白公而定王室,葬二子之族。


《吳語》
吳王夫差起師伐越,越王句踐起師逆之。大夫種乃獻謀曰:「夫吳之與越,唯天所
授,王其無庸戰。夫申胥、華登簡服吳國之士于甲兵,而未嘗有所挫也。夫一人
善射,百夫決拾,勝未可成也。夫謀必素見成事焉,而後履之,不可以授命。王
不如設戎,約辭行成,以喜其民,以廣侈吳王之心。吾以卜之于天,天若棄吳,
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,將必寬然有伯諸侯之心焉。既罷弊其民,而天奪之食,安
受其燼,乃無有命矣。」

越王許諾,乃命諸稽郢行成于吳,曰:「寡君句踐使下臣郢不敢顯然布幣行禮,敢
私告于下執事曰:昔者越國見禍,得罪于天王。天王親趨玉趾,以心孤句踐,而
又宥赦之。君王之于越也,醫起死人而肉白骨也。孤不敢忘天災,其敢忘君王之
大賜乎!今句踐申禍無良,草鄙之人,敢忘天王之大德,而思邊垂之小怨,以重
得罪于下執事?句踐用帥二三之老,親委重罪,頓顙于邊。

「今君王不察,盛怒屬兵,將殘伐越國。越國固貢獻之邑也,君王不以鞭箠使之,
而辱軍士使寇令焉。句踐請盟:一介嫡女,執箕掃以?姓于王宮;一介嫡男,奉
盤匜以隨諸御;春秋貢獻,不解于王府。天王豈辱裁之?亦征諸侯之禮也。

「夫諺曰:『狐埋之而狐搰之,是以無成功。』今天王既封植越國,以明聞于天下,
而又刈亡之,是天王之無成勞也。雖四方之諸侯,則何實以事吳?敢使下臣盡辭,
唯天王秉利度義焉!」

吳王夫差乃告諸大夫曰:「孤將有大志于齊,吾將許越成,而無拂吾慮。若越既改,
吾又何求?若其不改,反行,吾振旅焉。」

申胥諫曰:「不可許也。夫越非實忠心好吳也,又非懾畏吾兵甲之強也。大夫種勇
而善謀,將還玩吳國于股掌之上,以得其志。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,故婉
約其辭,以從逸王志,使淫樂于諸夏之國,以自傷也。使吾甲兵鈍弊,民人離落,
而日以憔悴,然後安受吾燼。夫越王好信以愛民,四方歸之,年穀時熟,日長炎
炎。及吾猶可以戰也,為虺弗摧,為蛇將若何?」

吳王曰:「大夫奚隆于越,越曾足以為大虞乎?若無越,則吾何以春秋曜吾軍士?」
乃許之成。

將盟,越王又使諸稽郢辭曰:「以盟為有益乎?前盟口血未乾,足以結信矣。以盟
為無益乎?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,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輕也?」吳王乃許之,
荒成不盟。

吳王夫差既許越成,乃大戒師徒,將以伐齊。申胥進諫曰:「昔天以越賜吳,而王
弗受。夫天命有反,今越王句踐恐懼而改其謀,舍其愆令,輕其征賦,施民所善,
去民所惡,身自約也,裕其眾庶,其民殷眾,以多甲兵越之,在吳猶人之有腹心
之疾也。夫越王之不忘敗吳,于其心也?然,服士以伺吾間。今王非越是圖,而
齊、魯以為憂。夫齊、魯譬諸疾,疥癬也,豈能涉江、淮而與我爭此地哉?將必
越實有吳土。

「王其盍亦鑒于人,無鑒于水。昔楚靈王不君,其臣箴諫以不入。乃筑臺于章華
之上,闕為石郭,陂漢,以象帝舜。罷弊楚國,以間陳、蔡。不修方城之內,逾
諸夏而圖東國,三歲于沮、汾以服吳、越。其民不忍饑勞之殃,三軍叛王于乾谿。
王親獨行,屏營仿徨于山林之中,三日乃見其涓人疇。王呼之曰:『餘不食三日
矣。』疇趨而進,王枕其股以寢于地。王寐,疇枕王以墣而去之。王覺而無見也
,乃匍匐將入于棘闈,棘闈不納,乃入芋尹申亥氏焉。王縊,申亥負王以歸,而
土埋之其室。此志也,豈遽忘于諸侯之耳乎?

「今王既變鯀、禹之功,而高高下下,以罷民于姑蘇。天奪吾食,都鄙薦饑。今
王將很天而伐齊。夫吳民離矣,體有所傾,譬如群獸然,一個負矢,將百群皆奔,
王其無方收也。越人必來襲我,王雖悔之,其猶有及乎?」

王弗聽。十二年,遂伐齊。齊人與戰于艾陵,齊師敗績,吳人有功。

吳王夫差既勝齊人于艾陵,乃使行人奚斯釋言于齊,曰:「寡人帥不腆吳國之役,
遵汶之上,不敢左右,唯好之故。今大夫國子興其眾庶,以犯獵吳國之師徒,天
若不知有罪,則何以使下國勝!」

吳王還自伐齊,乃訊申胥曰:「昔吾先王體德明聖,達于上帝,譬如農夫作耦,以
刈殺四方之蓬蒿,以立名于荊,此則大夫之力也。今大夫老,而又不自安恬逸,
而處以念惡,出則罪吾眾,撓亂百度,以妖孽吳國。今天降衷于吳,齊師受服。
孤豈敢自多,先王之鍾鼓,實式靈之。敢告于大夫。」

申胥釋劍而對曰:「昔吾先王世有輔弼之臣,以能遂疑計惡,以不陷于大難。今王
播棄黎老,而孩童焉比謀,曰:『餘令而不違。』夫不違,乃違也。夫不違,亡之
階也。夫天之所棄,必驟近其小喜,而遠其大憂。王若不得志于齊,而以覺寤王
心,而吳國猶世。吾先君得之也,必有以取之;其亡之也,亦有以棄之。用能援
持盈以沒,而驟救傾以時。今王無以取之,而天祿亟至,是吳命之短也。員不忍
稱疾辟易,以見王之親為越之擒也。員請先死。」遂自殺。將死,曰:「以懸吾目
于東門,以見越之入,吳國之亡也。」王慍曰:「孤不使大夫得有見也。」乃使取
申胥之尸,盛以鴟夷,而投之于江。

吳王夫差既殺申胥,不稔于歲,乃起師北征。闕為深溝,通于商、魯之間,北屬
之沂,西屬之濟,以會晉公午于黃池。

于是越王句踐乃命范蠡、舌庸,率師沿海泝淮以絕吳路。敗王子友于姑熊夷。越
王句踐乃率中軍泝江以襲吳,入其郛,焚其姑蘇,徙其大舟。

吳、晉爭長未成,邊遽乃至,以越亂告。吳王懼,乃合大夫而謀曰:「越為不道,
背其齊盟。今吾道路修遠,無會而歸,與會而先晉,孰利?」王孫雒曰:「夫危事
不齒,雒敢先對。二者莫利。無會而歸,越聞章矣,民懼而走,遠無正就。齊、
宋、徐、夷曰:『吳既敗矣!』將夾溝而擊我,我無生命矣。會而先晉,晉既執諸
侯之柄以臨我,將成其志以見天子。吾須之不能,去之不忍。若越聞愈章,吾民
恐叛。必會而先之。」

王乃步就王孫雒曰:「先之,圖之將若何?」王孫雒曰:「王其無疑,吾道路悠遠,
必無有二命,焉可以濟事。」王孫雒進,顧揖諸大夫曰:「危事不可以為安,死事
不可以為生,則無為貴智矣。民之惡死而欲貴富以長沒也,與我同。雖然,彼近
其國,有遷;我絕慮,無遷。彼豈能與我行此危事也哉?事君勇謀,于此用之。
今夕必挑戰,以廣民心。請王勵士,以奮其朋勢。勸之以高位重畜,備刑戮以辱
其不勵者,令各輕其死。彼將不戰而先我,我既執諸侯之柄,以歲之不獲也,無
有誅焉,而先罷之,諸侯必說。既而皆入其地,王安挺志,一日惕,一日留,以
安步王志。必設以此民也,封于江、淮之間,乃能至于吳。」吳王許諾。

吳王昏乃戒,令秣馬食士。夜中,乃令服兵擐甲,系馬舌,出火灶,陳士卒百人,
以為徹行百行。行頭皆官師,擁鐸拱稽,建肥胡,奉文犀之渠。十行一嬖大夫,
建旌提鼓,挾經秉枹。十旌一將軍,載常建鼓,挾經秉枹。萬人以為方陣,皆白
裳、白旌、素甲、白羽之矰,望之如荼。王親秉鉞,載白旗以中陳而立。左軍亦
如之,皆赤裳、赤旟、丹甲、朱羽之矰,望之如火。右軍亦如之,皆玄裳、玄旗、
黑甲、烏羽之矰,望之如墨。為帶甲三萬,以勢攻,雞鳴乃定。既陳,去晉軍一
里。昧明,王乃秉枹,親就鳴鐘鼓、丁寧、錞于振鐸,勇怯盡應,三軍皆嘩釦以
振旅,其聲動天地。

晉師大駭不出,周軍飭壘,乃令董褐請事,曰:「兩君偃兵接好,日中為期。今大
國越錄,而造于弊邑之軍壘,敢請亂故。」

吳王親對之曰:「天子有命,周室卑約,貢獻莫入,上帝鬼神而不可以告。無姬姓
之振也,徒遽來告。孤日夜相繼,匍匐就君,君今非王室不平安是憂,億負晉眾
庶,不式諸戎、狄、楚、秦;將不長弟,以力征一二兄弟之國。孤欲守吾先君之
班爵,進則不敢,退則不可。今會日薄矣,恐事之不集,以為諸侯笑。孤之事君
在今日,不得事君亦在今日。為使者之無遠也,孤用親聽命于藩籬之外。」

董褐將還,王稱左畸曰:「攝少司馬茲與王士五人,坐于王前。」乃皆進,自剄于
客前以酬客。

董褐既致命,乃告趙鞅曰:「臣觀吳王之色,類有大憂,小則嬖妾、嫡子死,不則
國有大難;大則越入吳。將毒,不可與戰。主其許之先,無以待危,然而不可徒
許也。」趙鞅許諾。

晉乃命董褐復命曰:「寡君未敢觀兵身見,使褐復命曰:『曩君之言,周室既卑,
諸侯失禮于天子,請貞于陽卜,收文、武之諸侯。孤以下密邇于天子,無所逃罪,
訊讓日至,曰:昔吳伯父不失,春秋必率諸侯以顧在餘一人。今伯父有蠻、荊之
虞,禮世不續,用命孤禮佐周公,以見我一二兄弟之國,以休君憂。今君掩王東
海,以淫名聞于天子,君有短垣,而自踰,況蠻、荊則何有于周室?夫命圭有命,
固曰吳伯,不曰吳王。諸侯是以敢辭。夫諸侯無二君,而周無二王,君若無卑天
子,以干其不祥,而曰吳公,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!』許諾。」

吳王許諾,乃退就幕而會。吳公先歃,晉侯亞之。吳王既會,越聞愈章,恐齊、
宋之為己害也,乃命王孫雒先與勇獲帥徒師,以為過賓于宋,以焚其北郛焉而過
之。

吳王夫差既退于黃池,乃使王孫茍告勞于周,曰:「昔者楚人為不道,不承共王事。
以遠我一二兄弟之國。吾先君闔廬不貰不忍,被甲帶劍,挺鈹搢鐸,以與楚昭王
毒逐于中原柏舉。天舍其衷,楚師敗績,王去其國,遂至于郢。王總其百執事,
以奉其社稷之祭。其父子、昆弟不相能,夫概王作亂,是以復歸于吳。今齊侯壬
不鑒于楚。又不承共王命,以遠我一二兄弟之國。夫差不貰不忍,被甲帶劍,挺
鈹搢鐸,遵汶伐博,簦笠相望于艾陵。天舍其衷,齊師還。夫差豈敢自多,文、
武實舍其衷。歸不稔于歲,餘沿江泝淮,闕溝深水,出于商、魯之間,以徹于兄
弟之國。夫差克有成事,敢使茍告于下執事。」

周王答曰:「茍,伯父令女來,明紹享餘一人,若餘嘉之。昔周室逢天之降禍,遭
民之不祥,餘心豈忘憂恤,不唯下土之不康靖。今伯父曰:『戮力同德。』伯父若
能然,餘一人兼受而介福。伯父多歷年以沒元身,伯父秉德已侈大哉!」

吳王夫差還自黃池,息民不戒。越大夫種乃唱謀曰:「吾謂吳王將涉吾地,今罷師
而不戒以忘我,我不可以怠。日臣嘗卜于天,今吳民既罷,而大荒薦饑,市無赤
米,而囷鹿空虛,其民必移就莆蠃于東海之濱。天占既兆,人事又見,我蔑卜筮
矣。王若今起師以會,奪之利,無使夫悛。夫吳之邊鄙遠者,罷而未至,吳王將
恥不戰,必不須至之會也,而以中國之師與我戰。若事幸而從我,我遂踐其地,
其至者亦將不能之會也已,吾用御兒臨之。吳王若慍而又戰,奔遂可出。若不戰
而結成,王安厚取名而去之。」越王曰:「善哉!」乃大戒師,將伐吳。

楚申包胥使于越,越王句踐問焉,曰:「吳國為不道,求殘我社稷宗廟,以為平原,
弗使血食。吾欲與之徼天之衷,唯是車馬、兵甲、卒伍既具,無以行之。請問戰
奚以而可?」包胥辭曰:「不知。」王固問焉,乃對曰:「夫吳,良國也,能博取
于諸侯。敢問君王之所以與之戰者?」王曰:「在孤之側者,觴酒、豆肉、簞食,
未嘗敢不分也。飲食不致味,聽樂不盡聲,求以報吳,愿以此戰。」包胥曰:「善
則善矣,未可以戰也。」王曰:「越國之中,疾者吾問之,死者吾葬之,老其老,
慈其幼,長其孤,問其病,求以報吳。愿以此戰。」包胥曰:「善則善矣,未可以
戰也。」王曰:「越國之中,吾寬民以子之,忠惠以善之。吾修令寬刑,施民所欲,
去民所惡,稱其善,掩其惡,求以報吳。愿以此戰。」包胥曰:「善則善矣,未可
以戰也。」王曰:「越國之中,富者吾安之,貧者吾與之,救其不足,裁其有餘,
使貧富皆利之,求以報吳。愿以此戰。」包胥曰:「善則善矣,未可以戰也。」王
曰:「越國南則楚,西則晉,北則齊,春秋皮幣、玉帛、子女以賓服焉,未嘗敢絕,
求以報吳。愿以此戰。」包胥曰:「善哉,蔑以加焉,然猶未可以戰也。夫戰,智
為始,仁次之,勇次之。不智,則不知民之極,無以銓度天下之眾寡;不仁,則
不能與三軍共饑勞之殃;不勇,則不能斷疑以發大計。」越王曰:「諾。」

越王句踐乃召五大夫,曰:「吳為不道,求殘吾社稷宗廟,以為平原,不使血食。
吾欲與之徼天之衷,唯是車馬、兵甲、卒伍既具,無以行之。吾問于王孫包胥,
既命孤矣,敢訪諸大夫,問戰奚以而可?句踐愿諸大夫言之,皆以情告,無阿孤,
孤將以舉大事。」大夫舌庸乃進對曰:「審賞則可以戰乎?」王曰:「聖。」大夫
苦成進對曰:「審罰則可以戰乎?」王曰:「猛。」大夫種進對曰:「審物則可以戰
乎?」王曰:「辯。」大夫蠡進對曰:「審備則可以戰乎?」王曰:「巧。」大夫皋
如進對曰:「審聲則可以戰乎?」王曰:「可矣。」王乃命有司大令于國曰:「茍任
戎者,皆造于國門之外。」王乃命于國曰:「國人欲告者來告,告孤不審,將為戮
不利,及五日必審之,過五日,道將不行。」

王乃入命夫人。王背屏而立,夫人向屏。王曰:「自今日以後,內政無出,外政無
入。內有辱,是子也,外有辱,是我也。吾見子于此止矣。」王遂出,夫人送王,
不出屏,乃闔左闔,填之以土,去笄側席而坐,不掃。王背檐而立,大夫向檐。
王命大夫曰:「食土不均,地之不修,內有辱于國,是子也;軍士不死,外有辱,
是我也。自今日以後,內政無出,外政無入,吾見子于此止矣。」王遂出,大夫
送王不出檐,乃闔左闔,填之以土,側席而坐,不掃。

王乃之壇列,鼓而行之,至于軍,斬有罪者以徇,曰:「莫如此以環瑱通相問也。」
明日徙舍,斬有罪者以徇,曰:「莫如此不從其伍之令。」明日徙舍,斬有罪者以
徇,曰:「莫如此不用王命。」明日徙舍,至于御兒,斬有罪者以徇,曰:「莫如
此淫逸不可禁也。」

王乃命有司大徇于軍,曰:「有父母耆老而無昆弟者,以告。」王親命之曰:「我
有大事,子有父母耆老,而子為我死,子之父母將轉于溝壑,子為我禮已重矣。
子歸,歿而父母之世。後若有事,吾與子圖之。」明日徇于軍,曰:「有兄弟四五
人皆在此者,以告。」王親命之曰:「我有大事,子有昆弟四五人皆在此,事若不
捷,則是盡也。擇子之所欲歸者一人。」明日徇于軍,曰:「有眩瞀之疾者,以告。」
王親命之曰:「我有大事,子有眩瞀之疾,其歸若已。後若有事,吾與子圖之。」
明日徇于軍,曰:「筋力不足以勝甲兵。志行不足以聽命者歸,莫告。」明日,遷
軍接酥,斬有罪者以徇,曰:「莫如此志行不果。」于是人有致死之心。王乃命有
司大徇于軍,曰:「謂二三子歸而不歸,處而不處,進而不進,退而不退,左而不
左,右而不右,身斬,妻子鬻。」

于是吳王起師,軍于江北,越王軍于江南。越王乃中分其師以為左右軍。以其私
卒君子六千人為中軍。明日將舟戰于江,及昏,乃命左軍銜枚泝江五里以須,亦
令右軍銜枚泝江五里以須。夜中,乃命左軍、右軍涉江鳴鼓中水以須。吳師聞之,
大駭,曰:「越人分為二師,將以夾攻我師。」乃不待旦,亦中分其師,將以御越。
越王乃令其中軍銜枚潛涉,不鼓不譟以襲攻之,吳師大北。越之左軍、右軍乃遂
涉而從之,又大敗之于沒,又郊敗之,三戰三北,乃至于吳。越師遂入吳國,圍
王臺。

吳王懼,使人行成。曰:「昔不穀先委制于越君,君告孤請成,男女服從。孤無奈
越之先君何,畏天之不祥,不敢絕祀,許君成,以至于今。今孤不道,得罪于君
王,君王以親辱于弊邑。孤敢請成,男女服為臣御。」越王曰:「昔天以越賜吳,
而吳不受,今天以吳賜越,孤敢不聽天之命,而聽君之令乎?」乃不許成。因使
人告于吳王曰:「天以吳賜越,孤不敢不受。以民生之不長,王其無死,民生于地
上,寓也;其與幾何?寡人其達王于甬句東,夫婦三百,唯王所安,以沒王年。」
夫差辭曰:「天既降禍于吳國,不在前後,當孤之身,實失宗廟社稷,凡吳土地人
民,越既有之矣,孤何以視于天下!」夫差將死,使人說于子胥曰:「使死者無知,
則已矣,若其有知,君何面目以見員也!」遂自殺。

越滅吳,上征上國,宋、鄭、魯、衛、陳、蔡執玉之君皆入朝。夫唯能下其群臣,
以集其謀故也。


《越語上》
越王句踐棲于會稽之上,乃號令于三軍曰:「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,有乃助寡人
謀而退吳者,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。」大夫種對曰:「臣聞之賈人,夏則資皮,冬
則資絺,旱則資舟,水則資車,以待乏也。夫雖無四方之憂,然謀臣與爪牙之士,
不可不養而擇也。譬如蓑笠,時雨既至必求之。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,然後乃
求謀臣,無乃後乎?」句踐曰:「茍得聞子大夫之言,何後之有?」執其手而與之
謀。

遂使之行成于吳,曰:「寡君句踐乏無所使,使其下臣種,不敢徹聲聞于天王,私
于下執事曰: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,愿以金玉、子女賂君之辱,請句踐女女
于王,大夫女女于大夫,士女女于士。越國之寶器畢從,寡君帥越國之眾,以從
君之師徒,唯君左右之。若以越國之罪為不可赦也,將焚宗廟,系妻孥,沈金玉
于江,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,乃必有偶。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,無乃即傷君王
之所愛乎?與其殺是人也,寧其得此國也,其孰利乎?」

夫差將欲聽與之成,子胥諫曰:「不可。夫吳之與越也,仇讎敵戰之國也。三江環
之,民無所移,有吳則無越,有越則無吳,將不可改于是矣。員聞之,陸人居陸,
水人居水。夫上黨之國,我攻而勝之,吾不能居其地,不能乘其車。夫越國,吾
攻而勝之,吾能居其地,吾能乘其舟。此其利也,不可失也已,君必滅之。失此
利也,雖悔之,必無及已。」

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,曰:「子茍赦越國之罪,又有美于此者將進之。」太
宰嚭諫曰:「嚭聞古之伐國者,服之而已。今已服矣,又何求焉。」夫差與之成而
安之。

句踐說于國人曰面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,而又與大國執讎,以暴露百姓之骨
于中原,此則寡人之罪也,寡人請更。「于是葬死者,問傷者,養生者,吊有憂,
賀有喜,宋往者,迎來者,去民之所惡,補民之不足。然後卑事夫差,宦士三百
人于吳,其身秦為夫差前馬。

句踐之地,南至于句無,北至于御兒,東至于鄞,西至于姑蔑,廣運百里。乃致
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:「寡人聞,古之賢君,四方之民歸之,若水之歸下也。今寡
人不能,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。」令壯者無取勞婦,令老者無取壯妻。女子十七
不嫁,其父母有罪;丈夫二十不娶,其父母有罪。將免者以告,公令醫守之。生
丈夫,二壺酒,一犬;生女子,二壺酒,一豚。生三人,公與之母;生二人,公
與之餼。當室者死,三年釋其政;支子死,三月釋其政。必哭泣葬埋之,如其子。
令孤子、寡婦、疾疹、貧不必者,納宦其子。其達士,潔其居,美其服,飽其食,
而摩厲之于義。四方之士來者,必廟禮之。句踐載稻與脂于舟以行,國之孺子之
游者,無不哺之也,無不啜也,必聞其名。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,非其夫人之所
織則不衣,十年不收于國,民俱有三年之食。

國之父兄請曰:「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,今越國亦節矣,請報之。」句踐辭
曰:「昔者之戰也,非二三子之罪也,寡人之罪也。如寡人者,安與知恥?請姑無
庸戰。」父兄又請曰:「越四封之內,親吾君也,猶父兄父母也。子而思報父母之
仇,臣而思報君之讎,其有敢不盡力者乎?請復戰。」句踐既許之,乃致其眾而
誓之曰:「寡人聞古之賢君,不患其眾之不足也,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。今夫差衣
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,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,而患其眾之不足也。今寡人將助天
滅之。吾不欲匹夫之勇也,欲其旅進旅退也。進則思賞,退則思刑,如此則有常
賞。進不用命,退則無恥,如此則有常刑。」果行,國人皆勸,父勉其子,兄勉
其弟,婦勉其夫,曰:「孰是君也,而可無死乎?」是故敗吳于囿,又敗之于沒,
又郊敗之。

夫差行成,曰:「寡人之師徒,不足以辱君矣。請以金玉、子女賂君之辱。」句踐
對曰:「昔天以越予吳,而吳不受命;今天以吳吳予越,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
之令乎!吾請達王甬句東,吾與君為二君乎。」夫差對曰:「寡人禮先壹飯矣,君
若不忘周室,而為弊邑宸宇,亦寡人之愿也。君若曰:『吾將殘汝社稷,滅汝宗廟。』
寡人請死,餘何面目以視于天下乎!」越君其次也,遂滅吳。


《越語下》
越王句踐即位三年而欲伐吳,范蠡建諫曰:「夫國家之事,有持盈,有持傾,有節
事。」王曰:「為三者,奈何?」對曰:「持盈者與天,定傾者與人,節事者與地。
王不問,蠡不敢言。天道盈而不溢,盛而不驕,勞而不矜其功。夫聖人隨時以行,
是謂守時。天時不作,弗為人客;人事不起,弗為之始。今君王未盈而溢,未盛
而驕,不勞而矜其功,天時不作而先為人客,人事不起而創為之始,此逆于天而
不和于人。王若行之,將妨于國家,靡王躬身。」王弗聽。

范蠡進諫曰:「夫勇者,逆德也;兵者,兇器也;爭者,事之末也。陰謀逆德,好
用兇器,始于人者,人之所卒也;因佚之事,上帝之禁也,先行此者,不利。」
王曰:「無是貳言也,吾已斷之矣!」果興師而伐吳,戰于五湖,不勝,棲于會稽。

王召范蠡而問焉,曰:「吾不用子之言,以至于此,為之奈何?」范蠡對曰:「君
王其忘之乎?持盈者與天,定傾者與人,節事者與地。」王曰:「與人奈何?」對
曰:「卑辭尊禮,望好女樂,尊之以名。如此不已,又身與之市。」王曰:「諾。」
乃令大夫種行成與吳,曰:「請士女女于士,大夫女女于大夫,隨之以國家之重器。」
吳人不許。大夫種來而復往,曰:「請委管鑰屬國家,以身隨之,君王制之。」吳
人許諾。王曰:「蠡為我守于國。」對曰:「四封之內,百姓之事,蠡不如種也。
四封之外,敵國之制,立斷之事,種亦不如蠡也。」王曰:「諾。」令大夫種守于
國,與范蠡入宦于吳。

三年,而吳人遣之。歸及至于國,王問于范蠡曰:「節事奈何?」對曰:「節事者
與地。唯地能包萬物以為一,其事不失。生萬物,容畜禽獸,然後受其名而兼其
利。美惡皆成,以養其生。時不至,不可強生;事不究,不可強成。自若以處,
以度天下,待其來者而正之,因時之所宜而定之。同男女之功,除民之害,以避
天殃。田野開辟,府倉實,民眾殷。無曠其眾,以為亂梯。時將有反,事將有間,
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,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。事無間,時無反,則撫民保教以須
之。」

王曰:「不穀之國家,蠡之國家也,蠡其圖之!」對曰:「司封之內,百姓之事,
時節三樂。不亂民功,不逆天時,五穀睦熟,民乃蕃滋,君臣上下交得其志,蠡
不如種也。四封之外,敵國之制,立斷之事,因陰陽之恒,順天地之常,柔而不
屈,強而不剛,德虐之行,因以為常;死生因天地之刑,天因人,聖人因天;人
自生之,天地形之,聖人因而成之。數故戰勝而不報,取地而不反,兵勝于外,
福生于內,用力甚少而名聲章明,種亦不如蠡也。」王曰:「諾。」令大夫種為之。

四年,王召范蠡而問焉,曰:「先人就世,不穀即位。吾年既少,未有恒常,出則
禽荒,入則酒荒。吾百姓之不圖,唯舟與車。上天降禍于越,委制于吳。吳人之
那不穀,亦又甚焉。吾于與子謀之,其可輿?」對曰可:「未可也。蠡聞之,上帝
不考,時反是守,強索者不祥。得時不成,反受其殃。失德滅名,流走死亡。有
奪,有予,有不予,王無蚤圖。夫吳,君王之吳也,王若蚤圖之,其事又將未可
知也。」王曰:「諾。」

又一年,王召范蠡而問焉,曰:「吾與子謀吳,子曰『未可也』,今吳王因于樂而
忘其百姓,亂民功,逆天時;信讒喜優,憎輔遠弼,聖人不出,忠臣解骨;皆曲
相御,莫適相非,上下相偷。其可乎?」對曰:「人事至矣,天應未也,王姑待之。」
王曰:「諾。」

又一年,王召范蠡而聞焉,曰:「吾與者謀吳,子曰『未可也』,今申胥驟諫其王,
王怒而殺之,其可乎?」對曰:「逆節蒙萌生。天地未形,而先為之征,其事是以
不成,雜受其刑。王姑待之。」王曰:「諾。」

又一年,王召范蠡而問焉,曰:「吾與子謀吳,子曰『未可也』,今其稻蟹不遺種,
其可乎?」對曰:「天應至用處,人事未盡也,王姑待之。」王怒曰:「道固然乎,
妄其欺不穀邪?吾與子言人事,子應我以天時;今天應至矣,子應我以人事。何
也?」范蠡對曰:「王姑勿怪。夫人事必將與天地相參,然後乃可以成功。今其禍
新民恐,其君臣上下,皆知其資財之不足以支長久也,必彼將同其力,致其死,
猶尚殆。王其且馳騁弋獵,無至禽荒;宮中之樂,無至酒荒;肆與大夫觴飲,無
忘國常。彼其上將薄七德,民將盡其力,又使之往往而不得食,乃可以致天地之
殛。王姑待之。」

至于玄月,王召范蠡而問焉,曰:「諺有之曰:『觥飯不及壺飧。』今歲晚矣,子
將奈何?」對曰:「微君王之言,臣故將謁之。臣聞從時者,猶救或。、追亡人也,
蹶而趨之,惟恐弗及。」王曰:「諾。」遂興師伐吳,至于五湖。

吳人聞之,出而挑戰,一日五反。王弗忍,欲許之。范蠡進諫曰:「夫謀之廊廟,
失之中原,其可輿?王姑勿許也。臣聞之,得時無怠,時不再來,天予不取,反
為之災。贏縮轉化,後將悔之。天節固然,唯謀不遷。」王曰諾。「弗許。

范蠡曰:「臣聞古之善用兵者,贏縮以為常,四時以為紀,無過天極,究數而止。
天道皇皇,日月以為常,明者以為法,微者則是行。陽至而陰,陰至而陽;日困
而還,月盈而匡。古之善用兵者,因天地之常,與之俱行。後則用陰,先用則陽;
近則用柔,遠則用剛。後無陰蔽,先無陽察,用人無藝,往從其所。剛強以御,
陽節不盡,不死其野。彼來從我,固守勿與。若將與之,必因天地之災,又觀其
民之饑飽勞逸以參之。盡其陽節、盈吾陰節而奪之,宜為人客,剛強而力疾;陽
節不盡,輕而不可取。宜為人主,安徐而重固;陰節不盡,柔而不可迫。凡陳之
道,設右以為牝,益左以為牡,蚤晏無失,必順天道,周旋無究。今其來也,剛
強而力疾,王姑待之。」王曰:「諾。」弗與戰。

居軍三年,吳師自潰。吳王帥其賢良,與其重祿,以上姑蘇。使王孫雒行成于越,
曰:「昔者上天降禍于吳,得罪與會稽。今君王其圖不穀,不穀請復會稽之和。」
王弗忍,欲許之。范蠡進諫曰:「臣聞之,聖人之功,時為之庸。得時不成,天有
還形。天節不遠,五年復反,小兇則近,大兇則遠。先人有言曰:『伐柯者其則不
遠。』今君王不斷,其忘會稽之事乎?」王曰:「諾。」不許。

使者往而復來,辭愈卑,禮愈尊,王又欲許之。范蠡諫曰:「孰使我蚤朝而晏罷者,
非吳乎?與我爭三江、五湖之利者,非吳耶?夫十年謀之,一朝而棄之,其可乎?
王姑勿許,其事將易冀已。」王曰:「吾欲勿許,而難對其使者,子其對之。」范
蠡乃左提鼓,右援枹,以應使者曰:「昔者上天降禍于越,委制于吳,而吳不受。
今將反此義以報此禍,吾王敢無聽天之命,而聽君王之命乎?」王孫雒曰:「子范
子,先人有言曰:『無助天為虐,助天為虐者不祥。』今吳稻蟹不遺種,子將助天
為虐,不忌其不祥乎?」范蠡曰:「王孫子,昔吾先君固周室之不成子也,故濱于
東海之陂,黿鼉魚鱉之與處,而蛙黽之與同渚。餘雖靦然而人面哉,吾猶禽獸也,
又安知是諓諓者乎?」王孫雒曰:「子范子將助天為虐,助天為虐不祥。雒請反辭
于王。」范蠡曰:「君王已委制于執事之人矣。子往矣,無使執事之人得罪于子。」

使者辭反。范蠡不報于王,擊鼓興師以隨使者,至于姑蘇之宮,不傷越民,遂滅
吳。

反至五湖,范蠡辭于王曰:「君王勉之,臣不復入越國矣。」王曰:「不穀疑子之
所謂者何也?」對曰:「臣聞之,為人臣者,君憂臣勞,君辱臣死。昔者君王辱于
會稽,臣所以不死者,為此事也。今事已濟矣,蠡請從會稽之罰。」王曰:「所不
掩子之惡,揚子之美者,使其身無終沒于越國。子聽吾言,與子分國。不聽吾言,
身死,妻子為戮。」范蠡對曰:「臣聞命矣。君行制,臣行意。」遂乘輕舟以浮于
五湖,莫知其所終極。」

王命工以良金范蠡之狀而朝禮之,浹日而令大夫朝之,環會稽三百里者以為范蠡
地,曰:「後世子孫,有敢侵蠡之地者,使無終沒于越國,皇天後土、四鄉地主正
之。」





*** End of this LibraryBlog Digital Book "國語" ***

Copyright 2023 LibraryBlog. All rights reserved.



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