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
  By Author [ A  B  C  D  E  F  G  H  I  J  K  L  M  N  O  P  Q  R  S  T  U  V  W  X  Y  Z |  Other Symbols ]
  By Title [ A  B  C  D  E  F  G  H  I  J  K  L  M  N  O  P  Q  R  S  T  U  V  W  X  Y  Z |  Other Symbols ]
  By Language
all Classics books content using ISYS

Download this book: [ ASCII | HTML | PDF ]

Look for this book on Amazon


We have new books nearly every day.
If you would like a news letter once a week or once a month
fill out this form and we will give you a summary of the books for that week or month by email.

Title: 韓詩外傳, Vol. 5-6
Author: Han, Ying, fl. 150 B.C.
Language: Chinese
As this book started as an ASCII text book there are no pictures available.


*** Start of this LibraryBlog Digital Book "韓詩外傳, Vol. 5-6" ***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卷五
    子夏問曰:“關睢何以為國風始也?”孔子曰:“關睢至矣乎!夫關
睢之人,仰則天,俯則地,幽幽冥冥,德之所藏,紛紛沸沸,道之所行,
如神龍變化,斐斐文章。大哉!關睢之道也,万物之所系,群生之所懸命
也,河洛出圖書,麟鳳翔乎郊,不由關睢之道,則關睢之事將奚由至矣哉
!夫六經之策,皆歸論汲汲,蓋取之乎關睢,關睢之事大矣哉!馮馮翊翊
,自東自西,自南自北,無思不服。子其勉強之,思服之,天地之間,生
民之屬,王道之原,不外此矣。”子夏喟然嘆曰:“大哉!關睢乃天地之
基也。”詩曰:“鐘鼓樂之。”
    孔子抱圣人之心,彷徨乎道德之城,逍遙乎無形之鄉。倚天理,觀人
情,明終始,知得失,故興仁義,厭勢利,以持養之。于是周室微,王道
絕,諸侯力政,強劫弱,眾暴寡,百姓靡安,莫之紀綱,禮儀廢坏,人倫
不理,于是孔子自東自西,自南自北,匍匐救之。
    王者之政,賢能不待次而舉,不肖不待須臾而廢,元惡不待教而誅,
中庸不待政而化。分未定也,則有昭穆。雖公卿大夫之子孫也,行絕禮儀
,則歸之庶人。遂傾覆之民,牧而試之。雖庶民之子孫也,積學而正身,
行能禮儀,則歸之士大夫。敬而待之,安則蓄,不安則棄。反側之民,上
收而事之,官而衣食之,王覆無遺,材行反時者,死之無赦,謂之天誅。
是王者之政也。詩曰:“人而無儀,不死何為!”
    君者、民之源也,源清則流清,源濁則流濁。故有社稷者、不能愛其
民,而求民親己愛己,不可得也。民不親不愛,而求為己用,為己死,不
可得也。民弗為用,弗為死,而求兵之勁,城之固,不可得也。兵不勁,
城不固,而欲不危削滅亡,不可得也。夫危削滅亡之情,皆積于此,而求
安樂是聞,不亦難乎!是枉生者也。悲夫!枉生者不待時而滅亡矣。故人
主欲強固安樂,莫若反己;欲附下一民,則莫若及之政;欲修政美俗,則
莫若求其人。彼其人者,生今之世,而志乎古之世,以天下之王公莫之好
也,而是子獨好之;以民莫之為也,而是子獨為之也。抑為之者窮,而是
子猶為之,而無是須臾怠焉差焉。獨明夫先王所以遇之者,所以失之者,
知國之安危臧否,若別白黑,則是其人也。人主欲強固安樂,則莫若与其
人為之,巨用之,則天下為一,諸侯為臣;小用之,則威行鄰國,莫之能
御。若殷之用伊尹,周之遇太公,可謂巨用之矣;齊之用管仲,楚之用孫
叔敖,可為小用之矣。巨用之者如彼,小用之者如此也。故曰:“粹而王
,駁而霸,無一而亡。”詩曰:“四國無政,不用其良。”不用其良臣而
不亡者,未之有也。
    造父、天下之善御者矣,無車馬,則無所見其能。羿、天下之善射者
矣,無弓矢,則無所見其巧。彼大儒者、調一天下者也,無百里之地,則
無所見其功。夫車固馬選,而不能致千里者、則非造父也。弓調矢直,而
不能射遠中微,則非羿也。用百里之地,而不能調一天下,制四夷者,則
非大儒也。彼大儒者、雖隱居窮巷陋室,無置錐之地,而王公不能与爭名
矣;用百里之地,則千里國不与之爭胜矣;棰笞暴國,一齊天下,莫之能
傾,是大儒之勛。其言有類,其行有禮,其舉事無悔,其持檢應變曲當,
與時遷徙,与世偃仰,千舉万變,其道一也,是大儒之稽也。故有俗人者
、有俗儒者、有雅儒者、有大儒者。耳不聞學,行無正義,迷迷然以富利
為隆,是俗人也。逢衣博帶,略法先王,而足亂世,術謬學雜,其衣冠言
行,為已同于世俗,而不知其惡也,言談議說,已無异于老墨,而不知分
,是俗儒者也。法先王,一制度,言行有大法,而明不能濟法教之所不及
、聞見之所未至,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內不自誣,外不誣人,以是
尊賢敬法,而不敢怠傲焉,是雅儒者也。法先王,依禮義,以淺持博,以
一行万;苟有仁義之類,雖鳥獸若別黑白;奇物變,所未嘗聞見,卒然起
一方,則舉統類以應之,無所疑;援法而度之,奄然如合符節,是大儒者
也。故人主用俗人,則万乘之國亡;用俗儒,則萬乘之國存;用雅儒,則
千里之國安;用大儒,則百里之地久,而三年,天下諸侯為臣;用萬乘之
國,則舉錯定于一朝之間。詩曰:“周雖舊邦,其命維新。”文王亦可謂
大儒已矣。
    楚成王讀書于殿上,而倫扁在下,作而問曰:“不審主君所讀何書也
?”成王曰:“先圣之書。”倫扁曰:“此真先圣王之糟粕耳!非美者也
。”成王曰:“子何以言之?”倫扁曰:“以臣輪言之。夫以規為圓,矩
為方,此其可付乎子孫者也。若夫合三木而為一,應乎心,動乎体,其不
可得而傳者也。則凡所傳,真糟粕耳。故唐虞之法,可得而考也,其喻人
心,不可及矣。”詩曰:“上天之載,無聲無臭。”其孰能及之!
    孔子學鼓琴于師襄子而不進。師襄子曰:“夫子可以進矣!”孔子曰
:“丘已得其曲矣,未得其數也。”有間,曰:“天子可以進矣!”曰:
“丘已得其數矣,未得其意也。”有間,复曰:“夫子可以進矣!”曰:
“丘已得其人矣,未得其類也。”有間,曰:“邈然遠望,洋洋乎!翼翼
乎!必作此樂也,默然思,戚然而悵,以王天下,以朝諸侯者,其惟文王
乎?”師襄子避席再拜曰:“善!師以為文王之操也。”孔子持文王之聲
,知文王之為人。師襄子曰:“敢問何以知其文王之操也?”孔子曰:“
然。夫仁者好偉,和者好粉,智者好彈,有殷匆庹吆美觥鶚且災拔耐踔床
僖病!
    傳曰:聞其末而達其本者、圣也。紂之為主,勞民力,冤酷之令加于
百姓,凄之惡施于大臣,群下不信,百姓疾怨,故天下叛,而愿為文王臣
,紂自取之也。夫貴為天子,富有天下,及周師至,而令不行乎左右,悲
夫!當是之時,索為匹夫,不可得也。詩曰:“天位殷适,使不俠四方。
”
    夫五色雖明,有時而渝;丰交之木,有時而落;物有成衰,不得自若
。故三王之道,周而复始,窮則反本,非務變而已,將以止惡扶微,絀繆
淪非,調和陰陽,順万物之宜也。詩曰:“勉勉我王,綱紀四方。”
    禮者、則天地之体,因人情而為之節文者也。無禮,何以正身?無師
、安知禮之是也。禮然而然,是情安于禮也;師云而云,是知若師也。情
安禮,知若師,則是君子之道。言中倫,行中理,天下順矣。詩曰:“不
識不知,順帝之則。”
    上不知順孝,則民不知反本。君不知敬長,則民不知貴親。診祭不敬
,山川失時,則民無畏矣。不教而誅,則民不識勸也。故君子修身及孝,
則民不倍矣。敬孝達乎下,則民知慈愛矣。好惡喻乎百姓,則下應其上,
如影響矣。是則兼制天下,定海內,臣万姓之要法也,明王圣主之所不能
須臾而舍也。詩曰:“成王之孚,下土之式,永言孝思,孝思惟則。”
    成王之時,有三苗貫桑而生,同為一秀,大機滿車,長几充箱。成王
問周公曰:“此何物也?”周公曰:“三苗同一秀,意者、天下殆同一也
。”比几三年,累有越嘗氏重九譯而至,獻白雉于周公:“道路悠遠,山
川幽深,恐使人之未達也,故重譯而來。”周公曰:“吾何以見賜也?”
譯曰:“吾受命國之黃發曰:‘久矣!天之不迅風疾雨也,海不波溢也,
三年于茲矣!意者、中國殆有圣人,盍往朝之!’于是來也。”周公乃敬
求其所以來。詩曰:“于万斯年,不遐有佐”。
    登高臨深,遠見之樂,台榭不如丘山所見高也;平原廣望,博觀之樂
,沼池不如川澤所見博也。勞心苦思,從欲极好,靡財傷情,毀名損壽,
悲夫傷哉!窮君之反于是道,而愁百姓。詩曰:“上帝板板,下民卒癉。
”
    儒者、儒也,儒之為言無也,不易之術也,千舉万變,其道不窮,六
經是也。若夫君臣之義,父子之親,夫婦之別,朋友之序,此儒者所謹守
、日切磋而不舍也。雖居窮巷陋室之下,而內不足以充虛,外不足以蓋形
,無置錐之地,明察足以持天下,大舉在人上,則王公之材也,小用使在
位,則社稷之臣也,雖岩居穴處,而王侯不能与爭名,何也?仁義之化存
爾。如使王者听其言,信其行,則唐虞之法可得而觀,頌聲可得而听。詩
曰:“先民有言,詢于芻蕘。”取謀之博也。
    傳曰:天子居廣廈之下,帷帳之內,旃茵之上,被 舄,視不出閫,
莽然而知天下者,以其賢左右也。故獨視不若与眾視之明也,獨听不若与
眾听之聰也,獨慮不若与眾慮之工也。故明主使賢臣輻湊并進,所以通中
正而致隱居之士。詩曰:“先民有言,詢于芻蕘。”此之謂也。
    天設其高,而日月成明;地設其厚,而山陵成名;上設其道,而百事
得序。自周衰坏以來,王道廢而不起,禮義絕而不繼。秦之時,非禮義,
棄詩書,略古昔,大滅圣道,專為苟妄,以貪利為俗,以較獵為化,而天
下大亂,于是兵作而火起,暴露居外,而民以侵漁遏奪相攘為服習,离圣
王光烈之日久遠,未嘗見仁義之道,被禮義之風,是以縹蘩瘢捕嗑益凌遲
,以威武相攝,妄為佞人,不避禍患,此其所以難治也。人有六情:目欲
視好色,耳欲听宮商,鼻欲嗅芬香,口欲嗜甘旨,其身体四肢欲安而不作
,衣欲被文繡而輕暖,此六者、民之六情也,失之則亂,從之則穆。故圣
王之教其民也,必因其情,而節之以禮,必從其欲,而制之以義,義簡而
備,禮易而法,去情不遠,故民之從命也速。孔子知道之易行,曰:“詩
云:‘牖民孔易。’非虛辭也。”
    之性為絲,弗得女工燔以沸湯,抽其統理,不成為絲。卵之性為雛,
不得良雞覆伏孚育,積日累久,則不成為雛。夫人性善,非得明王圣主扶
攜,內之以道,則不成為君子。詩曰:“天生蒸民,其命匪諶。靡不有初
,鮮克有終。”言惟明王圣然后使之然也。
    智如泉源,行可以為表儀者、人師也。智可以砥,行可以為輔弼者、
人友也。据法守職,而不敢為非者、人吏也。當前決意,一呼再喏者、人
隸也。故上主以師為佐,中主以友為佐,下主以吏為佐,危亡之主以隸為
佐。語曰:“淵廣者、其魚大,主明者,其臣慧,相觀而志合,必由其中
。”故同明相見,同音相聞,同志相從,非賢者莫能用賢。故輔弼左右所
任使者、有存亡之机,得失之要也,可無慎乎!詩曰:“不明爾德,時無
背無側;爾德不明,以無陪無卿。”
    昔者,禹以夏王,桀以夏亡;湯以殷王,紂以殷亡。故無常安之國,
宜治之民,得賢則昌,不肖則亡,自古及今,未有不然者也。夫明鏡者、
所以照形也;往古者、所以知今也。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,而不襲蹈其
所以安存者、則無以异乎卻行而求逮于前人。鄙語曰:“不知為吏,視已
成事。”或曰:“前車覆,后車不誡,是以后車覆也。”故夏之所以亡者
、而殷為之,殷之所以亡者、而周為之。故殷可以鑒于夏,而周可以鑒于
殷。詩曰:“殷鑒不遠,在夏后之世。”
    傳曰:驕溢之君寡忠,口惠之人鮮信。故盈把之木無合拱之枝,榮澤
之水無吞舟之魚,根淺則枝葉短,本絕則枝葉枯。詩曰:“枝葉未有害,
本實先撥。”禍福自己出也。
    水淵深廣,則龍魚生之;山林茂盛,則禽獸歸之;禮義修明,則君子
怀之。故禮及身而行修,禮及國而政明。能以禮扶身,則貴名自揚,天下
順焉,令行禁止,而王者之事畢矣。詩曰:“有覺德行,四國順之。”夫
此之謂也。
    孔子曰:“夫談說之術:齊庄以立之,端誠以處之,堅強以待之,辟
稱以喻之,分以明之,歡忻芬芳以送之,寶之珍之,貴之神之,如是、則
說痤L不行矣,夫是之謂能貴其所貴。若夫無類之說,不形之行,不贊之
辭,君子慎之。”詩曰:“無易由言,無曰苟矣。”
    夫百姓內不乏食,外不患寒,則可教御以禮義矣。詩曰:“蒸畀祖妣
,以洽百禮。”百禮洽則百意逐,百意逐則陰陽調,陰陽調則寒暑均,寒
暑均則三光清,三光清則風雨時,風雨時則群生宁,如是、則天道得矣。
是以不出戶而知天下,不窺牖而知天道。詩曰:“惟此圣人,瞻言百里。
于鑠王師,遵養時晦。”言相養之至于晦也。
    天有四時:春夏秋冬,風雨霜露,無非教也。清明在躬,气志如神,
嗜欲將至,有開必先。天降時雨,山川出云。詩曰:“崧高維岳,駿极于
天。維岳降神,生甫及申。維申及甫,維周之翰。四國于蕃,四方于宣。
”此文武之德也。三代之王也,必先其令名。詩曰:“明明天子,令聞不
己。矢其文德,洽此四國。”此大王之德也。
    藍有青,而絲假之,青于藍;地有黃,而絲假之,黃于地。藍青地黃
,猶可假也,仁義之事,不可假乎哉!東海之魚,名曰鰈,比目而行,不
相得,不能達。北方有獸,名曰婁,更食而更視,不相得,不能飽。南方
有鳥,名曰鶼,比翼而飛,不相得,不能舉。西方有獸,名曰洟,前足鼠
,后足兔,得甘草,必銜以遺蛩蛩距虛,其性非能蛩蛩距虛,將為假之故
也。夫鳥獸魚猶相假,而況万乘之主而獨不知假此天下英雄俊士,与之為
伍,則豈不病哉!故曰:以明扶明,則升于天;以明扶,則歸其人;兩瞽
相扶,不傷牆木,不陷井阱,則其幸也。詩曰:“惟彼不順,往以垢。”
行也。
    福生于無為,而患生于多欲。知足、然后富從之,德宜君人,然后貴
從之。故貴爵而賤德者,雖為天子,不尊矣;貪物而不知止者,雖有天下
,不富矣。夫土地之生不益,山澤之出有盡,怀不富之心,而求不益之物
;挾百倍之欲,而求有盡之財,是桀紂所以失其位也。詩曰:“大風有隧
,貪人敗類。”
    哀公問于子夏曰:“必學然后可以安國保民乎?”子夏曰:“不學而
能安國保民者,未之有也。”哀公曰:“然則五帝有師乎?”子夏曰:“
臣聞黃帝學乎大墳,顓頊學乎祿圖,帝嚳學乎赤松子,堯學乎務成子附,
舜尹壽,禹學乎西王國,湯學乎貸乎相,文王學乎錫疇子斯,武王學乎太
公,周公學乎虢叔,仲尼學乎老聃。此十一圣人,未遭此師,則功業不能
著乎天下,名號不能傳乎后世者也。”詩曰:“不愆不忘,率由舊章。”
    德也者、包天地之大,配日月之明,立乎四時之周,臨乎陰陽之交。
寒暑不能動也,四時不能化也,a乎太陰而不濕,散乎太陽而不枯。鮮洁
清明而備,嚴威毅疾而神,至精而妙乎天地之間者、德也,微圣人,其孰
能與于此矣。詩曰:“德如毛,民鮮克舉之。”
    如歲之旱,草不潰茂,然天勃然興云,沛然下雨,則万物無不興起之
者。民非無仁義根于心者也,王政怵迫,而不得見,憂郁而不得出。圣王
在,彼 舄,視不出合,而天下隨,倡而天下和,何如在此,有以應哉!
詩曰:“如彼歲旱,草不潰茂。”
    “道者,何也?”曰:“君之所道也。”“君者,何也?”曰:“群
也。為天下万物而除其害者、謂之君。”“王者何也?”曰:“往也。天
下往之,謂之王。”曰:“善養生者、故人尊之;善辯治人者,故人安之
;善顯設人者、故人親之;善粉飾人者、故人樂之。四統者具,天下往之
,四統無一,而天下去之,往之謂之王,去之謂之亡,故曰:道存則國存
,道亡則國亡。夫省工商,眾農人,謹盜賊,除奸邪,是所以生養之也。
天子三公,諸侯一相,大夫擅官,士保職,莫不治理,是所以辯治之也。
決德而定次,量能而授官,賢以為三公,賢以為諸侯,次則為大夫,是所
以顯設之也。修冠弁衣裳,黼黻文章,柳琢刻鏤,皆有等差,是所以粉飾
之也。故自天子至于庶人,莫不稱其能,得其意,安樂其事,是所同也。
若夫重色而成文,累味而備珍,則圣人所以分賢愚,明貴賤。故道得則澤
流群生,而福歸王公,澤流群生,則下安而和,福歸王公,則上尊而榮,
百姓皆怀安和之心,而樂戴其上,夫是之謂下治而上通,下治而上通,頌
聲之所以興也。”詩曰:“降福簡簡,威儀反反。既醉既飽,福祿來反。
”
    圣人養一性而御夫气,持一命而節滋味,奄治天下,不遺其小,存其
精神,以補其中,謂之士。詩曰:“不競不,不剛不柔。”言得中也。朝
廷之士為祿,故人而不出,山林之士為名,故往而不返。入而亦能出,往
而亦能返,通移有常,圣也。詩曰:“不競不亢,不剛不柔。”言得中也
。
    孔子侍坐于季孫。季孫之宰通曰:“君使人假馬,其与之乎?”孔子
曰:“吾聞君取于臣,謂之取,不曰假。”季孫悟,告宰通曰:“今以往
,君有取,謂之取,無曰假。”孔子曰正假馬之言,而君臣之義定矣。論
語曰:“必也正名乎!”詩曰:“君子無易由言。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卷六
    比干諫而死。箕子曰:“知不用而言,愚也,殺身以彰君之惡,不忠
也。二者不可,然且為之,不祥莫大焉。”遂解發佯狂而去。君子聞之,
曰:“勞矣!箕子!盡其精神,竭其忠愛,見比干之事,免其身,仁知之
至。”詩曰:“人亦有言,靡哲不愚。”
    齊桓公見小臣,三往不得見。左右曰:“夫小臣、國之賤臣也,君三
往而不得見,其可已矣!”桓公曰:“惡!是何言也!吾聞之:布衣之士
不欲富貴,不輕身于万乘之君;万乘之君不好仁義,不輕身于布衣之士。
縱夫子不欲富貴,可也,吾不好仁義、不可也。”五往而得見也。天下諸
侯聞之,謂桓公猶下布衣之士,而況國君乎!于是相率而朝,靡有不至。
桓公之所以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者、此也。詩曰:“有覺德行,四國順之
。”
    賞勉罰偷,則民不怠;兼听齊明,則天下歸之。然后明其分職,考其
事業,較其官能,莫不理法,則公道達而私門塞,公義立而私事息。如是
、則持厚者進,而佞諂者止,貪戾者退,而廉洁者起。周制曰:“先時者
、死無赦;不及時者、死無赦。”人習事而因,人之事,使如耳目鼻口之
不可相錯也。故曰:職分而民不慢,次定而序不亂,兼听齊明而百事不留
。如是、則群下百吏莫不修己然后敢安仕,成能然后敢受職,小人易心,
百姓易俗,奸宄之屬,莫不反愨,夫是之謂政教之极,則不可加矣。詩曰
:“吁謨定命,遠猶辰告。敬慎威儀,惟民之則。”
    子路治蒲三年,孔子過之。入境而善之,曰:“由恭敬以信矣。”入
邑,曰:“善哉!由忠信以寬矣。”至庭,曰:“善哉!由明察以斷矣。
”子貢執轡而問曰:“夫子未見由,而三稱善,可得聞乎?”孔子曰:“
入其境,田疇草萊甚辟,此恭敬以信,故民盡力。入其邑,墉屋甚尊,樹
木甚茂,此忠信以寬,其民不偷。其庭甚閑,此明察以斷,故民不扰也。
”詩曰:“夙興夜寐,洒掃庭內。”
    古者有命:民之有能敬長怜孤、取舍好讓、居事力者、命于其君,然
后命得乘飾車駢馬,未得命者、不得乘飾車駢馬,皆有罰。故民雖有余財
侈物,而無禮義功德,則無所用。故皆興仁義而賤財利,賤財利則不爭,
不爭則強不陵弱,眾不暴寡,是君之所以象典刑而民莫犯法,民莫犯法,
而亂斯止矣。詩曰:“質爾人民,謹爾侯度,用戒不虞。”
    天下之辯,有三至五胜,而辭置下。辯者、別殊類,使不相害;序异
端,使不相悖;輸公通意,揚其所謂,使人預知焉,不務相迷也。是以辯
者不失所守,不胜者得其所求,故辯可觀也。夫繁文以相假,飾辭以相悖
,數譬以相移,外人之身,使不得反其意,則論便然后害生也。夫不疏其
指而弗知,謂之隱;外意外身,謂之諱;几廉倚跌,謂之移;指緣謬辭,
謂之苟;四者所不為也,故理可同睹也。夫隱諱移苟,爭言競為而后息,
不能無害其為君子也,故君子不為也。論語曰:“君子于其言,無所苟而
已矣。”詩曰:“無易由言,無曰苟矣。”
    吾語子:“夫服人之心,高上尊貴,不以驕人;聰明圣知,不以幽人
;勇猛強武不以侵人;齊給便捷,不以欺誣人。不能則學,不知則問,雖
知必讓,然后為知。遇君則修臣下之義,出鄉則修長幼之義,遇長老則修
弟子之義,遇等夷則修朋友之義,遇少而賤者則修告道寬裕之義。故無不
愛也,無不敬也,無与人爭也,曠然而天地苞万物也。如是、則老者安之
,少者怀之、朋友信之。”詩曰:“惠于朋友,庶民小子。子孫繩繩,万
民靡不承。”
    仁者必敬其人。敬其人有道,遇賢者則愛親而敬之,遇不肖者則畏疏
而敬之。其敬一也,其情二也。若夫忠信端愨而不害傷,則無接而不然,
是仁之質也。仁以為質,義以為理,開口無不可以為人法式者。詩曰:“
不僭不賊,鮮不為則。”
    子曰:“不學而好思,雖知不廣矣;學而慢其身,雖學不尊矣。不以
誠立,雖立不久矣;誠未著而好言,雖言不信矣。美材也,而不聞君子之
道,隱小物以害大物者,災必及身矣。”詩曰:“其何能淑,載胥及溺。
”
    民勞思佚,治暴思仁,刑危思安,國亂思天。詩曰:“靡有旅力,以
念穹蒼。”
    問者曰:“古之謂知道者曰先生,何也?”“猶言先醒也。不聞道術
之人,則冥于得失,不知亂之所由,庵庵乎其猶醉也。故世主有先生者,
有后生者、有不生者。昔者、楚庄王謀事而居有憂色。申公巫臣問曰:‘
王何為有憂也?’庄王曰:‘吾聞諸侯之德,能自取師者王,能自取友者
霸,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。以寡人之不肖也,諸大夫之論,莫有及于寡人
,是以憂也。’庄王之德宜君人,威服諸侯,日猶恐懼,思索賢佐。此其
先生者也。昔者、宋昭公出亡,謂其御曰:‘吾知其所以亡矣。’御者曰
:‘何哉?’昭公曰:‘吾被服而立,侍御者數十人,無不曰:吾君、麗
者也。吾發言動事,朝臣數百人,無不曰:吾君、圣者也。吾外內不見吾
過失,是以亡也。’于是改操易行,安義行道,不出二年,而美聞于宋,
宋人迎而复之,謚為昭。此其后生者也。昔郭君出郭,謂其御者曰:‘吾
渴,欲飲。’御者進清酒。曰:‘吾飢,欲食。’御者進干脯梁糗。曰:
‘何備也!’御者曰:‘臣儲之。’曰:‘奚儲之?’御者曰:‘為君之
出亡,而道飢渴也。’曰:‘子知吾且亡乎?’御者曰:‘然。’曰:‘
何不以諫也?’御者曰:‘君喜道諛,而惡至言。臣欲進諫,恐先郭亡,
是以不諫也。’郭君作色而怒曰:‘吾所以亡者、誠何哉?’御轉其辭曰
:‘君之所以亡者、太賢。’曰:‘夫賢者所以不為存而亡者、何也?’
御曰:‘天下無賢而獨賢,是以亡也。’伏軾而嘆曰:‘嗟乎!失賢人者
如此乎?’于是身倦力解,枕御膝而臥,御自易以備,疏行而去。身死中
野,為虎狼所食。此其不生者也。故先生者、當年霸,楚庄王是也。后生
者、三年而复,宋昭公是也。不生者、死中野,為虎狼所食,郭君是也。
有先生者、有后生者、有不生者。”詩曰:“听言則對,誦言如醉。”
    田常s簡公,乃盟于國人,曰:“不盟者、死及家。”石他曰:“古
之事君者、死其君之事。舍君以全親,非忠也;舍親以死君之事,非孝也
;他則不能。然不盟,是殺吾親也,從人而盟,是背吾君也。嗚呼!生亂
世,不得正行;劫乎暴人,不得全義,悲夫!”乃進盟,以免父母;退伏
劍,以死其君。聞之者曰:“君子哉!安之命矣!”詩曰:“人亦有言;
進退維谷。”石先生之謂也。
    易曰:“困于石,据于蒺藜,入于其宮,不見其妻,凶。”此言困而
不見据賢人者也。昔者、秦繆公困于ィ布簿菸﹞j夫、蹇叔、公孫友而是
小霸。晉文困于驪氏,疾据咎犯、趙衰、介子推而遂為君。越王勾踐困于
會稽,疾据范蠡、大夫种、而霸南國。齊桓公困于長勺,疾据管仲、宁戚
、隰朋,而匡天下。此皆困而知疾据賢人者也。夫困而不知疾据賢人,而
不亡者、未嘗有之也。詩曰:“人之云亡,邦國殄瘁。”無善人之謂也。
    孟子說齊宣王而不說。淳于髡侍,孟子曰:“今日說公之君,公之君
不說,意者、其未知善之為善乎?”淳于髡曰:“夫子亦誠無善耳。昔者
瓠巴鼓瑟,而潛魚出听;伯牙鼓琴,而六馬仰秣;魚馬猶知善之為善,而
況君人者也。”孟子曰:“夫雷電之起也,破竹折木,震惊天下,而不能
使聾者卒有聞;日月之明,遍照天下,而不能使盲者卒有見。今公之君若
此也。”淳于髡曰:“不然。昔者、揖封生高商,齊人好歌;杞梁之妻悲
哭,而人稱詠。夫聲無細而不聞,行無隱而不形。夫子苟賢,居魯而魯國
之削,何也?”孟子曰:“不用賢,削何有也!吞舟之魚不居潛澤,度量
之士不居污世。夫、冬至必雕,吾亦時矣。”詩曰:“不自我先,不自我
后。”非遭雕世者歟!
    孔子曰:“可与言終日而不倦者、其惟學乎!其身体不足觀也,勇力
不足憚也,族姓不足稱也,宗祖不足道也;而可以聞于四方,而昭于諸侯
者、其惟學乎!”詩曰:“不愆不忘,率由舊章。”夫學之謂也。
    子曰:“不知命,無以為君子。”言天之所生,皆有仁義禮智順善之
心,不知天之所以命生,則無仁義禮智順善之心,無仁義禮智順善之心,
謂之小人。故曰:“不知命,無以為君子。”小雅曰:“天保定爾,亦孔
之固。”言天之所以仁義禮智保定人之甚固也。大雅曰:“天生蒸民,有
物有則。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。”言民之秉德以則天也。不知所以則天,
又焉得為君子乎!
    王者必立牧,方二人,使窺遠牧眾也。遠方之民有飢寒而不得衣食、
有獄訟而不平其冤,失賢而不舉者、入告乎天子,天子于其君之朝也,揖
而進之,曰:“噫!朕之政教有不得爾者邪?何如乃有飢寒而不得衣食,
有獄訟而不平其冤、失賢而不舉。”然后其君退,而与其卿大夫謀之。遠
方之民聞之,皆曰:“誠天子也!夫我居之僻,見我之近也;我居之幽,
見我之明也。可欺乎哉!”故牧者所以開四目、通四聰也。詩曰:“邦國
若否,仲山甫明之。”此之謂也。
    楚庄王伐鄭,鄭伯肉袒,左把茅旌,右執鸞刀以進,言于庄王曰:“
寡人無良邊陲之臣,以干大褐,使大國之君沛焉,遠辱至此。”庄王曰:
“君子不令臣交易為言,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也,而微至乎此。”庄
王受節,左右麾楚軍,退舍七里。將軍子重進諫曰:“夫南郢之与鄭,相
去數千里,大夫死者數人, 役者數百人,今克而弗有,無乃失民臣之力
乎!”庄王曰:“吾聞:古者f不穿,皮不蠹,不出于四方,以是君子之
重禮而賤財也,要其人,不要其土,人告以從而不舍,不祥也。吾以不祥
立于天下,災及吾身,何取之有?”既、晉之救鄭者至,曰:“請戰。”
庄王許之。將軍子重進諫曰:“晉、強國也,道近兵銳,楚師奄罷,君其
勿許。”庄王曰:“不可。強者、我避之,弱者、我威之,是寡人無以立
乎天下也。”乃遂還師,以逆晉寇。庄王援桴而鼓之,晉師大敗,士卒奔
者爭舟,而指可掬也。庄王曰:“噫!吾兩君不相好,百姓何罪?”乃退
楚師,以佚晉寇。詩曰:“柔亦不茹,剛亦不吐。”
    君子崇人之德,揚人之美,非道諛也;正言直行,指人之過,非毀疵
也; 柔順從,剛強猛毅,与物周流,道德不外。詩曰:“柔亦不茹,剛
亦不吐;不侮矜寡,不畏強御。”
    衛靈公晝寢而起,志气益衰,使人馳召勇士公孫,道遭行人卜商,卜
商曰:“何驅之疾也?”對曰:“公晝寢而起,使我召勇士公孫。”子夏
曰:“微?而勇若?者、可乎?”御者曰:“可。”子夏曰:“載我而反。
”至,君曰:“使子召勇士,何為召儒?”使者曰:“行人曰:‘微而勇
若者、可乎?’臣曰:‘可。’即載与來。”君曰:“諾。延先生上,趣
召公孫。”至,入門杖劍疾呼曰:“商下,我存若頭。”子夏顧咄之,曰
:“咄!內劍,吾將与若言勇。”于是、君令內劍而上。子夏曰:“來、
吾嘗与子從君而西,見趙簡子,簡子披發杖矛而見我君,我從十三行之后
,趨而進曰:‘諸侯相見,不宜不朝服,不朝服,行人卜商將以頸血濺君
之服矣。’使反朝服,而見吾君,子耶?我耶?”曰:“子也。”子夏曰
:“子之勇不若我一矣。又与子從君而東至阿,遭齊君重而坐,吾君單而
坐,我從十三行之后,趨而進曰:‘禮、諸侯相見,不宜相臨。’以庶揄
其一而去之者、子耶?我耶?”曰:“子也。”子夏曰:“子之勇不若我
二矣。又与子從君于囿中,于是兩寇肩逐我君,拔矛下格而還。子耶?我
耶?”曰:“子也。”子夏曰:“子之勇不若我三矣。所貴為士者、上攝
万乘,下不敢敖乎匹夫;外立節矜,而敵不侵扰;內禁殘害,而君不危殆
;是士之所長,君子之所致貴也。若夫以長掩短,以眾暴寡,凌轢無罪之
民,而成威于閭巷之間者、是士之甚毒,而君子之所致惡也,眾之所誅鋤
也。詩曰:‘人而無儀,不死何為。’夫何以論勇于人主之前哉!”于是
靈公避席抑手曰:“寡人雖不敏,請從先生之勇。”詩曰:“不侮矜寡,
不畏強御。”卜先生也。
    孔子行,簡子將殺陽虎,孔子似之,帶甲以圍孔子舍,子路慍怒,奮
戟將下,孔子止之,曰:“由。何仁義之寡裕也!夫詩書之不習,禮樂之
不講,是丘之罪也。若吾非陽虎,而以我為陽虎,則非丘之罪也,命也!
我歌,子和若。”子路歌,孔子和之,三終而圍罷。詩曰:“來游來歌。
”以陳盛德之和而無為也。
    詩曰:“愷悌君子,民之父母。”君子為民父母何如?曰:“君子者
、貌恭而行肆,身儉而施博,故不肖者不能逮也。殖盡于己,而區略于人
,故可盡身而事也。篤愛而不奪,厚施而不伐;見人有善,欣然樂之;見
人不善,惕然掩之;有其過而兼包之;授衣以最,授食以多;法下易由,
事寡易為;是以中立而為人父母也。筑城而居之,別田而養之,立學以教
之,使人知親尊,親尊故為父服斬三年,為君亦服斬三年,為民父母之謂
也。”
    事強暴之國難,使強暴之國事我易。事之以貨寶,則貨單而交不結;
約契盟誓,則約定而反無日;割國之強乘以賂之,則割定而欲無厭。事之
彌順,其侵之愈甚,必致寶單國舉而后已,雖左堯右舜,未有能以此道免
者也。故非有圣人之道,持以巧敏拜請畏事之,則不足以持國安身矣,故
明君不道也。必修禮以齊朝,正法以齊官,平政以齊下,然后禮義節奏齊
乎朝,法則度量正乎官,忠信愛利平乎下。行一不義,殺一無罪,而得天
下,不為也。故近者競親,而遠者愿至,上下一心,三軍同力;名聲足以
熏炙之,威強足以一齊之,則拱揖指麾,而強暴之國莫不趨使,如赤子歸
慈母者、何也?仁形義立,教誠愛深故。詩曰:“王猷允塞,徐方既來。
”
    勇士一呼,三軍皆避,士之誠也。昔者、楚熊渠子夜行,寢石以為伏
虎,彎弓而射之,沒金飲羽,下視,知其為石,石為之開,而況人乎!夫
倡而不和,動而不僨,中心有不全者矣。夫不降席而匡天下者、求之己也
。孔子曰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”先王之所以拱
揖指麾,而四海來賓者、誠德之至也,色以形于外也。詩曰:“王猷允塞
,徐方既來。”
    昔者、趙簡子薨而未葬,中牟畔之,葬五日,襄子興師而次之,圍未
匝,而城自坏者十丈,襄子擊金而退之。軍吏諫曰:“君誅中牟之罪,而
城自坏者、是天助之也,君曷為而退之?”襄子曰:“吾聞之于叔向曰:
‘君子不乘人于利,不厄人于險。’使其城,然后攻之。”中牟聞其義而
請降。曰:“善哉!襄子之謂也。詩曰:‘王猷允塞,徐方既來。’”
    威有三術:有道德之威者、有暴察之威者,有狂妄之威者,此三威不
可不審察也。何謂道德之威?曰:“禮樂則修,分義則明;舉措則時,愛
利則刑;如是、則百姓貴之如帝王,親之如父母,畏之如神明;故賞不用
而民勸,罰不加而威行,是道德之威也。”何謂暴察之威?曰:“禮樂則
不修,分義則不明,舉措則不時,愛利則不刑,然而其禁非也暴,其誅不
服也繁審,其刑罰而信,其誅殺猛而必,如雷擊之,如牆壓之;百姓劫則
致畏,怠則傲上,執拘則聚,遠聞則散,非劫之以刑勢,振之以誅殺,則
無以有其下,是暴察之威也。”何謂狂妄之威?曰:“無愛人之心,無利
人之事,而日為亂人之道,百姓嘩,則從而放執于刑灼;不和人心,悖逆
天理;是以水旱為之不時,年谷以之不升;百姓上困于暴亂之患,而下窮
衣食之用,愁哀而無所告訴,比周憤潰以离上,傾覆滅亡可立而待,是狂
妄之威也。夫道德之威成乎眾強,暴察之威成乎危弱,狂妄之威成乎滅亡
。故威名同而吉凶之效遠矣,故不可不審察也。”詩曰:“昊天疾威,天
篤降喪,我飢饉,民卒流亡。”
    晉平公游于河而樂,曰:“安得賢士,与之樂此也!”船人盍胥跪而
對曰:“主君亦不好士耳!夫珠出于江海,玉出于昆山,無足而至者,猶
主君之好也。士有足而不至者,蓋主君無好士之意耳,無患乎無士也。”
平公曰:“吾食客門左千人,門右千人;朝食不足,夕收市賦;暮食不足
,朝收市賦。吾可謂不好士乎?”盍胥對曰:“夫鴻鵠一舉千里,所恃者
、六翮爾;背上之毛,腹下之毳,益一把,飛不為加高,損一把,飛不為
加下。今君之食客,門左門右各千人,亦有六翮其中矣,將皆背上之毛,





*** End of this LibraryBlog Digital Book "韓詩外傳, Vol. 5-6" ***

Copyright 2023 LibraryBlog. All rights reserved.



Home